分享

利润增长并非王道,效率提升才是根本

 谭浩俊 2020-11-26

利润增长并非王道,效率提升才是根本

谭浩俊

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等共同编制的2016年四季度中经产业景气指数近日发布,数据显示,四季度,中经工业景气指数为92.5,比三季度提高了0.1个百分点。而一季度的景气指数为92.3,预示着景气指数是温和上升的。尤其是工业企业景气指数,已由一季度的108.7上升到四季度的116.1,表现非常明显,且呈逐月上升趋势。同时,企业家信心指数、经济学家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等也都呈逐月上升趋势,改变了过去持续下降或者此升彼降的局面。

信心指数恢复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利润的持续好转,带动了企业家、经济学家等的信心提升。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1至11月份就同比增长了9.4%,而2015年全年则同比下降了2.3%。其中,煤炭、钢铁等行业1至11月份利润同比分别增长了156.9%和274.7%,汽车、电子等行业也分别增长了12.7%和17.7%。对此,相关专家认为,利润才是王道,企业利润稳定增长才是企业保持景气状态的根本。

粗略一听,很有道理,尤其在目前经济形势不佳、企业运行状况较差的情况下,如果企业盈利状况好转,有比较好的利润,当然对企业提升信心有很大的好处。但是,这并不等于只要利润状况好转了,企业运行就改善了,经济状况就走了良性发展轨道了。对企业来说,利润只是一个方面,运行效率才是根本。如果企业运行效率不提高,即便有利润,也不是市场竞争力增强的体现。搞不好,市场竞争稍一加剧,企业利润就会迅速下降。这方面,多数行业都出现过比较严重的问题。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以央企为例,全球金融危机刚刚爆发后的前几年,为了快速扩张,多数央企都加快了投资、并购等的步伐,在全国各地到处收购企业、购买土地、扩大投资、争取政策,一时间,每家企业的资产、收入、利润等都出现了快速增长的现象,增幅都在两位数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三位数。

然而,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这样的扩张,对企业的运行效率没有任何好处。相反,由于过度扩张,多数企业负债急剧上升,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表面上,资产、收入、利润都增加了,实际负债和风险增加更快,以至于到目前,相当一部分央企都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效益大幅下降、债券等违约的央企也在不断增多。要知道,那些年,单从利润来看,都是相当好的,增长幅度也相当大,能够说这些企业竞争力增强了吗?显然没有,不仅没有,还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大大增加了去产能的难度。

再以去年以来的利润增长情况来看,各项政策的作用,对企业运行效益的提升、质态的提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忽视,煤炭、钢铁等行业利润的增长、效益的好转,除了去产能因素之外,与几大行业的不规范涨价行为也有着密切关系。也就是说,并不是因为这些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新产品的开发等带来的。因此,利润的增长,并不具备可比性。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也正因为如此,单纯看利润的增减,是不能正确判断企业效益的好坏、竞争力的强弱的。对企业来说,真正的评判标准,还是要看运行效率的变化。包括投入产出效率、资金周转效率、核心产品在企业利润中的比重、核心竞争力、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原辅材料的使用效率等。如果这些方面没有改变,利润的含金量就不会高,企业的运行效率也不会高。更多情况下,只能看天吃饭,市场竞争不激烈,还能勉强过日子。一旦市场竞争加剧了,企业的效益就会急剧下降、利润难以保持增长。

所以,把利润当王道,可能会让企业陷入过度考虑眼前利益的怪圈,会忽视内在素质的提升,忽视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忽视核心产品和技术的研发。特别在目前国企改革的关键时刻,如果不注重企业运行效率,就会在改革中出现把引进资金当作唯一目标的现象,过度追求眼前利益、追求改革的速度,而忽略长远利益、改革质量。这一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与警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