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2增速创新低,不是货币政策宽松时

 谭浩俊 2020-11-26

M2增速创新低,不是货币政策宽松时

广义货币增速放缓,很正常,

但决不能因此将其当作放宽货币政策的依据!

目前的市场,

尚不具备货币宽容的条件!

中国人民银行9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4.52万亿元,同比增长8.9%,创下新低,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2.5个百分点。对此,相关专家认为,在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的背景下,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仅有空间,也有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每当出现M2增速放缓的现象,有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呼声就会响起,就认为有可能会造成市场流动性的紧张,并给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带来影响。从理论上讲,这样的分析和担忧不无道理。因为,M2增速放慢,确实可能是市场流动性趋紧的表现,也可能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伤害。但是,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M2增速放慢,未必就会导致市场流动性趋紧,也未必就会影响实体经济发展。

M2增速放慢的原因来看,一方面,主要是金融企业去杠杆,导致派生存款减少,尤其是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引发的派生存款减少;另一方面,则是去年同期M2增速过高,导致今年出现了“基数式”增速放慢。因为,去年同期M2增速高达11.4%,比前一月提升了整整1.2个百分点。如果去年同期的增速低一些,也不会形成如此大的反差。

M2与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的关系来看,M2增速能够达到8.9%,已经远高于GDP增速,高于居民收入增速了。因此,并不是不能接受。对M2来说,并不是增速越快越好、增速越大越优。实际上,目前市场的流动性并不紧张,问题的关键在于,资金的分布结构不合理,金融“脱实向虚”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更多情况下,金融机构仍然把支持的重点放在非实体经济方面。如近一段时间以来北京等地出现的“消费贷”转房贷问题,实质就是金融机构“脱虚向实”意识没有确立的表现,是过度追求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短期利益的结果。

从信贷政策的作用效率来看,尽管决策层一再强调,金融机构必须强化对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服务力度,管理层也在政策设计和调整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银行向实体经济倾斜,如定向降准,给相关金融机构专项资金支持等,以鼓励金融机构多向实体经济提供信贷资金。然而,实际状况并非如此,管理层给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资源,大多被金融机构转移到非实体领域,特别是去年,新增贷款的主角是房贷,可见,金融机构根本没有转变思路和观念,仍然死死地抓住房地产等领域不放,仍然坚持走“脱实向虚”之路。因此,即便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也不会把新增资金用于实体经济。

从政策的稳定性来看,虽然M2增速出现了放慢现象,人民币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升值,但是,总体上市场还是比较稳定的,也是有利于货币政策的稳定运行的。既然市场比较稳定,也没有出现资金紧张的现象,又何必出台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打破这样的平衡格局呢?要知道,一旦平衡格局被打破,所带来的就不只是降准或降息的问题,而是市场的波动问题。除非市场出现不稳定因素,否则,货币政策不要轻易调整。即便要调整,也可以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要手段,保持市场的平稳和货币政策的稳定。稳定压倒一切,货币政策就是要以“稳”为主。

从市场预期来看,由于对房地产市场实施了严厉调控,对虚拟货币等也加强了监管,尤其是对破坏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加上股市没有出现大幅波动现象,因此,市场预期还是比较平稳而理性的,没有对货币政策产生太大的宽松期望。更重要的,经济正处于企稳向好格局,没有必要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去刺激市场、刺激预期。否则,会产生相反的作用与效果。真正需要做的,就是如何通过市场环境的改善,尤其是股市生态环境的优化、债市市场秩序的规范,稳步增加直接融资数量、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有可能的话,能否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债券发行平台,让更多的实体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获得直接融资,以缓解间接融资难度大、成本高的矛盾。尤其需要加大力度的是,新三板的转板工作应当纳入议事日程,应当加快进度。要知道,在现有状态下,新三板企业很多已经被上市拖得精疲力竭了。原本希望通过上市缓解资金困难的,反而成为了融资负担。这个问题,决不能再拖下去。

当然,转板可能会给主板市场带来压力,但是,由于转板企业大多质量较高、效益较好,能够给主板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动力。因此,完全没有必要考虑市场压力。如果真的担心主板市场压力,担心会影响市场稳定,那干脆降低新三板的投资门槛,让更多资金进入到三板市场,以增强三板市场的活跃度。

总之,8M2增速放缓,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切不可因为一时之需或一时冲动调整货币政策。按照经济现状和市场预期,并没有进入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时期。眼下最急需的是稳定,政策稳定、市场稳定、信心稳定。

 谭浩俊【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