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为什么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存在相对过剩问题,而不是绝对过剩。理由有两个:一是从市场需求来看,未来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是很大的。目前的产量,并没有达到过剩的状态。所以,没有出现绝对过剩的问题;二是从新能源汽车的现状来看,多数新能源汽车都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盈利水平很低,特别是电池,不仅价格高,而且性能差。自然,眼下的过剩,只能算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
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1月25日,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达沃斯年会上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问题已经十分明显:不仅过于分散,而且产能大幅度过剩。他表示,这两者对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好处。政府之前在考虑相应配套政策时并没有综合考虑,而是一个一个单出政策。这样很容易导致这个行业大规模的资金进入,造成大规模的产能过剩。虽然说成本降得很快,可是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据悉,我国目前注册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在250家左右,2018年完成新能源汽车127万辆。也就是说,平均每家企业的产量大约在5000辆左右。这样的生产规模,别说研发、创新,能够维持生存,就已经相当不错了。那么,为了活下去,就不可避免地会在汽车的数量上做文章,用低端的技术和产品占领市场。 新能源汽车,从起步阶段就满足于低端、满足于数量,又怎么可能不出现资本大规模进入、投资者蜂涌而至的现象呢?如此众多的企业和投资者进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带来的只能是低端技术和产品的竞争,而无法让企业静心研究技术与产品,无法拥有自身的核心技术和产品。随着市场的逐步放开,特别是特斯拉等国际知名新能源汽车进入中国,国内的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都将被淘汰,从而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资金的极大损失。如果银行给这些企业提供了大量资金,银行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风险也会瞬间加大。
眼下的新能源汽车能够获得推广,最根本的还是因为补贴发挥了作用。随着补贴的规模越来越小、数量越来越少,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日子也会越来越难过。唯一的出路,就是技术与研发,亦即把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性能和技术提上去,把电池的质量提上去、价格降下来。而这,又谈何容易。特别是小规模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就更是只能望电、望车兴叹了。 任何一个行业,一旦出现盲目发展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会在无序竞争中消耗竞争力、降低技术标准、失去研发动力。因为,过度而无序的市场竞争,无法让企业净下心来搞研发、抓创新、提技术,而只会为了生存在数量和规模上做文章,这无疑是集体自杀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