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喵叔。 之前也看了不少主体公司公布的理赔报告,各家公司整体区别都不大,无论从理赔的件均还是效率,亦或是理赔的各类高发疾病,大家区别都不太大。今天,喵叔找来了合作的渠道之一,某家经纪公司去年底到今年10月的理赔数据,从整个数据来看,也找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如果大家还在纠结买什么保险,怎么买,买多少保额,不妨看看这一份数据,相信对大家会有一些启发。 整体数据 过去这一年,经纪公司一共协助处理理赔4.3万件,结案金额2.2亿元,一般来说,小额理赔时效都比较快,最影响理赔效率的往往是重疾理赔,毕竟一旦理赔,所涉及的保额往往不低,需要进行的个类调查工作也不少,从重疾的理赔时效来看,平均时间在24天左右,其中最快的只花了1天便打款结案了。 很多人在网上买保险,都比较担心理赔的问题,其实这块完全大可放心,一般来说,通过正规途径投保,都能享受到专业的协助理赔服务,遇到问题及时响应,帮助客户处理理赔,对于部分小额理赔,也是可以直接享受闪赔的服务,方便快捷。 从这4万多件理赔案件来看,重疾险依旧是占据了理赔金额的大头,差不多占据了60%以上,其次是意外险的理赔,占据了18.55%,后3位则是旅行险、医疗险与人寿保险。 我们再来看看件均赔付的金额,人寿保险的件均赔付金额超过了42万,而重疾险的件均赔付金额刚到32万,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整体偏低。 以上数据,和喵叔之前看的去年各家主体公司理赔年报还是有所区别,各主体公司的理赔金额占比,往往是医疗占据半壁江山,其次才是身故或者重疾。比如公开数据显示:某寿去年的医疗金额占比46.37%、身故占比26.52%、重疾占比23.57%,某安的数据则是医疗占比44%、重疾占比34%、身故占比19%,差别不小。 再说件均赔付金额,往往也有较大差别,公开数据显示:某寿去年的“重疾一日赔”服务(合同生效满2年且为癌症)一共服务了10万人次,赔付总额36.9亿;某安去年重疾则是赔付了20万件,总金额148亿,同时疾病身故赔付6.3万件,赔付金额41亿。两家公司件均赔付保额大家可以算算,与该经纪公司的理赔数据形成了较大的差别,大家细品其中缘由。 从数据看,重疾险该怎么买? 一、保额一定要买足 从数据来看,重疾险的理赔件均是32万元,大多数是集中在40-50万的水平,不过仍然有33%左右的人的保额在30万以下。 从某安2015-2019年的5年理赔报告来看,目前常见的重疾的治疗费用差不多都会在30万元以上:
二、关注高发疾病 从各家理赔报告都能看到,所有的重疾里面,最高发的疾病依然是癌症,占据理赔的大多数,其次则是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如果预算充足的话,喵叔还是建议大家在投保的时候可以额外关注癌症二次赔付的附加选项,如果想要保障更加齐全,则可以考虑把心脑血管疾病的二次赔付也给加上,特别是各位男同胞们。 如果身体有一些小问题,买不上重疾险的,不妨看看防癌险,只赔付癌症,但是健康告知会更加简单,比较容易买上。毕竟有保障总是比“裸奔”来得好。 此外,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数据里理赔比例最高的都是甲状腺癌: 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就突然开始飙升,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成为了增速最快的恶性肿瘤。下图是2005年至2014年的北京市甲状腺癌发病率: 当然大家也不用过多恐慌,早期的甲状腺癌治愈率非常高,而且治疗费用也很便宜,只需要2-3万元就能治疗好,所以甲状腺癌又被称为“喜癌”。对于病人来说,治疗费便宜自然是好事,回头赔付以后还能留下很大一笔钱,这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自然甲癌的赔付压力就非常大了。 考虑到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月初的重疾新定义里,就把甲状腺癌进行了分级赔付,比较轻的TNM分期为1期的早期甲状腺癌(占据95%以上的发生率)按照轻症赔付,最高只能赔付30%保额,而严重的甲状腺癌,才会按照重疾赔付100%。 买了50万的保额,理赔就是50万和15万的差距,瞬间少了一大半。如果现在一份重疾险都没有的,不妨考虑抓住这个历史的小尾巴,现在配置癌症的保障会更好。 三、最高发的轻症疾病 轻症也是后面才新增的保障,很少有保险公司公开具体的轻症理赔数据。从2020年上半年已公布的数据来看,最高发的前三种轻症分别是:极早期的恶性肿瘤、轻微脑中风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术,和经纪公司的理赔情况基本一致。 值得关注的一点在于,单耳失聪的理赔比例还不低,看了下具体案例,主要是“突发性耳聋”而导致的出险。 以前多数该类患者的年龄是在40或者40岁以上,不过现在年轻人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了,即使是十几岁的孩子突聋案例也不少见。双十一期间,杭州一名35岁女子连熬三夜看直播,每天凌晨两三点才睡,后面就因为左耳突发性耳聋进了医院。 目前来说,突发性耳聋的病因暂不明确,专家称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等都是主要诱因。所以,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要注意,没事别熬夜刷抖音、通宵玩游戏了。 四、重疾理赔集中在31-40岁 一般我们都认为是老年人更容易得病,不过数据来看,重疾的理赔大多数是30岁出头的年轻人,21-30岁的占比也不低,重疾也是有年轻化的趋势。 不过,目前通过互联网渠道购买重疾险的人群大多集中在这个年龄段,年纪太大的人群也比较少通过网络投保或者因为身体原因本就难以投保,所以喵叔认为,出现这样的数据还是比较正常的。 简单总结一下,配置重疾险的时候要注意: 1.保额足够,50万打底,100万更好; 2.除了常规重疾、中症、轻症的保障,也可以注意癌症二次的配置; 3.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二次保障比较重要 目前来说,市面上的主流重疾产品基本上都能涵盖以上几点,目前常见的产品可以参考喵叔之前罗列的重疾推荐清单:先收藏再看丨2020年10月,我的成人重疾险推荐清单。 医疗险理赔情况 从医疗险的理赔情况可以看出,0-7岁的小朋友的医疗险理赔占比最高,超过了80%。毕竟孩子年龄比较小,抵抗力也比较差,所以三天两头跑医院,是很多奶爸宝妈们的日常。 如果孩子没有医保,看病的花费都得自己掏,这个时候可以考虑给孩子配置一份小额医疗险,压力可能会小一点。有医保的,可以按需配置,比如有的治疗可能需要用到效果更好的自费药,医保报不了,小额医疗也是可以报销一部分的。 买小额医疗险主要看几个方面:一是看免赔额,越低越好;二看是否限制社保报销,是否自费药、进口药都可报销;三看报销比例,越高越好。 当然,小额医疗险一般的保额都不太高,想要解决大病,就得靠百万医疗险。百万医疗险的保额通常在200万到600万不等,保费不算贵,一年几百块钱就能搞定,与重疾险相互搭配,可以转移我们难以承担的巨额医疗支出以及为家庭因病导致的收入断流。 身故理赔情况 从理赔数据来看,意外身故的占比远高于疾病身故。 意外身故的原因大多因为交通事故,而疾病身故则是多因为心脏病所导致。 不过很多人会认为,单买个意外险,就能抵御身故的风险,其实还差得远,疾病身故只有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和寿险才可以赔付,但如果重疾先理赔了1次,重疾险的身故责任也就失效了。所以我们也会建议成人可以单独买上一份定期寿险,生病意外都可以赔付。 写在最后 今天分享的这些理赔数据,应该还是可以给大家买保险的时候提供一定的参考,不过最关键的还是要尽早配置好保险,毕竟风险没人可以预料它什么时候到来。 而且,早买不仅价格更便宜,我们的选择也可以更多,不然等到年龄打了,也有可能因为健康原因而买不上了。 当然,除了买齐保险,我们也应该定期体检,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毕竟,体检和保险,也是一对组合,前者负责减弱黑天鹅事件发生的概率,后者则是负责减弱黑天鹅事件的杀伤力。它们都是一种积极面对疾病、对自己对家人负责任的生活方式,都不要耽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