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理心: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别人

 己馆 2020-11-27

同理心是能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它在人际交往、养育子女等生活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对于别人的情绪状态能很好的理解,甚至是被他人的情绪感染,这是因为我们大脑具有相同的情绪回应表达机制,有时看到别人笑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笑;看到别人哭,我们也会感到很难过。


能感受别人情绪变化,可以使我们理解对方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一个人说的话与他表现出来的声调、姿势或者其他非言语方式不一致的话,那么他的真实情绪在于他说话的方式,而不在于他说话的内容。


非言语信息通常会被对方下意识接受。在争吵过程中,一方声调的提高,语气的加重往往会引起另外一方同样的反应,这样的话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


在生活中若是遇到一些需要与人争辩的事情,若是想尽快解决的话,可以试着首先控制下情绪,心平气和的跟对方沟通交流,阐明你的观点和看法,然后听下对方的解释,然后共同商议提出解决方案。

不能上来就是情绪爆发,这样对面也很容易闹情绪,然后争辩两人都不愉快,最后还是得解决问题。

两种方法结果都是要解决问题,不同的是前者显示出你应有的优雅和气度。


人们在发火的时候,很难或者根本不会产生同理心,所以不要跟正在气头上的人讲道理,因为他在这个状态被情绪淹没,无法保持合适的理性状态,所以不太容易理解你到底在说什么。

有时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情绪问题要比处理事物本身更重要。

处理好情绪,事情就好办。人都是感情动物,若只是就事论事,而不顾及他人的情绪,让别人感觉不舒服的话,事情处理起来就会难很多。

相同条件下,我相信大家都会选择那些能给自己带来好的情绪,让人感觉舒服的人。善于调节情绪,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会更受人欢迎,在前进的过程中也会更顺利。

病理学和生物学实验都表明,同理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但是因为个体的差异,每个人的情绪感受能力是不同的,有的人感觉敏锐,有的人则迟钝一些,这个可能跟幼儿时期有关。


大多数宝宝在妈妈的怀抱中会很安静,但是一旦换了一个人来抱的话,可能不一会儿宝宝就会哭闹。

这是因为妈妈和宝宝平时接触的时间长,协调性要比其他人更高,妈妈可以理解并及时回应宝宝特定的反应,让宝宝感觉更安全从而健康的成长。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若是父母和孩子缺少协调性,对孩子的特定情绪比如欢乐、泪水、拥抱等回应过少,孩子可能就会开始回避表达,甚至可能不愿意再感受相同的情绪。

可能就会慢慢停止把这些情绪用于亲密的人际关系,这对孩子以后的发展往往是不利甚至是有害的。

沟通的时候若是可以跟对方生理水平同步的话,同理心的准确度最高,最能清楚的感受到对方的情感。

我们难过的时候更能切身体会到正在哭泣着的人的心情;看电影的时候故事情节也会一步步引导着我们的情绪变化,逐渐影响着我们的生理状态。

我们会随着故事情节或者高兴,或者感动,当剧情触动心中那片柔软的时候,我们便热泪盈眶。


若是没有同理心将无法感受这一切。犯罪的人经常是缺乏同理心,他们很难感受到别人的痛苦,因此会更容易伤害他人。


比如实施家暴的人,他们施暴的时候并没有被怒火冲昏头脑,而是故意这样做,用这种方法来迫使妻子就就范,一旦他们发现这种方法有效,凡是遇到问题就会以这种方式处理,根本不会体会妻子的痛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