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国中将杜义德:与王近山吵架,毙了他的爱马,王拔枪要让他偿命

 深耕文化 2020-11-27

01

 黄金搭档

解放战争时期,中野六纵有两位大名鼎鼎的悍将,一位是六纵司令员王近山,一位是六纵政委杜义德。

司令员王近山生来面如白玉,眉目清秀,仿佛一个书生;政委杜义德面色微黑,怒目圆瞪,仿佛一个凶神。不认识他们的人一定会误以为王近山是政委,杜义德是司令员,因为他们看起以来一个很好说话,另一个脾气暴躁,却不知他们是一个性格暴躁,另一个性格更暴躁。

这两人虽然后来是中野的一对“黄金搭档”,但是他们的初次相遇,却一点都不融洽。

那是在1935年长征的路上,时任四方面军89师政委的杜义德率部为全军开辟道路,途中遇到一条大河,杜义德便下令部队用竹子扎起浮桥,让后续部队通过。为了保证浮桥不散架,他吩咐后续各队都要注意,人走浮桥马趟水,禁止牵马上浮桥。

但是,虽然杜义德多次强调,还是有人不听,时任红四军第十师的副师长王近山率部渡河时,坚持要牵着自己的马走浮桥,杜义德这个暴脾气拔出枪来就给他的马枪毙了,王近山一看这还了得,拔出枪来就要让杜义德偿命。

两人当时一个23岁,一个20岁,却已经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了,犟起来谁也不肯松口,王近山说要让杜义德偿命,杜义德却说敢耽误部队过河,我连你一起毙了……

他们的警卫员被两人吓得哭起来了,好在这时候,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来了,徐向前问清了事情的原委后,把王近山批评了一顿。

真可谓不打不相识,两人初次相遇就闹得不可开交,后来却成了中野的黄金搭档。

02

 杜坚决!

杜义德将军1912年出生于湖北黄陂,家里世代务农,很是贫穷,父母生了12个孩子,最后活下来的却只有5个。杜义德14岁就被送去一个木匠那里当了学徒工,不仅要给师傅拉大锯,还有给他整理家务,有一次拉锯拉歪了,把模具搞坏了,竟被师傅一拳打晕,醒来后杜义德便逃回了家。

当时的医疗条件非常落后,没有消毒的工具,医生就拿泡过盐水的纱布塞进伤口,来回拉扯,那种剧烈的疼痛,实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当兵早期,杜义德还曾与敌人在战场上白刃搏斗,双方一人拿着一把刺刀互拼,敌人的刺刀划破了他的鼻翼,杜义德则一刀捅到了敌人的脑袋。此后,杜义德的鼻子上一直留着着这个疤,杜义德称之为“光荣疤”。每次和人谈起这件事,都会说:“我不坚决捅死他,他就坚决捅死我”。

杜义德有一个外号就叫“杜坚决”,因为他指挥作战,最爱用的一个词就是坚决:坚决消灭敌人、坚决执行任务、坚决克服困难……

03

 汝河之战

解放战争时期,杜义德虽然是中野6纵的政委,但是他毕竟是带兵出身,在指挥作战方面也一点不落后。

1947年春末夏初,司令员王近山因为负伤不得不休养,中野首长电令杜义德“军政一肩挑”,负责率部挺进大别山的任务。

中野途经汝河时,杜义德经历了自己一生中前所未有的激烈大战,当时中原局、野司首长和野司机关和大部队一起行动,却遭遇了敌人4个师的尾随追击,和两个军设防堵截,陷入了万分危险的境地。

杜义德下令让肖永银将军(开国少将)率领第18旅打先锋,命令尤太忠将军(开国少将,88年上将)率第16旅断后,掩护部队过河。

此战中,肖永银部兵分四路,为全军浴血冲锋,一个村子接着一个村子地攻;尤太忠率部坚守雷岗整整一天,直到最后全军都成功过河,他们才撤退,光是这一仗他们就伤亡了2000多人。

战后,刘帅拍了拍杜义德的肩膀,连声说:这一仗打得好,这一仗打得好哇!在事后的干部大会上,刘帅又表扬杜义德文武双全,既能搞政工,也会打仗。

作者

  上弦月,深度历史爱好者,多年来专注于近现代史的研究与发掘。愿与你一起,穿透历史的迷雾,洞察世间百态,寻味人生真谛。

   微信号|百年人物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