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才是学术会议的“点睛之笔”!

 瑶mm75598g76sp 2020-11-27

 专栏作者/爱可乐的仓鼠

 医药市场部的实践者。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邀约专家在各级学术会议上传业授道是我们的一项基本职责。如果把专家的点点学术思想比作丰润饱满的“珍珠”,那么PPT课件无疑就是那串贯穿始终的“项链”。

所以,这项看似有些琐碎的工作却往往是一场学术活动的“点睛之笔”。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某些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让故事的结局差强人意。

看来,我们有必要花一点儿时间聊一聊这个话题。

制作PPT课件的流程


在我看来,PPT课件的制作流程有两种:

1、专家自理,市场部负责提供文献资料

一般这种模式会植入一些有利于公司产品的文献和观点,我常把它叫做“软装饮料”;

2、市场部提供PPT,专家作为一名纯粹的讲者。

我觉得这种方式像极了媒体广告中的明星代言,因为有权威“背书”,所以PPT的内容有时会比较“硬核”。

笔者在某学科的省年会上就曾亲历过那种如产品介绍会般的卫星会。依照我的工作习惯,我更喜欢选择那些自己制作PPT的专家作为学术会议的讲者。溯本求源,虽然专家是治疗某类疾患的权威,但他不一定对你的产品熟稔于心。医者亦匠人,我相信实践是医生获得答案的最优路线。

因此,我很难相信:一名没有用药体会的专家会让台下的医者们感同身受;一张影印着生疏文献的slide在照本宣科的声音里会表达它内在的灵魂。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时别无选择,面对客户只想做讲者的要求我们很难说“不”。但在这里我想给市场人一个建议:如果是由公司提供PPT课件,一定不能忽略和专家当面沟通这一环节,并且最好附上相关文献与摘要

搞定销售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前几日,笔者的工作群里充斥着几条这样的信息:

“在某学术会议上XX老师讲了我们的产品20多分钟”,“本次会议线上围观的听众有近1万,影像力非常大......”

洋溢的话语、精美的照片将一场远在千里的卫星会勾勒得惟妙惟肖,随之而来的是手机屏上连绵不断的表情图标。“专家的咖位越大越好,宣讲公司产品的时间越长越好,下面听众的人数越多越好......如此,似乎就定义了一场成功的卫星会。

我相信:持有这种观点的销售不在少数。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名专家究竟讲了些什么,对于产品的临床应用是否独具心得,产品治疗XX疾病新进展的文献有无分享等学术问题并不在销售关心的范畴之内。

这其实是一个有些危险的信号,这种“金玉其外”的认知往往会导致“败絮其中”的结局。

举个例子,前几天一名做区域产品经理的朋友和笔者吐槽:

某销售代表通知她准备一套产品用于儿保科的课件,他明天将邀请某三甲医院儿科主任去另一家新开发医院讲科室会。因为此类主题的课件需要重新制作,所以朋友向这名销售提出了“时间仓促”的疑虑,结果却招到猛烈的回击,并且这名代表明确指出如果中午前不能拿到课件,那么一定会去省区经理那儿参上一本。

没办法,朋友只好东拼西凑了一份课件应付了事。“唉,这真是违背我的工作原则呀!”朋友失望不安的语气至今在我的耳畔萦绕。

其实,这种现象的本质是销售没有正确理解学术的含义,把会议视为资源,所以才会漠视产品经理工作的价值与辛劳。“讲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专家来了,我们客情好......”我相信这就是拨开某些心门、躲在垢下的真实独白。

当然,销售有时也是迫于无奈:“结果导向”的工作性质常让人忘却了过程的靓丽,专家们繁忙的日程注定让这杆博弈的天平时常向一面倾斜。所以,市场与销售彼此间的理解其实弥足珍贵。

市场人切记曲高和寡,不要忘了我们身上商人的标签与追求;销售切记急功近利,不要忘了在销售推广日趋回归本质的今天,患者的福祉才是产品血脉中生生不息的涓流。

回到今天的话题,如果市场人想要在制作课件上交出一份满意的答案,搞定销售也许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前提。

最后


我要说的是:“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入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资源如树谷,来去匆匆;客情似树木,需要光阴背书信任;而学术是树人,它能让一个优秀的产品绽放出恒久远般的光芒。

见微知著,从一份看似简单的PPT课件中,笔者似乎品味出不同药企的百态人生。

文章声明: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本文版权归思齐俱乐部(member_siqi)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