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博印象:拈一朵花,跟着大师去春游

 tcfzhf的图书馆 2020-11-28

说实话,杨博兄跟我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很好!

记得那是有一次吕浩创了一个微拍群,加了一些同志好友,拍卖一些自己收藏的签名本和小玩意儿,我也在群中看热闹。在吕浩介绍某一本书的优点时,冷不丁的有一个叫“杨博”的群友来一句“这书不好”之类的话来。拍卖群里最忌讳这种现象,于是我私信吕浩说:“那个叫‘杨博’的是谁?他在搞你的破坏!你要注意一下,不然把他踢了算了!”结果吕浩给我说:“他是我十多年的老朋友了,这个人就是这样的,心直口快,典型的东北人的性格!没事的,都是朋友,有空给你引介一下!”但,第一印象,这个人却总归是不甚好的。

后来与杨博兄有了接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于是,杨博兄给我的第二个印象——他是一个做事情严谨到较真的可爱的学者。

有一次和柯林老师、吕浩、小魏等诸友去观看崔文川老师的藏书票展,时间在周六下午,在展厅内认识了书画家高铖临先生,观展后问吕浩何往,他言之去高老师书房观摩拜访,问我可有兴趣。询问之高的居处在我家附近,于是让他们先行,我将随身携带之物送回家后只身前往,后到了高宅发现杨博兄也在。那一次高家之行真可谓收获颇丰,高铖临书画一体、备课古玩汗牛充栋,让我辈大开眼界叹而观止。归来,将照片整理发朋友圈,里面言有“与书话家吕浩兄、作家杨博兄(当时他的书即将出版)一起访问高宅”之语,过了一会儿,杨博发微信来,说:“还是别称为为作家吧!我那本书是编写的。我还是比较认定我的学者身份的,最近几年一直忙于西安城墙史及民国西安城墙游记的研究,并且申请了专题立项经费。作家谈不上,学者却还算是勉为其谈的。”于是,我便知道了杨博兄是一位有大志向的学者,并且是一位做事情严谨而不苟的专业学者。

学者都有家国情怀,杨博兄当然也不能例外。他的专业研究西安城市发展史,最近一直专注于城墙旅游史研究,便是试图发掘当地优秀旅游资源,为大西安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杨博兄不屑于俗世忙碌之中,但工作中难免有琐事缠身。作为某大学行政工作人员,杨博兄竭力将自己的工作身份和学者身份一分为二。工作是为稻粱谋,而研究却为立心立命继绝学的终极关怀。或许,杨博兄内心里面也有一个梦,梦中的杨博兄混迹于江湖之中时,为一介平民布衣;但当杨博兄在学术的殿堂登堂入室时,却成为了那一腔热血的金戈铁马。

杨博兄的最近的一本书,名字叫《长安道上:民国陕西游记》,这本书可以说也是杨博兄学术研究的一种副产品。他致力于民国西安的城墙旅游研究,必然要搜集大量的原始资料,在搜集整理过程中,接触面和认知面又越来越大越来越宽,但由于专业研究的领域限制,很多优秀的资料资源又不可能全部被自己的专题研究完全接纳。留之无用,弃置可惜,于是杨博兄便想着将手中搜集的有关民国陕西旅游方面的资料汇编成一本书。他联系上了崔文川老师,崔老师推荐给南京大学出版社,南大社担心仅仅介绍陕西的一本书略过单薄,于是就让崔老师联络并组织人编写了山西、江苏、北京等地的民国游记,组建成了一个“民国分省游记”系列。该系列第一期共十本,首出4本,其中就包括了杨博兄的《长安道上:民国陕西游记》和崔文川老师的《晋汾遗综:民国山西游记》两种。这个系列图书中,杨博兄是首创者,而崔老师又是牵线搭桥及组织策划者,二者皆为我之好友,此事不提,真的对不起自己的交际圈!

据悉,杨博兄选编的这本书,内容为民国时期的学者们,来西安旅游和考察时,用专业的眼光来审视和观察这座蹒跚前行的古老城市——西安。在这座古老的废都上,每一砖一瓦,都烙满了深深的历史痕迹,“任踏一砖,即疑为秦;偶拾一瓦,又疑为汉。谓长安灰尘,皆五千年故物”。作为承载了中国古代历史辉煌的一座城市,它的细节也都一一饱含了民族的记忆。所以,杨博兄所选编的这本文集,不仅表现了民国文人对西安这座城市的文化想象与旅游期待,也表现了他们对民族的期待。作为从东部中心城市到偏远西部城市的“他者”,这些游览者不仅用笔描述着这座城市的文化细节,也展现出古老与现代多重文化之间的矛盾。作为读者,我们也通过叙述者和他们的行为,共同构成了对民国西安的一次神游。

昨天,听吕浩说,杨博兄的这本书终于要上市了。今天,又得到确切消息,本周日下午2点,杨博兄将携带本书在汉唐书城四楼与古都的书友们见面畅谈分享本书的编选经历,并现场进行签售活动,想了解“大西安”旅游资源及近代学者们对这座废都的看法的书友们,千万不要错过哦!

愿我们,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拈一枝花,跟着杨博兄,一起踏上那悠久的长安古道,趁着风和日丽,伴着民国的大师们,一起去旅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