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表妹惠萍

 淮阴语文 2020-11-28


表妹惠萍

□陈静

   

惠萍年轻时的照片

总想着为表妹写点什么,但又无法下笔。这次表弟家的儿子结婚,我前去贺喜,又一次和惠萍聊起过去的事,零散的珍珠终于串联起来。 

一匣骨灰,不下葬,存放家中,六年。
一个女人,丈夫死后,不改嫁!一句承诺,二十三年。
一双儿女,独自抚养,含辛茹苦,默默坚守,二十三年。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女子?
在这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人心浮躁的社会有几人能做到?
下面的故事虽说不上惊天地泣鬼神,但也足够惊世骇俗!
 二十三年前。病床前,丈夫临终嘱托:我走后,不让你改嫁,我对不起你!你嫁人吧,但孩子一定要留下。女人说:你放心!我不会走的,我一定把他们培养成人!

丈夫名叫卫东,村小学的一名老师,女的名叫惠萍,是我的表妹,二姨娘家的大女儿。

二十三年前,惠萍清纯可人,卫东也很聪明帅气,两人相互仰慕,但卫东父母认为惠萍家穷没有工作,坚决不同意,要为儿子找个正式工,可卫东认准惠萍,死活不答应。据说当年卫东翻墙头和惠萍约会,姨夫姨娘也很顾虑,得不到父母祝福的婚姻不牢靠。可最后还是禁不住他们的软磨硬拖,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可天不随人愿,一对有情人刚刚厮守了十年,厄运就降临了:原来卫东结婚前就患有慢性结肠炎,由于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导致肝脏出现了问题。1998年又被查出患了肝癌,真是晴天霹雳。合肥、上海,东奔西走,花光了家里的所以积蓄,借遍了所以的亲戚,债台高筑,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生命,于199910月抛下了妻子和一对年幼的儿女,撒手西去。那一年,惠萍才三十岁。儿子六岁,女儿八岁。

丈夫死后,她没有将骨灰下葬,而是精神恍惚,对着骨灰匣,抱着丈夫穿过的贴身衬衫,整天以泪洗面。她竟然打破入土为安的古训,将骨灰匣存放在家中六年!暗暗发誓:誓与同穴!只要我不死,守护你,温暖你一辈子。独自面对世俗的冷眼和不解。后来儿子出了一场车祸受伤,迫于父母长辈的警告和耽心儿女的安危,才把骨灰安葬。

在为卫东治病期间,作为一个乡文教干事退休的公公,儿子的亲生父亲居然没花一分钱!全靠一个带着两个幼儿的弱女子来承担,是不是天下奇闻!

更可恨的是教育局给她们母子的2000元抚恤金也被公公领走。卫东临走前交代她母亲,260元的遗补给惠萍她们领,因为惠萍没有工作,孩子太小生活困难,可是公公婆婆却没有答应。儿媳不管不问尚可理解,亲生儿子的命不救,自己的孙子孙女也不怜惜,这样自私恶毒的父母是不是天下少有?

更想不到孩子的大伯怕怕惠萍改嫁,竟然逼她做绝育手术以示决心,惠萍恁是没有答应。遇到困难外人不帮情有可原,自己家人还要百般刁难,落井下石,天理何在?

那段时间惠萍几近绝望、崩溃,曾一度想到死,一了百了。但看看年幼的孩子,想想卫东临死前的嘱托,自己的承诺,又放弃了轻生的念头。我不能死!我要活着!而且要活得坚强!要证明给他们看!

就算前路漫漫,荆棘密布,还有美好的从前做最美的风景来点缀。

在最困难的时期,惠萍多亏父母兄嫂、大姑子的安慰和帮助,才能渡过难关。自己要打工挣钱,儿女平时要靠父母照顾。大姑子是中学老师,惠萍丈夫死后女儿随她读书,帮了不少忙。

有一段时间,惠萍到窑厂打工,码砖、运砖坯那是男人干的活,她硬是挺了过来:一年2000元,一干就是四、五年。在浙江临安打工7年,每月1000多元,还带着一个读书的儿子,一度还卖过饲料没有办法,为了孩子,为了糊口。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夸我好宝宝,一块馒头一块糕……

童年都是在妈妈的童谣和外婆的臂弯里长大的。

惠萍常说,人家都有外婆,哭了找外婆,我的外婆在哪里?我的外婆在700里外的淮安呢,哭了找谁倾诉?

惠萍女儿名叫黄琬,儿子叫,都跟玉有关,冰清玉洁,晶莹美好,寄托着卫东的心愿。女儿小时候遭遇的一件事让母女俩至今也不能释怀。

女儿长时间在外婆家生活,哥嫂难免心生不快。外婆心疼外孙女煮个鸡蛋都要背着儿媳。那个时代物资匮乏,家家日子都不好过,心里也拧巴。有一次,嫂子在家打麻将,非说少了100元钱,说只有琬儿放学回来,没有外人来过,硬怀疑是琬儿拿的。外婆悄悄问琬儿拿了没有,琬儿坚持说没拿,结果嫂子把孩子的书包抖了个底朝天,翻遍了身上的口袋也没找到,孩子委屈死了,那个哭啊,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做舅舅的竟然没有安慰过问,后来惠萍知道了哭着打电话责问哥哥:孩子那么小有那个胆儿?即使就拿了用得着这样吗?

想想当年这100元钱的事是真的还是假的,有意还是无意谁也说不清楚。这件事刺伤了孩子的心,以至于到现在女儿也不肯喊她舅舅、舅妈。

从不屈服,苦苦挣扎,不向命运低头!经过十多年的打拼,惠萍终于还清了债务并积攒了一点钱。

2008年,惠萍以2700多元每平米做了按揭贷款,在城里买了房子,缺钱装修,她知道公公婆婆有钱,就带着黄瓛去借钱,心想为了孙子公公婆婆一定会爽快答应,谁知一开口只拿了5000元,惠萍气愤地把钱掷在地上拂袖而去,小叔子劝瓛儿不拿白不拿,瓛儿捡起钱去撵母亲……

没有办法惠萍只好再东挪西借筹足了装潢款,精打细算,自己设计,自己买材料,亲自扛上六楼,找来装修工,终于筑起了温馨的小巢。

惠萍老家在安徽省肥东县包公镇包公村,如今住在肥东县城,六楼顶层多个阁楼和露天阳台,卫东的骨灰匣就曾在阁楼放过。

现在惠萍虽然还在每月还贷,但她的房子已经涨到每平米1万五千多元了,翻了5倍!不得不佩服惠萍的眼光。

三年前惠萍又花了近2万元钱把露天阳台封了起来,增加了十几平米的阳光房,等于买一层得两层,种花养草,阳光通透,一片温馨的小世界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23年,一个女人,吃过多少苦,流过多少泪!单身一人扶持一对儿女,其间父母多次劝她找一个人,她都默默摇头,她不能!23年,风风雨雨,很难想像她是怎么度过的?

如今一对儿女都已经结婚成家,都有了稳定的工作。儿女都非常懂事孝顺,且很节俭持家,沉稳低调。女儿在武汉秀域管理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做总经理,年薪近20万。女儿从公司员工,院长,分区经理到大区总经理,一步一个脚印干到了今天。女婿在沃尔沃汽车4S店做销售工作,月薪超万元。


儿子河南郑州职高毕业,儿媳妇叫江雪,都有较稳定的工作。媳妇很贤淑,亲家也通情达理,知道惠萍抚养两个孩子不容易,当初孩子结婚的时候什么彩礼都不要。


现在惠萍的孙子都一岁多了,女儿也生了个男孩!这几年女儿带她跑了很多地方:云南、三亚、青岛、武汉、黄山……萍含饴弄孙,正在享受天伦之乐。


女儿常说,她有今天是继承了妈妈的基因:万事都靠自己。惠萍也说,上天垂青她,送给她一对宝贝儿女。惠萍现在觉得很满足。她大伯子不久前惭愧地跟她说,想不到她能坚持到今天,真不容易。佩服!佩服!老公公也说,是黄家对不起她!惠萍终于收到了黄家迟到了23年的一句道歉。

惠萍哥哥在城里买房缺钱,她的女儿居然不计前嫌借给她舅舅四万块钱!令她舅舅、舅妈惭愧不已。

守得云开见月明。她用事实证明:她一个女人照样能将一对儿女抚养成人,并且活得不比别人差!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你经历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种种苦难,无疑也会积攒起一笔笔令人称奇的财富。

佛说,诸报皆由业生。眼泪终究会被幸福舔干,阴霾终究会被阳光驱散。相信未来惠萍一家的日子一定会铺满鲜花和光明。 


作者陈静


陈静,男,1961年7月出生,原名陈永明,渔沟中学毕业。闲暇时偶有舞文弄墨,信手涂鸦,发些感慨,很少有文章发表。平时喜欢寻石访仙,游山玩水,疯疯癫癫,常被戏谑。曾在《淮海晚报》、《淮阴报》发表过几篇小文,《一段令人难忘的奇缘轶事》收入《淮阴文史资料》第二十三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