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拂晓到郊南,行色匆匆祭下元。 送上纸衣能取暖,阴间先祖也知寒。 ——《七绝·下元节》 农历十月十五, 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 提到下元节,可能很多人感到陌生, 但对上元节、中元节却都有所了解。 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庆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民间的“鬼节”; 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下元节、上元节、中元节合称“三元”。 每一个节日的背后, 都是一种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 有些节日越来越盛大, 有些节日则变成了文化遗产, 有些节日却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 作为一个音量渐小的节日, 下元节究竟如何而来, 其背后又蕴藏了什么样的文化精神呢? 节日起源下元节的起源与道教有关。 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 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三官分别诞生于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 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下元节,就是水官诞辰,为民解厄之日。 《太上三官经》载:“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 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 水官诞辰那天,对其祭祀便可消灾解厄。 《中华风俗志》载: “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 这一天, 道观做道场, 民间则祭祀亡灵, 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 此外民间在下元节还有工匠祭炉神的习俗, 炉神即太上老君,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寒衣节的起源上古时期, 中国就有祭天、祭地、祭水的礼仪。 不过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权利, 庶民百姓只能祭祖祀灶, 后来才逐渐下沿扩散至民间。 而消灾解厄的基础之一, 便是道教三官信仰。 三官大帝的信仰渊源, 在于中国古代先民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 在原始社会,天、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 因此人们常怀敬畏之心, 虔诚地顶礼膜拜。 消灾解厄的基础之二, 是万物关联的命运观。 其实人所受的灾难都有因果关系, 通过道教仪式, 将命运中将要发生的厄运予以化解。 下元水官可视为一个文化符号意义上的宗教神, 借以表达人们除困解厄的美好愿望。 下元节的民俗1、享祭祖先 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 也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 2、祈愿神灵 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 下元节又融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 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 3、修斋设醮 下元日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 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 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二节食斋,三心斋; 另一类大略有九:一粗食、二蔬食、三节食、四服精、五服牙、六服光、七服气、八服元气、九胎食。 除此之外,如持诵、忏法、祭炼等一切法事,也都包括在修斋范围之内。 4、吃节令食品 在饮食上,下元节也有自己的独特饮食民俗。 在北方下元节会吃豆沙包,而南方则会吃麻腐包子、米果等食物。 福建省莆田地区的民众还会制作特殊的油炸小点心, 将刚收割的稻谷制作成薄饼,再将其包素菜油炸等。 结语虽然时过境迁, 下元节已没有了往昔的节日风采, 但它蕴含了一个非常美好的精神诉求: 面对我们生命历程中持久的困境与苦厄, 我们应该积极的去应对并化解, 而不是一味地被动承受与沉迷失败。 因为即使当下我们遭遇困顿潦倒, 生命中仍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还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这也许正是下元节带给当代人们的文化精神启示! |
|
来自: 泰阳汉子 > 《官民宗教节日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