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岫气功是一种快速训练外气发放的功法。练时,虚虚实实,神定气闲。其以“天人合一”理论为基础,以“气从神而成,神从意而出”为指导。先练内层气(五脉),后练外层气(经络),以达到“云无心以出岫”之目的(以云象征“外气”,以出岫象征“发放”)。 练此功者,既能养生、自疗各种慢性病,又能发功为人治病。练时强度适中,男女老少皆宜习练,且得气极快。根据笔者授功经验,无气功基础者,初次练本功第一部“闲云出岫’,就能出现内外气效应,一星期后改练第二部功“五心流注动功”,外气强度就能得以迅速增强。 一、闲云出岫 五脉说明:从头顶百会直下至会阴,粗如竹筒者为中脉,以天突穴(结喉下陷中)为中心的周围区域为五脉气分汇的交点。左脉、右脉紧靠中脉从天突穴处直下,至腿后,沿骨膜成柱形下行至脚心涌泉穴。左、中、右脉简称三脉。从天突经肩沿手臂骨膜成柱形下行至掌指者为左、右臂脉。身躯部的三脉俱位于胸腹与背的中间。这部功法动作分为四式,分述如下。 1.灌顶式;直立,两脚开如肩宽,膝略弯,全身重心落于小腿骨上,以松弛全身肌肉。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拇指在四指内握成松弛空拳。头项正直,闭目内视,意想温水从天入头心百会直下至天突穴,沿三脉下行,经胸、胶、膝、涌泉,外出入地心深处;再意想温水入头顶至天突,经肩,沿臂脉下行,经肘、腕达手指,此为一遍,共意想十二遍。一般练至第六遍,就会搐到手脚热、烫、麻或身体内有流动感、发飘感等,此为得气现象。这时应在灌顶的同时,似守非守地守着山根(双眼间鼻陷处),意识到自身顶天立地,胸罗海川、腹呈平野,呈虚无状,与宇宙元气交融(图1)。 2.张指式:接上式,拳变掌,五指朝地,掌心朝腿,用力缓慢地张开,同时吸气,设想气吸入腹,吸时,横膈下沉,腹部自然鼓起,气吸足时,指亦同步张足,然后灌顶,意想温水入顶下喉,经肩,沿臂脉下行,这时手臂与指缓慢松弛,意想温水经肘、腕达手指后,外出入地心深处。此一张一弛为一遍,共练九遍。注意指张足后,不要忘了灌顶,呼气自然。一般人练到六遍后,会感到掌指热胀异常,五指有磁性感,个别敏感者觉五指有气外射至地,此为“外气”初显。(图2) 3.出岫式:接上式,掌心相对,掌指朝地,双掌上提置于脐下腰部两侧。(图3)灌顶,意想温水入顶至天突,经肩、肘、腕,至掌心外出,这时两掌心相对,缓慢合拢,(图4)合至将碰未碰之际,缓慢吸气,意想气由掌心吸入,然后把两掌缓慢拉开至腰两侧。此为一遍,共开合十二遍。每次合前先灌顶至掌心外出,每次开时,意想掌心吸气。一般练至九遍左右会感到双手有吸斥感,这时注意双掌“气丝拉长”,同时注意双掌外气对腹部丹田的感应,一般腹部也有开合之感。双掌外气感明显后,再掌指朝天,掌心相对,提到膻中前,仿上法开合十二遍。最后再把双掌提到印堂穴前亦开合十二遍(图5、6、7、8),然后上肢下垂至体侧。 4.收功:双肘自然抬起,使十指相对,掌心朝地,双掌在身前下压至脐下,同时呼气,意想温水沿三脉下行至脐下。再翻掌,掌心朝天,掌指相对,在身前提至膻中穴前,同时吸气,意想内气沿三脉上行至胸部。如此一下一上为一遍,共三遍。最后再使掌心朝地,下压至脐下,内视腹心片刻即可开目散功。(图9、10) 练功说明:1.初练者练功毕,可用空拳在周身肌肉丰厚处稍为敲击一下。 2.灌顶时,意想温水入顶要稍快,至喉下行时可稍谩。练时,不要内视百会,以免头心出现胀感,如出现胀感,注意此条后,在一星期左右自会消失。 3.有慢性病者练灌顶时,意想“温水”反复流过病灶处。进入“气功态”后,意守山根,一边灌顶,一边意识放大自己的身体。先意识自身身躯、四肢大如宇宙,再意识自身内脏无限扩张,尤其是病区脏腑,应一遍遍反复放大。 4.灌顶式亦可单练,五脉气走通,得气感明显后,再以意引气沿足太阳经上行,至尾闾引督脉气同上,越头顶,下任脉,与足阳明经下行至足。熟练后,可根据练功或疗病的特殊需要,以意引气行于特定的经络,如心肺疾病可在五脉之气通达后,引气沿手太阴肺经或手少阴心经从胸至手反复流出,多次反复后,肺经或心经会出现自发的气行(一条线形的凉气或热气,此为“病气”,与以意引行的“真气”的纯厚感截然不同),此时要导引病气反复从手指排出。 5.练闲云出岫至手掌出现吸斥感后,再练一星期左右,就可接第二部功“五心流注”。 |
|
来自: 沙漠9ok0k6i1am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