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486字,仔细阅读需9分钟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既有规律可循,又有需要教师的创造。思维型教学重视教师的创造性,并没有给教师提出条条框框的要求,但提出了五大基本原理:动机激发、认知冲突、自主建构、自我监控、应用迁移。 思维型教学的基本原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相关研究进行的概括总结。同时,五大基本原理的提出也经历了实质性研究的过程,包括脑科学、心理行为学、教育实验等方面的研究。它支撑着思维型教学的核心思想——教学的核心是思维,学习的关键是思考。 动机激发没有动机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学生就不会思考。思维型教学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动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激发学习需要 一方面,我们的教学问题应该将难度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独立解决问题,但在师长帮助下能够解决的问题的能力范围。将教学问题的难度设置在此区间,也就意味着问题不应过难也不宜过于简单。此外,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满足学生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的需求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2.创设良好情境 情境不仅有认识和物质的,也有文化和非物质的一面。它可以影响个人动机,也可以激发好奇心和兴趣,一个安全的、激励性的学习氛围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教师在情境中可以利用反馈的积极作用并给予学生有效的支持,作为一个支持者在情境中有效帮助学生学习。 3.形成积极品质 学生的积极品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积极品质如何形成?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行动前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判断和预期,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品质;也可以引导学生对事件结果、问题等进行积极归因,培养学生成长型的思维模式,从而促进积极品质的形成。 尽管动机激发是思维型教学的第一个基本原理,但是动机激发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我们不仅将其视为一种教学手段,还应当成一个培养目标。 认知冲突除了动机,认知上的冲突也是思维发生的前提。虽然认知冲突不能保证观念转变,但它是观念转变的前提条件,是激发学习者主动学习和积极思维的“引发器”,可以引起学习者思维的深层投入。 实施认知冲突有以下7个策略: 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关系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分析实验事实与已有理论(知识、经验)的矛盾。在教学,尤其是理科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分析实验事实与已有理论的矛盾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分析理论内部的逻辑关系,推导其中是否存在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这一点适用于所有学科。 比较多种假说之间的差别。每一个学科在研究的过程中都会提出很多假说,比较多种假说之间的差别也是认知冲突的实施策略之一。 揭示前观念与科学观念之间的矛盾。当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学观念之间产生出入,存在矛盾时,这种矛盾可以推动冲突的产生,这一策略同样适用于每一个学科。 寻找现象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某些现象,思考其中蕴含了什么本质属性和规律,再进一步做解释。 已有知识无法解决新的问题。新的问题总会产生,面对已有知识无法解释或难以解决的新问题,我们就会寻求新的解决方法,此时,冲突自然而然地产生。 自主建构自主建构以认知冲突为基础,以核心问题为形式引起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它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核心活动,或者教学的核心环节。自主建构包括了认知建构和社会建构。 1.认知建构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认知结构重建或改组的过程。在课堂上,我们重视方法的教授,注重挖掘每一门学科的思想方法,系统制订学科方法训练计划。认知建构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对知识的认识,知识是个体经验的合理化。 第二,对学习者的认识,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先前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对学习的认识,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第四,对师生关系的认识,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又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2.社会建构 社会建构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自我监控自我监控体现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监控,同时也为应用迁移奠定了基础。对于学生而言,自我监控能力就是他们能针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和反思的能力。要落实自我监控,我们可以参考三大实施策略: 1.强化目标意识 如何帮助学生强化目标意识?首先,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目标体系;其次,建构具体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目标体系;此外,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任务和目标状态主动选择有效手段和策略,并要引导学生善于自我评价目标体系,总结学习的经验教训。 2.掌握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涉及知识之间的组织等内容,方法多种多样。例如记忆策略,让学生加强理解,形成结构;同时,根据遗忘规律,正确组织复习;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关于记忆的知识。如组织策略,包括分类法和结构法,在学习中有效地应用组织策略,不仅有利于材料的识记与提取,也有利于材料的理解与表达。再如精加工策略,包括了类比、比较、拓展等方法。 3.重视监控调节 自我监控需要经过确定目标,制订目标,实施计划,总结反思四个环节。在确定目标和制订目标的时候,要注意分析情境与资源,研究任务与特点;在实施计划的时候要监管行为与资源,维持或调整活动与策略;在总结反思的时候,要总结过程与结果,反思经验与教训。总结反思之后,再确定下一步的目标或者是调整原来的目标。 应用迁移在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研究重点变化的背景下,应用迁移一直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思维型教学理论强调应用迁移是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学习,是将所学习的知识、方法和态度应用到真实的情境中,或将在某一学科、某一领域或者某一活动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以及形成的积极态度迁移到其它学科、其它领域或者其他活动中。 实施应用迁移,首先要注重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其次要重视解决综合的现实问题,此外还要突破消极的思维定势。 它一方面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检验了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了思维型教学的目标要求。 从整体视角出发,五大基本原理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首先,动机是学生积极思维和自主建构的动力,动机激发支撑着认知冲突、自主建构和自我监控;认知冲突在动机激发的支撑下能引发学生的自主建构。 而自主建构以认知冲突为基础,以核心问题为形式,引起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核心活动,或者教学的核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认知冲突和自主建构一般交替进行,实现学生的积极思维。 此外,自我监控体现了对学习活动的自我监控,同时也为应用迁移奠定了基础。应用迁移则是将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知识、方法和态度应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和解决真实情境的问题,以及迁移到其他学科和领域中解决综合性的问题。 我们可以了解到,思维型教学的五个基本原理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一个有效指导教学的整体。无论是秉持什么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五大基本原理本质上指向了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教学的构成要素,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