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念教育家陈友松

 鄂中京山 2020-11-30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位从我们京山宋河走出去的教育家。他的名字叫陈友松。
 
今年是陈友松先生逝世二十周年。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这位伟大的现代教育学家、翻译家。
 
陈友松是青少年时代勤奋学习的榜样。陈友松1899年出生于京山宋河。原名豹,字敦伟。他幼年家贫,学习刻苦,得教会资助方能上学并走完一段学程。16岁那年,陈友松开始了他的外出求学之路,来到了武汉,就读于武昌博文书院。20岁起出国留学,1919年和1925年两次赴菲律宾学习,分别受完师范专科和教育系本科的教育。
 
陈友松是被誉为“东亚一流学者”的中国人。陈友松30岁获公费留学,再次出国深造。1929年他来到美国,分别在美国的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六年内获学士、教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三级学位。美国当时的教育家杜威称赞陈友松为“东亚一流学者”。
 
陈友松是我国多所知名大学的教授。陈友松先后任教于广州暨南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湖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
 
陈友松是电影教育理论的开拓者。1935年,陈友松在上海大夏大学担任社会教育系主任时,兼任中央教育电影检查委员会委员。在大夏大学,他在全国率先开设了电影教育课程。1936年,已是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理事的陈友松,在上海与人合办了中国电影教育用品公司,并主编出版《电影教育》月刊。
 
陈友松是电化教育的先行者。1937年,陈友松著述《有声教育电影》一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我国最早出版的第一本电教专著。
 
陈友松是我国比较教育的奠基者。1944年,他著述出版了我国最早介绍苏联教育理论的书籍《苏联的教育》。曾任中国比较教育学会顾问。   
 
陈友松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主要译著有《美国教育财政学原理》、《教育科学研究法》、《当代西方教育哲学》、《科南特教育论著选》;还主编了《雷沛鸿教育论著选》;参加审订了《英汉教育词汇》;参加编译了《英汉辞海》。
  
陈友松是湖北大学的早期创办人。1942年,由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出面,湖北省政府把陈友松从贵州的西南联合大学请回来湖北恩施,参与湖北教育学院的创办,并出任院长。1944年春,湖北教育学院改为隶属教育部的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后更名为湖北大学。当我们随时打开国家一本大学------湖北大学的网站,可以看到“学校概况”的《校史略记》中这样写着:“在回忆校史时,陈友松先生是不可不提的。陈先生就任湖北师范学院院长后,励精图治,矢志扩大本院规模,学院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事业上有了较大发展。1942年到1943年,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史地专修科,一年制师资短训班,招收音乐、体育各一班,开办附中、附小,解聘了对待学生作风恶劣的原训导长。全校师生员工生机勃勃,全校上下充满生机活力。“清江之水河浪浪,复楚贺志走他乡。”但当局制约过多,尤其是与省教育厅厅长张伯瑾意见不和,陈遂于1943年7月愤然辞聘。
 
陈友松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陈友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管教学的系副主任。“文革”平反后,陈友松受聘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他长期致力于教育理论的教学、研究和翻译工作。他学贯中西,博学专精。他的主要著述有《中国教育财政之改进》。主编了大学课程所用的教材《教育学》、《班主任》、《图书馆》、《高等学校教学法》等著作。1933年担任世界教育联合会扫盲干事,1947年作为中国代表出席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远东区基本教育会议。曾任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顾问,中国陶行知教育研究会顾问。
 
陈友松是身残志坚的楷模。1957年陈友松被错划成右派,“文革”中更被视为“反动学术权威”。年近七旬的陈老,虽已双目失明,但他仍笃志不倦,奋发著述,积极指导研究生学习,从事国际教学交流活动。其惊人的毅力,勤奋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令人感叹不已。曾以古今中外著名盲人事迹自励,吟诗表其心志曰:“钢铁如何能炼成,请问盲人柯察金。创镜远望伽俐略,落笔超群弥尔顿。”其另有诗:“爱罗先诃集童话,海伦凯勒著奇文。荷马史诗非谋食,左丘国语岂为名。赏月有幸听阿炳,恨天无情忆少陵。还我望穿光明眼,学他征服黑暗人。”
 
陈友松教授的夫人,朱良菊,京山坪坝人,任职于中央劳动部。1992年,93岁的陈友松先生因病逝世。后骨灰从首都北京运回故乡京山,安葬于京山马刨泉公墓。京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和社会各界为陈友松举行了追悼大会。
  
最后让我们用湖北大学敬献的挽联,来总结评价陈友松先生的一生:
  
“首创电化教育,介绍苏联教育,奠基比较教育,得一以足千秋;忧患坚持译著,耄耋坚持教学,失明坚持著作,于公可称三绝。”

京山市档案馆

为京山建档致力打造京山文史资料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