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姥姥的眼睛和高士奇的见闻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0-12-01


刘姥姥的眼睛和高士奇的见闻
土默热
著名红学家蔡义江教授有一个颇为新鲜的发现:曹雪芹不具备《红楼梦》中的生活体验,可以靠“刘姥姥的眼睛”观察生活。前几天笔者撰文同蔡先生商榷:刘姥姥乃《红楼梦》书中人物,她的故事素材曹雪芹又是靠谁的眼睛观察得来的呢?蔡先生没有回答,大概也没法回答。提出这个问题后,笔者倒是着力搜寻了一下刘姥姥的故事素材来源,没想到歪打正着,还真的找到一些头绪。不过笔者找到的这些素材与乾隆年间的曹雪芹无关,倒是与康熙年间著名官僚文人高士奇的见闻有关。
大家知道,《红楼梦》描写刘姥姥的故事,最集中的部分在书中第三十九——四十一回《村姥姥是信口开合,情哥哥偏寻根究底》,《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最精彩的段落是凤姐和鸳鸯为讨贾母开心而逗弄刘姥姥,命人拿来“黄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斟上酒要灌刘姥姥。刘姥姥一看这奇特的木头酒杯又惊又喜:惊的是一连十个挨次大小分下来,那大的足足的像个小盆子,极小的还有手里的杯子两个大;喜的是雕镂奇绝,一色山水树木人物,并有草字以及图印。
刘姥姥吃醉了酒有些眼花头眩,误打误撞走进了怡红院。先是见到迎面一个女孩儿含笑迎出来,刘姥姥去拉她的手,却咕咚一声撞到板壁上,细瞧原来是一幅似乎“活凸出来的画”。随后在屏风后面看到她亲家母也从外面迎了进来,只是笑却不搭话,刘姥姥笑道:你好没见世面,见这园里的花好,你就没死活戴了一头。他亲家也不回答,便心下忽然想起: 常听大富贵人家有一种穿衣镜,这别是我在镜子里头呢罢。说毕伸手一摸,再细一看,可不是一面大穿衣镜,“四面雕空紫檀板壁将镜子嵌在中间”。
刘姥姥进大观园,先后撞见了三件稀罕物:“黄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活凸出来的女孩儿画像”,“紫檀板壁镶嵌的大穿衣镜”,这在那个时代都是平民百姓不可能见到的珍贵物件。如前所述,《红楼梦》作者是通过谁的观察,来描写刘姥姥眼睛里的稀罕物呢?原来是通过康熙朝权臣高士奇的观察描写的。大家知道,《红楼梦》借元妃省亲写康熙南巡,为接待元妃省亲方修建大观园。笔者考证:元妃省亲的故事素材与主流红学考证的曹雪芹家无关,而是按照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到杭州,康熙宠臣高士奇建西溪山庄接驾描写的。
笔者在《元妃省亲·康熙南巡·西湖蹋灯》一文中,详细考证了康熙第二次南巡到杭州,时间在元宵节,乘船游览了高士奇的西溪山庄,这与《红楼梦》中描写的“贾元春归省庆元宵”完全一致。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证据:书中说批准省亲的圣旨交代:“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外,不妨启请内廷鸾舆入其私第”。可见大观园是贾府的“私第”,高士奇的西溪山庄确系自家的“私第”,而曹雪芹家居住的江宁织造府并非“私第”,而是内务府所属织造衙门。“内廷鸾舆入私第”,康熙南巡仅此一次,还没发现到过别人家私第。
大观园“有凤来仪”题名“潇湘馆”,来自于康熙皇帝为西溪山庄御题匾额“竹窗”。大观园主楼被元妃赐名“省亲别墅”,来自于西溪山庄别名“高墅”。一个甲子后乾隆皇帝踏着他爷爷的足迹再游西溪,还感慨“高墅早颓废,张园复荒冷”。大观园是金陵十二钗先后结“海棠社”和“桃花社”两期女子诗社的地方,西溪山庄的前身蕉园也是西陵十二钗先后结“五子社”和“七子社”两期女子诗社的地方。这些不可复制的趋同之处,绝不是用偶合为理由可以解释的,只能说明《红楼梦》元妃省亲故事素材取自高士奇西溪山庄接驾的史实。
既然大观园的创作原型取自西溪山庄,那么刘姥姥进大观园眼睛里所见的稀罕物,来自于西溪山庄主人高士奇的观察,就毫不奇怪了。先说说那“黄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据《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大内异物》载:“高士奇《杂记》云:直大内见三异物焉。一小金合……,一镂象为球……,一酒杯,二十有四,由大及小,如窣堵波,高二寸许,镟木为之。质黄色,有木理,薄如纸,柔软而轻,嘘气辄可飞动,然能注酒”。这二十四个一套有黄色木纹的酒杯,虽然比刘姥姥看到的十个一套黄杨木酒杯更精巧,但作为原型事出有因。
再说说那“紫檀板壁镶嵌的大穿衣镜”,据高士奇所著《蓬山密记》载,康熙癸未三月,高士奇辞官归隐前,康熙皇帝为尊重这位“帝师”,亲自引领他遍观畅春园、养心殿诸景:“上命近榻前,观新造玻璃器具,精莹端好。臣云:此虽陶器,其成否有关政治。今中国所造,远胜西洋矣。上赐各器二十件,又自西洋来镜屏一架,高可五尺余”。由此可见,高士奇不仅看到了西洋来的大穿衣镜,皇帝还赐给了他一架大穿衣镜。高士奇归隐后,将此御赐的大穿衣镜摆放在西溪山庄内炫耀,应该是不难猜测的故事。
最后说说那“活凸出来的女孩儿画像”,这是一幅西洋人物肖像画(油画)无疑。也是在《蓬山密记》中记载:康熙皇帝引领高士奇遍观皇家园林诸景时,“上指示壁间西洋画令观”。随后“上召近膝前,许久言及西洋人写像,得顾虎头神妙。因云:有二贵嫔像,写得逼真,尔年老,久在供俸,看亦无妨。先出一幅云,此汉人也。次出一幅云,此满人也”。临行前还特意赐给他许多珍玩,包括“西洋画三幅”。高士奇归隐后,将此御赐的三幅西洋画挂在西溪山庄随时观赏,也是不难推测的炫耀行为。
对刘姥姥眼睛中这三件大观园中的稀罕物的出处,陈诏先生的《红楼梦小考》对前两件出于高士奇记载亦有考证。但陈诏先生考证后得出的结论却是:“足见曹雪芹见闻之广,或与曹家联系洋商、传教士等有关”。这个结论有点所答非所问,有些莫名其妙,不论曹雪芹的见闻如何,或曹家与洋商传教士的关系,与高士奇及其见闻何干?还是回到高士奇身上寻找踪迹吧。高士奇对杭州西溪山庄有很深的感情,即使是在北京入直大内南书房侍读时,也念念不忘西溪山庄。在他的诗集《苑西集》中,就保留了三首怀恋西溪诗:
《晚归》
红墙迤逦玉华西,下直归来信马蹄。
频惹凉风千缕乱,柳藏纤月一痕低。
咚咚街鼓声初定,寂寂城乌夜不啼。
美酒粘杯消客倦,醉来投枕梦西溪。
 
《病中春暮归思》(八首之六)
吾独爱西溪,萦纡路欲迷。
酒香开秋瓮,笋美斫春泥。
夹岸丛条密,悬崖古木低。
月明松舍静,壶榼旧曾携。
 
《观石田书偶忆西溪梅花用册中韵题四截句于后》
旧侣春游兴不空,老梅丛竹一溪中。
只今三月寒才峭,旧咏长怀半亩宫。
半近山家半近城,湖头日日画船行。
放灯才过东风暖,雪岸初融细草生。
溪上寒梅千万树,年年乡梦惜归迟。
新林新水扁舟稳,不是渔郎不许知。
半世虚浮海上槎,苍烟白浪点惊沙。
何如野客无心事,桥外冲寒看早花。
 
《红楼梦》的作者是洪昇,并非高士奇,那么洪昇怎能通过高士奇的观察,来写书中刘姥姥眼睛中的稀罕物呢?原来,高士奇为接驾修建的西溪山庄,是在柴家的蕉园和洪家洪园的一部分基址上合建而成的,故《红楼梦》书中写大观园怡红院念念不忘“蕉棠两植”“红香绿玉”。洪昇和高士奇原来同为钱塘籍国子监生,在北京又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虽然一个平步青云,一个穷困潦倒,但二人之间交往始终密切,关系保持终生。洪昇与高士奇都出生于顺治二年,逝世于康熙四十三年,同年生同年死,可谓生死冤家,也是异数。
高士奇原籍浙江余姚匡堰高家村,家族早已败落,为求取功名寄籍钱塘时,乃一介穷儒,曾得过洪昇的资助。洪昇在北京国子监求学期间,虽然由于“天伦之变”,与父母天各一方,但也经常回杭州探视双亲,以尽孝道。高士奇当时虽然已经飞黄腾达成为天子宠臣,十分显赫富贵,号称“五方宝物归东海,万国金珠贡澹人”(高士奇字澹人,号江村),但也没忘了这个穷困潦倒的同乡兼同学。每次洪昇探亲,高士奇都摆酒为其送行。高士奇《苑西集》中,就保留了一首《送洪昉思省亲》诗:
陌上东风媚景迟,送君更醉酒盈卮。
侵襟野草催行色,聒耳山禽怨别离。
谋妇曾无经岁粟,娱亲只有满筒诗。
杏花春雨江南路,好谱新声寄雪儿。
康熙二十八年,洪昇因国丧期间聚演《长生殿》案被朝廷“斥革下狱”,出狱后狼狈逃回故乡杭州时,高士奇这年正月里随驾南巡,并在西溪山庄接驾。十月份因被言官弹劾,不得已辞官归隐(后于康熙三十三年再次奉召进京,康熙三十六年最后归隐)。高士奇归隐后,经常在西溪山庄与洪昇等文人好友聚会宴饮,畅叙旧情。洪昇诗中便有《元夕饮高詹事清吟堂》二首。“清吟堂”位于高士奇的西溪山庄,堂名出自康熙皇帝到此巡幸“登楼延赏,临沼清吟”,高士奇有诗集《清吟堂集》。洪昇诗曰:
雅慕承颜乐,时跻燕喜堂。
酒消春后冷,月隐雪中光。
玉椀罗仙饌,琼筵爇御香。
宫袍何綷縩,醉舞翟衣旁。
氆氇横三丈,琉璃障一层。
歌应酬异锦,舞不碍繁灯。
华榻来频下,芳茵吐也曾?
谁能辞老懒,令节兴还乘。
从诗中不难看出,他们吃喝的“玉椀”里罗列着“仙饌”,“琼筵”还带着“御香”,说明高士奇辞官未久,元夕以皇帝的赏赐招待朋友。诗中提到的“氆氇横三丈,琉璃障一层”,这个“琉璃障”就是皇帝赏赐的像屏风一样的大穿衣镜,摆在宴饮的清吟堂里吧?在这酒酣耳热无话不谈之际,洪昇在高士奇这里,看到或听到大观园的三件稀罕物:“黄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活凸出来的女孩儿画像”,“紫檀板壁镶嵌的大穿衣镜”,并在《红楼梦》书中,借刘姥姥的眼睛表现出来,就势在必然了吧?
其实高士奇就是《红楼梦》书中贾雨村的原型,当然甄士隐的原型就是洪昇自己,笔者在《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一文中对此有详尽分析。《红楼梦》书中很多见闻都出自高士奇,故书中交代系“假语村言”,谐音“贾雨村言”,也就是高士奇说的。譬如黛玉要喝的“合欢花酿酒”,就出自高士奇的《北墅抱瓮录》:“合欢叶细如槐,比对而生,至暮则两两相合,晓则复开。淡红色,形类簇丝,秋后结荚,北人呼为马缨……采其叶,干之酿以酒,醇酽益人”。不过洪昇的描写有微误,高士奇说的是合欢叶酿酒,合欢花在江南是泡茶用的。
在洪昇撰写的《红楼梦》大观园故事中,高士奇的观察就这样代替了刘姥姥的眼睛!
2014年10月

==============================

默热先生更多红学研究文章链接

“快绿怡红”石印章与《红楼梦》“怡红快绿”

《偕声字笺》与红楼故园

从《敦煌共洪通宗谱》看《红楼梦》贾氏宗族源流昭穆

土默热还原《红楼梦》——写在《土默热红学》出版之际

游西溪探大观指南

读《梦觉主人序》有感

“曹贾互证”与“实录观念”辩证 ——与 陈维昭教授商榷

芳园缘何名大观

“土默热红学”精彩文章第七辑

“土默热红学”精彩文章第六辑

“土默热红学”精彩文章第五辑
“土默热红学”精彩文章第四辑
“土默热红学”精彩文章第三辑
“土默热红学”精彩文章第二辑
“土默热红学”精彩文章第一辑

END

你若喜欢,点个好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