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牧心问答 | 怎么证悟空性?

 timtxu 2020-12-01

证悟空性是证得佛的智慧,佛的境界。

佛的智慧是圆满的,全知的,无漏的。这种智慧不是一朝一夕、一生一世能够去证得的,是你在你整个的修行过程中,每一世都在进行。甚至已经获得小乘的果位,乃至一地到十地菩萨的果位,都仍然需要继续。只要不是最终圆满的证得佛的遍知智慧,对于证悟这件事,你都还在路上。也就是说,除了佛之外,智慧都是不圆满、不究竟的。即使成了菩萨,去了他方净土世界,要做的,也仍然是闻思修行,继续提升般若智慧。

证悟不是一瞬间的发生,它也是一个因缘和合的果。

所谓顿悟其实是不存在的,我们认为的顿悟,只是渐悟的最后一步,是你只看到了整个过程的末梢。那些顿悟的人,早已经过了累世的修行,才在这一生现前了最后的圆满。所以,对于证悟这件事情,需要做好心理准备,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侥幸,没有例外,没有捷径,是你一步一个脚印要走的一条路。没人能带你飞到终点,没人能把你抬到终点。

证悟是需要因缘的,缘起具足才能发生证悟这个结果。什么样的缘起呢?四法印一一证得,对于轮回之苦、轮回之虚幻、因果不虚、一切无常和缘起性空生起完全的、稳固的定解,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次第增上,福德和智慧同步修习,世间智慧、出世间智慧逐渐圆满。

这些,不是听听理论就能得到,也不是理论上想通了弄明白了就能做到,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反复检验和修证。最后,把听到的见地一一变成了自己的见地,把知道的道理一一转成了自己的体验,把外在的行持完全内化为自身的境界。

如何证悟空性?

第一个阶段,净障。我们先把自己这个相续做个大扫除,把它里里外外清理干净。净障的基本方法包括忏悔,祈愿,回向,以及施食、烟供、断法等等可以清偿业债的法门。菩提心的修持也可以把我们往昔结的恶缘转变为善缘,可以强力的净障。

第二个阶段,积资。广结善缘,勤积善根,让自己拥有修行的资粮,这是一个向外求的过程。此时,你所修之法全部都是勾召法,也就是说,让你能够靠近佛法的前行法。是你现阶段需要的、你暂时愿意接受和能够消化的方便法——不了义法,并非佛真正要说给你的了义法。这个阶段你收获的都是功德、福报、你认为的加持、你想要的好处,这些有相的东西。这个时候你获得的勾召法都是用来满足你的,你的有求,你的贪执,你所有的愿望,都可以透过相应法门的修行去获得满足。除了般若法门之外,所有的法门都是属于这一类勾召法。

第三个阶段,相续清净的情况下,福德具足的情况下,堪为般若法器的情况下,通过不间断的闻思般若法门把真实义的法注入你的相续,让你真正得尝法味。这个阶段你开始获取般若智慧,不是轮回中任何的利益、好处,而是让你能够脱离轮回的无相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真正的法,佛真正要说的部分,它是用来阐述真理的,告诉你世界本来的样子,你这个自我的本来面目。真实义的法不是用来满足你的,因为根本没有一个实有的你、实有的轮回、实有的能够获得的什么东西存在。最后,你不是要得到什么,而是没有谁需要得到,也没有什么能够被得到,这些都不存在。你也不是要去除什么,而是没什么可去除的,你的自性就在那里,一直在那里,你只需要找到它,认出它。你什么都不需要做,你只需要睁开眼睛,醒过来。

这就是证悟空性的过程,是一个非常漫长,并且时常会反复的过程。也是每一个众生必经的过程,每个众生都走在他的证悟之路上,只是相续所处的阶段不同,显现有所不同。最终,每个众生都会证悟,完全的觉悟,原来自己就是佛,原本就是,也一直都是。只是在无明的迷乱之中显现了众生相。你是佛,还是众生,仅仅是显现的不同。当下的认知、当下的见地决定了,你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一念迷即众生,一念觉即佛,就是这个意思。

你是谁,在你一念之间。

——牧心

如果您有什么困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