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悟堂|海绵城市——让城市水资源回归自然

 净水技术 2020-12-01

《净水技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追踪行业热点与焦点,让你每天比别人知道多一点

关注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基础设施的配套发展,人类生存的环境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却依然凸显,矛盾也日益尖锐,例如城市内涝现象就一直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全过程。

城市内涝

城市内涝通俗的定义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强降水等极端天气的出现只是诱发城市内涝的客观因素,但也存在一些人为因素。

1

城市排水系统将雨水直排入河道,容易造成河道洪量的快速增长,导致河道水位迅速上升,对城市排水系统造成巨大压力;

2

城市下垫面属性发生改变,导致径流系数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部分绿地、天然林地、农田等透水系数高的地块被改造成不透水路面、房屋等,暴雨径流容易在道路上快速行洪,在地势低洼处聚集,如果积水无法及时外排,则会发生内涝。

暴雨导致的洪涝灾害

问题产生的同时往往也能促使解决方法应运而生。“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的城市科学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即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需要时则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概括起来为六字方针“渗”、“滞”、“蓄”、“净”、“用”、“排”。

“渗”

主要是指从源头减少径流,净化初雨污染;

“滞”

主要指延缓径流峰出现时间;

“蓄”

主要指通过蓄水降低径流峰值流量,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

“净”

主要指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

“用”

主要指利用雨水进行绿化浇灌、道路冲洗、洗车、冷却用水、景观用水等;

“排”

主要指将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灌渠结合,使排水更畅通。

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让城市水资源回归自然。

海绵城市建设示意图

致谢

【本科普内容受“上海市科协科普项目(项目编号:18dz2306700)”和上海市水务海洋局“水务科普年度活动”资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