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设科普实践平台 推进全民终身教育参考论文

 新用户65147843 2020-12-01

上海市嘉定工业区紧紧围绕“全民化、优质化、终身化”理念,加强“党工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大教育”学习型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氛围。成人教育序列,也能为基础教育出把力。这是一种跨界,更是一种延伸。因此,我们的立意很简单,既然是面向全社会,我们就有责任同步向准成年人倾斜、开放,为他们明天踏上社会做好技能和能力上的准备。

● 启动“头雁领航”计划,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嘉定工业区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重培养、搭平台,近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为了鼓励和表彰为企业、园区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产业高技能人才,嘉定工业区“头雁领航”计划的启动,预示着在未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一个个领军人才和雁阵团队将在这个平台上脱颖而出,平台培养高手,竞赛显现高手,两者将相辅相成,共同为园区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嘉定工业区党工委亲自为工业区首批“头雁领航”计划的“金雁”获得者授牌。按照“头雁领航”计划的总体目标,嘉定工业区将利用三年的时间,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帮助企业发掘和培育一批技能型和创业型领军人才,从而推动企业的转型发展。

学校以“大教育联动、大服务联合、大合作联手”为理念,教育系统各中小幼的学习场所和教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了“能教学、善管理”的专职教师队伍、“专业化、明星型”的兼职教师队伍、“乐奉献、特长型”的志愿者队伍、“智囊型”的专家队伍和“重科研、敢为先”的理论研究队伍。到2014年,共有专兼职教师235人,志愿者5500多人。社区学校下设学习点55个,村和社区做到全覆盖,每个学习点教室都拥有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的教学和活动用房,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师资、有场地、有经费、有考评”的“六有”要求。现有面向市民开放文化、科普、体育、娱乐等场所48处,形成爱国主义与民俗文化教育基地、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示范基地等六大教育基地。

为了不断满足园区入驻企业职工的学习需求,引导基层企业青年职工积极健康成长,工业区成校协同工业区归国留学人员分会启动了“同心园·暖课堂”进企业活动。“暖课堂”为同心园—智慧学堂下智慧职工学堂的子内容,围绕服务企业,今年我们将重点走进沃尔沃、联影、中广国际等知名企业,采取员工点单方式,以私人定制1小时为理念,提供健康养生、个人理财、心理保健、形象礼仪等学习套餐,内容涵盖财富管理、食品卫生、职场压力缓解、自我形象提升、投资观念树立、内在修养塑造等十余项课程。每次学习活动安排在企业工休时间,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辅导,教学形式包括授课互动、案例探讨、现场体验等多种方式。

●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培养技术能手

事实上,上海市嘉定工业区成校,确实在近几年,一直在着力拓宽自己的教学领域,揽着不少超越常态的教学任务。比如,为了更好地服务园区企业,方便企业员工提升学历,同时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沪学习实行的积分制管理制度提供帮助,与上海开大嘉定分校联合开展校企合作办班,继续与武汉科技学院联合开办的网络教育班。学校具有独立的技能培训资质和实训场所,同时还积极与相关的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不少企业以此为契机,广泛开展岗位练兵,选拔培养技术能手。每年的技能竞赛都会有一大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一直以来,工业区教委、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和总工会等成员单位都认真部署、分工合作,积极培育符合工业区产业转型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提升行业企业在产业优化升级中的竞争优势。工业区通过技能竞赛平台加快本地区高技能劳动者队伍建设,带动工业区各行各业争学技术、比拼技能、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树立“技能就业”的良好导向,创造“技能成才”的良好环境。我们组织同在工业区的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的学生们共同观看《嘉定工业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掠影》。掠影展现了工业区近年来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些片段。

为了更好地推动基础教育的校外阵地发展,工业区重点扶植数字化社区建设持续推进。实施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数字化学习管理和服务体系,教委拨出专项资金26万购置电脑、空调等设施建设扶持社区小机房建设,达到每个社区配置10台电脑、每个村5台电脑的标准,确保数字化学习顺利开展。每年召开数字化学习研讨会,开展“数字化学习社区行”主题活动和“阅读红色经典,激扬爱国情怀”网上读书活动,利用网上博客、QQ网上讨论、网上知识竞赛、网上音乐沙龙等形式和手段建设网上学习团队,2013年网上学习注册全区第一。

● 推进社区“创新屋”平台建设

根据《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2011年实施)“大力倡导政府各级部门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终身教育机会”的要求,上海市科委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于2012年推出了“上海市社区创新屋平台建设标准及实施(试行)办法”。2014年,嘉定工业区启动此项教育惠民工程,从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建设用房、配置相关设备、突出活动主题、制定运作机制、经费保障等方面,着力推进社区“创新屋”平台建设。努力把“创新屋”打造成工业区开展社区教育的又一崭新平台,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不断提升市民科技创新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终身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工业区“社区创新屋”建设项目,旨在“动手参与,激发创意”。向市民弘扬科技创新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提高市民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能起到一定的引领科技创新和示范作用的服务场所,也是组织市民参加市区创意竞赛与活动的基础场所。“社区创新屋”针对不同人群,以“同心园·智慧学堂”为组织形式,开展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全民终身学习的氛围。为了凸显面向青少年的活动设计,我们在筹备之初,就明确要为园区的孩子,特别是寒暑假的孩子留出足够的活动时间、空间和节目的保证。

按照“社区创新屋”建设配套设备要求,这里配置了用于市民木质加工和金属加工的动手操作工具及设备(如木工车床、金属车床、锯磨组合机床和钻、铣床等),并结合市民需求和社区特色,增添相关设备与设施。所有配置的设备与设施均符合国家相关安全与质量标准。“创新屋”主要以“体验、探索、创新”为活动理念,集知识性、参与性、参考论文趣味性为一体,是引导和培育市民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创新能力的一个实践舞台。建成的社区“创新屋”分为组装区、设计加工区、合成区、讲台区和作品展示区。组装区主要是基本机床的组装和互换的操作。设计加工区主要是通用机床的组装和锯割、磨削功能的使用操作,并简单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技能技巧激发兴趣。合成区主要是自主设计作品,在加工完毕后完成制作,并给作品合理的色彩描绘。讲台区主要是接待并指导社区居民有序参与各类操作。作品展示区主要是展示市民的优秀作品,利用每年终身学习活动季,广泛征集市民的优秀作品。

目前,我们与有关专家一起,针对青少年以及亲子对象,量身定制了“社区创新屋”青少年版的“中国传统营造榫卯结构工程”课程,帮助学生利用创新屋的木工设备DIY中国馆和各类结构件、拼装件和复杂建筑模型。创新屋平台的建立,对改善学校教育重知识、轻技能的短板,帮助青少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及建设和谐社区,都将带来深远影响。

参考论文链接:http:///index.php?c=show&id=4185 赞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