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佳作点评】闻 风:写出此身真阅历,强于饤饾古人书——解读李俊辉散文集《农城四月天》

 微风读书会 2020-12-01

写出此身真阅历

强于饤饾古人书

——解读李俊辉散文集《农城四月天》

闻 风

微风轩书香独家签售50册作者签名书

联系微信:13572752344

每本含邮资40元

日前,青年作家李俊辉散文集《农城四月天》由西安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作者近年来散文创作的一次精选结集。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倾情推荐,著名作家、剧作家杨争光题写书名,著名作家方英文作序。
    《农城四月天》共70余篇,22.4万字,全书分“悠悠漆水情”、“我的农民父亲”、“回村里过年”、“悦读人生”、“与胖瘦无关”等五个部分,作者以散文的形式书写乡村,以朴素的情怀记录乡情。其笔下文字,是对地理故乡的守望与回忆,更是对生命旅程中乡村记忆的一次完整梳理。
    贾平凹在推荐语中说:李俊辉的散文,大多数从日常生活切入,却又不拘泥于生活本身,灵性、活泼,字里行间渗透出一种朴素的智慧,给人愉悦的同时,也留下了诸多思考。
    方英文也在序言《家园芬芳》中指出:这本散文集里的父母形象,其虔其诚,其强其弱,点滴言行无不处处散发着某种“圣贤情怀”,宛若乡亲乡邻们可感可知的,五谷的芬芳、泥土的清香。

与俊辉相识,是在今年10月的丹凤下湾采访,虽说是70后,看着却是天庭饱满,成熟干练,快人快语,睿智过人。他在《农业科技报》工作,相同的职业把我们的关系拉近了许多,返程回商州又把我捎了一程,着实感激。路上侃文学,听他说去年出了一本散文集,我说想看,这不,回去不出三天寄了过来。

捧着散发着农城泥土芳香、装帧精美的《农城四月天》,很为同道者高兴,再看内容,果然不同凡响,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觉得应该写点什么来回报好友为好。

著名作家贾平凹荐读李俊辉散文集《农城四月天》

著名作家、剧作家杨争光题写书名

《农城四月天》2016年3月由西安出版社出版,全书五辑,二十余万字,统分“悠悠漆水情”、“我的农民父亲”、“回村里过年”、“悦读人生”、“与胖瘦无关”。是作者这些年从事新闻工作之余笔下积累的文字,对于一个热爱写作、追逐文学之梦的青年而言,那该是多么大的幸事。

之所以取书名为《农城四月天》,是因为作者生活工作的地方叫杨凌,是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被老百姓称为“农科城”。是作者的第二故乡,在这里他收获了爱情,稳定了工作。而四月正是杨凌最美的季节,燕子衔泥,樱花绽放,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该书的许多篇章多与杨凌有关,恰巧有一篇题为《农城四月天》,所以就以此为书名。

书中有作者游历祖国大好河山融入自然纵情山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有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有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唤,有对工作的责任和担当,有对乡土对童年对亲人的情愫和忆念,有对文字的敬畏和诠释。记述了作者人生的心路历程和思变。期高雅的艺术生活和情操,充分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敬业奉献、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关爱,对底层大众的关注和同情,对改革开放和谐社会美好生活的赞美和讴歌,向社会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价值观,向人们传播真、善美的正能量……所有这些,无不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和心灵的震颤。

著名作家方英文倾情作序

“多少次梦里远眺龙岩寺,仿佛穿越到大唐,看到古老寺庙当初的辉煌,僧侣诵经,香火兴旺;漆水河畔,烟袅袅,柳依依,勤劳朴实的人们和睦相处,繁衍生息......”

这是书面上的一段,也是书中首篇《悠悠漆水情》里的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字非常干净、清爽。通过对生活场景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描写,被文字所营造的令人神往的寺堂跃然纸上,令人心驰神往。

散文写作最忌讳把毫无关联的事情堆砌在一起,没有一个主题或中心思想,读后让人不知所云。俊辉在叙述当中,把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有序排列,随着情节的深入,自然而然引申出另外一个场景。譬如作为书名的散文《农城四月天》,通过对四月杨凌农科城的描写,报春白玉兰,醉美樱花路,精致博览园……一个彩蝶飞舞、花香袭人的春天杨凌活生生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酒事杂谈》一文,读后同样深有同感。针对酒事辩证说法,入情入理,现实生活中常遇常有,因酒场酿成的悲剧不胜枚举。作者从事的是媒体工作,出去少不了遇到酒场,除了自驾车,有时不喝还真是说不过,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违心和无奈,让你欲罢不能。

作家方英文在为他写的序言中说:“他工作在闻名天下的杨凌农科城,而几千年来,最诗意、最美好的文章,却总是与土地(大自然)联袂生长的,就是所谓的“农业文明”吧。所以只要细读经典,反复揣摩汉语言妙在何处,怎样运用又显出更妙,那么他的创作前景自然光明远大。”

文无定法,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的语言方式,赤橙黄绿青蓝紫,各持彩练当空舞。读者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是不管怎样的风格,我想语言的艺术和思想的力量是终极的衡量的标准。

书剑江山诗酒茶。优秀作品乃至伟大作品的诞生与一个人的修行有关,更与自然神力有关,作者不是书斋散文家,他几乎一直在游走,游走中看到了一处又一处的神圣,这便是“外缘”。“外缘”与“内缘”一旦结合,就会形成精神的闪光。作者善于在行走探寻的过程中细心体味、潜心思辨,娓娓道来。《桥乡游记》《冬夜走磨憨》《普洱的美食》《牛背梁的“绿宝石”》等等,这样的文字,质地信美,令人动容和热爱。

俊辉是善于内省之人,他的散文充满了对生活的体悟和反思。人到中年,世事多艰辛,人生滋味杂。或因公事缠绕,或因家事揪心。总之,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唯有自知。虽说他写的多是个人的生活点滴和“人生滋味”,但谁又能说其中没有我们的呢?读他的流年往事和生活感悟,其实分明也是在读我们自己!

文学是人学,要写岀时代特征、人物特点,只在书房想想是不可能的,一个写作者要知道这块土地上正在发生着什么,要了解这些变化对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如何影响人的性格和命运,这样作品才能写深写透。写作者要创新,不能简单化脸谱化,不能把文学作品变成肤浅的说明书,那样就不可能有穿透力,文学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漆水河畔的怀念》《来自加拿大的礼物》《回荡在乡村的吆喝声》等篇什,真切自然,朴实生动,在忆旧的同时,透露出对家乡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向往。其实仔细读,书中的每篇文章都很亲切,好像在听一个知心朋友在讲故事、讲人生、讲命运、讲家常道理,你愿意听,越听越爱听,充满着仁爱温暖。而作家的高明在于,以睿智的思理创新解读这些陈年旧事,这样的文章好读、有趣、有味,有意义。

“写出此身真阅历,强于饤饾古人书”。 清代张问陶的写诗格言,同样适于写散文。一个人怎样写作是重要的,一个怎样生活更加重要,因为散文这样的文体离心灵最近,所以几乎所有的散文作家写出来的作品都有浓浓的地理痕迹。俊辉的散文是属于杨凌这块土地的。他不是一个观光者,而是一个人类精神的朝圣者,每一处绝美的风景都在洗涤他的灵魂,唤起他内心极大的热爱和幸福。

李俊辉,陕西乾县人,1976年9月生,媒体从业18年。公开发表散文、小小说零星见诸报端,有作品入选《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陕西青年文学文学协会副秘书长。陕西杨凌示范区文联秘书长。先后出版个人作品集《大地的声音》《农城四月天》。

可以肯定地说,《农城四月天》是一部守望乡土的散文集,对故乡有情怀的人,才能写出具有有大爱大善大美之文,是作家对童年过往记忆的一次重播、一次释放、一次表白;是对故乡那些曾经让人刻骨铭心,有滋有味有情趣的故事重放光彩,照亮后来人前进的道路。

当然其他章节像《方英文教我改文章》《去见贾平凹》等都是从心底流露出来的美散文。

莫言说:“脚下有千万里路,走不完;路上有千百卷书,读不完,而人生就是在读书中走路,在走路中读书,坐下来写点书。”

俊辉的笔墨皆从胸襟中来,他的文字背后始终站着一个善良、温暖而真诚的人。真诚善良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读了他的文,想交他这人。相信这绝不仅是我一个人的感受。衷心地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读到他更多更好的作品,也相信他有这个能力,并且一定不会让关注他的人们失望的。

李俊辉是编辑、记者出身。记者要跑新闻,记者的时光永远在路上。记者的身份需要他拥有渊博的知识结构,需要他具备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技巧,需要他通晓时政要闻、各地的民俗人文等等,需要他给读者带来一股清风、一股朝气,一片明亮,一片阳光。

 我相信,更期待,他以后的路会走得更好。

本文作者闻 风,系陕西省作协会员、《大西部》杂志执行主编。该文入编顾新闻编著的文学评论集——《闻风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