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送别 红柯】阎建滨:西去兮东归

 微风读书会 2020-12-01

(微风读书会ID:weifeng279965337)

西去兮东归

文/阎建滨

著名作家红柯

红柯的作品都是给新疆的赞歌,有评论家说,红柯是中国描写西域风景最好的作家,红柯回应:“风景在我作品中不是背景,是主体,万物与我同一。”他不是在写风景,乌尔禾的草和戈壁滩上的石头,都是生命。从24岁到34岁的十年青春,红柯都留给了天山。

作家红柯,跨越了西域与关中,连通了浪漫与写实,超越了文坛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一颗流星,将并不长的生命之光聚在挚爱的文学上。

     大年初九,一片祥和的喜庆中,却传来一个噩耗,著名作家,陕西作协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红柯去逝了!年仅56岁。

      消息来的突然,叫人无法相信。红柯的文学创作正如日中天,前景不可预测。前一段时间,与几位文友聊天,说起未来的作协接班人,最被大家看好的就是红柯,作品从数量到质量,文学的影响力,尤其是年龄的优势。如今,六十年代出生的陕西作家,最有名的也就数红柯了。可老天常常不按常理出牌,一切都由冥冥之中决定,红柯火热的文学激情过早地燃尽了。他的生命之树,在岁月的年轮中,得到了永恒长青。

       说起来,这些年来,红柯与我并没有多少交往,也不算熟悉。但我们认识早,又当过同事,是一个老友。因此在他魂系天际之时,追忆往事,悼之怀之,也算尽一位老友的心愿。

       大家都说红柯是当代文坛的"西部的骑手",却不知他为何"西去"?1986年红柯离开宝鸡师范学院校刊编辑部,远去新疆伊犁,被視为一种壮举。实际上并非如此,当时的红柯有不得已的苦衷。红柯原名叫杨红科,是宝鸡岐山人,也是苦孩子农民出身。是宝鸡师范学院中文系85年毕业留校,那年恰好我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那里。红柯,乃良,春怀,我,四人都是学中文的,大家一同住在招待所的小二楼上。当时,宝鸡师范学院刚搬到石坝河新校区,青年教师没有宿舍,于是临时都住在学校后面的招待所里,后面是小学。这里很热闹,青年教师交往频繁,也出了不少人才。在文学界,除了红柯,后来到海南的张浩文也在其中,浩文也创作了不少重要的作品,如今也是国内知名的作家,海南作家协会副主席。

     当年能够留校的学生,大多是很优秀的人才,当然走关系的也不少。红柯能够留校,是他在文学创作上很早就显露出来了。我记得他当年写诗。红柯当年长得敦厚,说话也木木囊囊的,不是个好教师的材料。但心里有数,内心憋着一股劲,生命中有强烈的浪漫情怀。我们只相处了一年,红柯突然就决定到新疆去了。说起原因,就是为了爱情。当年,红柯与学校的一位姑娘相爱了,可姑娘却是临时工。学校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为了解决爱人的工作,恰恰遥远的新疆伊犁需要大量的教师,给教师家属解决正式工作和户口问题,于是,浪漫的红柯就带着心爱的人,走上了西部骑士的道路。当年,听到红柯的爱情故事,心里有一股热流涌动!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远方是一个希望的世界,生命在远方召唤,诗掩藏在生命里,烧得火热火热的。红柯西行,在大漠孤烟中,遇到了红柳,遇到了胡杨林,在无边无际的荒原上对故乡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乡愁油然而生。我一直认为,文学创作常常是乡愁在发酵,如果红柯离不开关中地区,绝对写不出那么深刻而忧伤的小说。文学只有超越家乡,才能真正看清楚家乡的模样,家乡的精神状态。陕西作家大都是离开了农村,从城市关照农村的。陈忠实,路遥,贾平凹都是这样。张浩文也是这样,如果浩文不是远走海南,笔下也不会有如此多娇的关中世界。文学与人生紧密相连,作家的付出,是以生命的行走为代价的。红柯的西行,成就了他的文学梦。

       红柯的同窗好友,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的张乃良教授有这样一首长联悼念红柯:

"西域十年陈仓十年长安十年三十年笔耕不辍

长篇恢宏短篇精致诗文韵深数百万珠玑琳琅"

真可谓一联写尽红柯之一生。

红柯东归,大概在1996年,正如乃良所说"西域十年"。红柯是荣归,以文学创作影响力回到了母校宝鸡。

宝鸡文理学院教写作。当时,我已离开了学院,与红柯并无交集。

红柯《太阳深处的火焰》2018年1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长篇小说《太阳深处的火焰》共25万字,讲述的是渭北大学的徐教授带领一群研究生进行民间文化遗产——皮影戏的课题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潜藏的隐秘的鲜为人知的“文化阴影”暴露在太阳下:一些实力派民间艺人在单位步履维艰、甚或选择轻生,一个不能挑大梁的小角色却能独步青云……徐教授的初恋情人一个新疆女孩,敏锐地觉察了这种地方诟病,毅然逃离渭北奔赴大漠去寻找太阳,寻找光明,不惜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作家红柯突破以往诗意大美的创作风格,小说中源于周秦先祖血性豪迈的皮影,既能探究宇宙天地之大道,又能洞察世道人心之幽微,融宏大叙事与精致玄妙细节于一体,完成了人对自己对世界对宇宙天地的想象,塑造出吴丽梅等一批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接通了小说与先秦诸子之文脉。

后来,红柯又调到了西安,调到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书,也是因为创作方面的成就。在西安与红柯有几次相遇,只是会上热情地寒暄几句。有一次稍微长一点的交往,是在荞麦园吃饭,著名作家邢小利做东,邀请陈忠实与一位宜兴紫砂工艺师吃饭,有我,仵埂,武中华,还有红柯。红柯依旧是浑厚而热情,脸上依然挂满笑容。宴席上不便深谈,只是敬酒的时候一叙旧时友情。总说大家有空的时候坐坐,但茫茫人生,真正空下来,又能闲叙的人又有几个?这个年代,没有利益的交流,常常是无期的相约。

      东归的红柯,一路向上,文学笔耕不辍,不停地写作,成绩斐然。作品不断获奖,影响力增大,成为陕西作协副主席。红柯写新疆,写关中,灵魂在大漠孤烟与关中平原上奔驰,生命用力过猛,心脏病突发,一直奔赴在茅盾文学奖的提名中,却无法实现。2017年获奖的长篇小说«太阳深处的火焰»成为他的最后告白。

阎建滨,文化学者、节庆专家、文化旅游策划人,先后在高校、新闻媒体、文化社团工作,现任陕西节庆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陕西文化产业创业联盟会长、《陕西节庆旅游网》总编、西安文史馆研究员、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致公党陕西省文艺支部委员。

著有《清明旧事》(河北大学出版社)等传统节庆研究论文20余万字,同时对现代节庆也深入研究,在国内重要节庆论坛上发表演讲和论文若干。

骑手执火西去——缅怀纪念版红柯中短篇小说集《刺玫》《扎刀令》《昆仑山上一棵草》即将面世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长安日】

红柯(1962年6月7日—2018年2月24日),本名杨宏科,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红柯曾漫游天山10年,一生著有12部长篇、35部中篇、100多篇短篇小说及300多篇散文,总计800余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西去的骑手》《大河》《乌尔禾》《生命树》《喀拉布风暴》《阿斗》《百鸟朝凤》《太阳深处的火焰》等,中短篇小说集《美丽奴羊》《太阳发芽》等,随笔集《手指间的大河》等。曾获冯牧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奖长篇小说奖、陕西文艺大奖等,作品多次入围茅盾文学奖终评。

春节的喜庆气氛还未淡去之时,我们就惊闻噩耗,红柯老师的离去是陕西文坛乃至中国文坛的巨大损失。为了缅怀纪念西去的骑手红柯老师,我们推出了他生前签约的最后一套作品,这套作品涵盖了他多年的中短篇小说创作,结集为书,分别为《刺玫》、《扎刀令》、《昆仑山上一棵草》。

01

《刺玫》

本书是著名作家红柯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红柯横跨1985——2013共计4篇中篇小说与9篇短篇,包括《父与子》等旧作和《社火》等新作,充分展现了红柯小说创作实力。红柯是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家,评论家李敬泽先生说红柯想象和书写万物的神性、人的神性,那是巨大的梦想,是美和壮丽,是无尽的孤独,很少有作家像他那样激情洋溢地肯定世界,但这种肯定同时也是对世界不屈的神视和质疑。

02

《扎刀令》

《扎刀令》收录著名作家红柯的中篇小说9部,红柯的小说有着特别的质感,代表了本丛书想要达到的范本水平。其创作接得西部广袤原野的地气,充满了边地多民族聚居地的野性与阳刚,字里行间浸染着浓厚的史诗般的壮美与温情,是作家个人在西部生活感遇之下率性而真挚的放歌。本书具有极强的收藏性与阅读性,作品中展现出了红柯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作为在一定意义上反思工业文明的作品,它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先锋文学”占比很高的主流元素:残忍、疯狂、复仇、荒诞、梦幻、血腥、肮脏等等,而是以崇高和优美来显示自己的写作风范。那久违了的崇高感、神圣感、想象力、诗意性扑面而来,在厚重之外,显得清洁而又清新。陕西、新疆乃至中亚各地人文风情、民俗和地域色彩的描写,可谓惟妙惟肖,被简洁而个性突出地传达了出来。

03

《昆仑山上一棵草》

本书来源于他多年的生活历练,形成了一种奇诡、瑰丽的小说意境和生活图卷。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先生说红柯多血且血热,他在沙漠、岩石、羊群、野狼、奔马、飞翔的鹰以及大雪的冬日和雪夜的火炉中感到了流畅奔涌的热血。血的热度是作为小说家的红柯写或不写的根本缘由。本书横跨1993——2008共计15年间的20篇小说,包括《星星铁》等旧作和《霍尔果斯》等著名作品,充分展现了红柯的短篇小说创作实力。

红柯老师是西部文坛的骑手,他手执玫瑰飘然远离,正如他笔下写到的那样:“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希望中得救……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而这套缅怀纪念版的丛书,正是我们为了纪念红柯老师而所能做的最后也是最好的事情,红柯老师生前将最后一套作品集托付于我们,如今我们也将它托付于广大读者,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中深深的怀念他。 

【今日头条】丝路歌者、天山文学骑手红柯去世,享年56岁(附:红柯文学作品展示——从关中到天山,从诗歌到小说)

【送别  红柯】贾平凹:骑手西去,火焰长留


魏锋专访(微风读书会ID:weifeng27996533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