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闻自己孙子出生,这位皇帝大喜:朕要收他为养子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唐德宗李适继位的当年,长子李诵就被立为太子。可是,令李诵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个太子一当就是整整25年。做储君没有想象中那么风光,做得太好,让皇帝不安心,做得太差,让皇帝不放心。因此,李诵当太子谨小慎微,基本不发表对于朝政的看法。

他深居简出,低调为人,虽然也经历过废立风波,但好歹还是平平安安稳定住了位置。只不过,令他更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第二个儿子李謜,竟然被自己的父亲收为养子。也就是说,李謜本应该喊他做父亲,却莫名其妙喊他做哥哥。

按理来说,皇朝进入了后期,气运走了下坡路,皇家子嗣会逐渐稀薄,明、清都有这个问题,导致皇室经常因为无子而向藩王过继儿子来继承皇位。然而唐朝似乎不存在这个问题,即使安史之乱急剧衰落之后,唐代宗、唐宪宗也有20个儿子。李诵更是高产的皇帝,《新唐书》说他有27个儿子,《旧唐书》说他有23个儿子,仅仅比唐玄宗的30个儿子少一点。

长子叫做李淳,后来改名为李纯,他既是长子,又是王皇后所生的嫡子。在汉族人的观念中,嫡长子的地位非常非常重要和特殊,如果没有大错,那是一定要继承皇位的。所以,他的爷爷没有“下手”。

然而,当李诵的第二个儿子李謜出生后,唐德宗就毫不客气了。他非常喜欢自己的这个孙子,竟然过继当了儿子。唐德宗其实自己的儿子也不少,一共有九个亲生儿子,并将收养了一个侄子做养子。为了表现出对第二个养子、实际上的孙子的喜爱和尊重,唐德宗还将李謜排在自己的儿子中的第六位。

不光如此,唐德宗对于这个李謜还非常疼爱,很早就开始培养他。早在李謜十岁的时候,就让他挂名为义武军节度大使、易定观察等使。等到李謜十三岁的时候,又让他担任昭义节度大使、泽潞邢洺名磁观察等使。

只不过这个孩子命薄,长到十八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唐德宗非常伤心,宣布辍朝三日,并追赠李謜为文敬太子。出葬的当日异常寒冷,好些年都没有那么凄冷了,唐德宗依然让文武百官为李謜送葬,深深悼念这位他所喜爱的孙子兼养子。

那有一个问题就来了,唐德宗到底是出于什么心理,非要弄得人伦颠倒呢?其实,这种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当时可能也不算什么大事。

李唐王朝发源于胡风盛行的塞北的武川镇,与少数民族鲜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一,鲜卑民族本来就父亲、兄长分不清,甚至都称为“阿干”。第二,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有收继婚的习俗,父亲去世,儿子可以继承除亲生母亲外所有的女人,这也在伦理上纠缠难清。

更为重要的第三个原因,是鲜卑族有“养子还父”的习俗,就是儿子结婚后生出的孩子,可以还给父亲做养子。这种风俗,恰恰一直影响了李唐王室。

像唐德宗这样将自己孙子收为养子的情况,在唐朝皇帝之中并不是孤案,目前发现第一个“以孙为子”的唐朝皇帝就是“天可汗”李世民。当时他的第四子濮王李泰生了长子李欣,四岁的时候来到宫中,因为聪慧过人,深受祖母长孙皇后喜爱。长孙皇后亲自为他取名,唐太宗则“以为己子常陪随”。

这件事情在正史上没有记录,却在李欣墓志中有明确记载,应该是确定无疑的。只不过,因为李欣是李泰的长子,李世民还是让他承袭濮王位。

后来,唐肃宗也将唐代宗的嫡长子李偲收为养子,只不过这个说法在《新唐书》中还是有前后矛盾之处。但不管怎么说,看起来比较混乱的亲属关系,实际上也代表了唐朝博大开放的胸襟。到了南宋程朱理学兴起后,这种行为基本就在中原王朝中消失了。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大唐故使持节颖州诸军事颖州刺史赠使持节都督夔州诸军事夔州刺史嗣濮王墓志并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