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机器人据马云手迹"写"了一首诗,你看看押韵么?

 蓝媒汇 2020-12-01


原创稿件,转载请授权

昨日,马云出席西雅图中美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演讲。在演讲前,马云临时对演讲稿进行了至少26处修改。随后,无界新闻发了一条微博,贴出了一张自家研发的新闻机器人“小界”根据马云的手迹“写”出的诗。全诗如下:
《我的家乡和中国的晚上》

鲍尔森主席
坚持到现在
我的家乡
和中国的晚上
同样特别
想给外国游客
现在的我们
正因为中国人

喜欢真诚坦诚

今天
阿里巴巴网络

成就有目共睹

今天
世界经济更要呼唤

企业家的开拓精神

今天
中美两国谁也离不开谁

双方企业家达成高度一致

今天
企业家
各位企业界的同行
要成为沟通的重要桥梁
其中建立互信
达成市场共识

将会是我们共同的未来

今天
预祝以他为代表的
中美友谊的友好使者

访问成功

今年以后
存钱
没有问题
但是主席
保重身体


一个世界关注的高端座谈会,还是被机器人“小界”小小地抢了一把舆论的风头。作为一家有温度的智能媒体,这或许就是无界所说的“在冰冷的智能时代融入人性的温情”。

前不久,马云曾说,“过去20年我们把人当机器,未来20年把机器人当成人”。新闻机器人的出现虽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业内却经常会引发:机器人能否使记者丢了饭碗的讨论。最终的结果总归得出一致的结论。

就在半个月前,腾讯曾推出自家新闻写作机器人写的稿子。

稿件大致内容为: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数据显示,8月CPI同比上涨2.0%,涨幅比7月的1.6%略有扩大,但高于预期值1.9%,并创12个月新高。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认为,从环比看,8月份猪肉、鲜菜和蛋等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是CPI环比涨幅较高的主要原因。

该新闻的基本框架结构是数据的罗列加入专家的分析。其实,通过一定的算法运作,某个消息源到达新闻机构的系统后,由机器人将其套入一定的文本框架随即发布,反而比码字的记者更快、更准确地运作新闻生产过程。这是技术对于人类弱点的拯救:人类本不擅长重复性工作和数据的统计、以及梳理等。

NPR 的驻白宫记者Scott Horsley曾与机器人WordSmith进行了一场较量。两者一起坐等 Denny’s 餐饮公司出财报,同时开写一篇短报道,最终在速度上机器人胜:机器人2分钟完稿,Horsley 7 分钟完稿;质量上人类胜:机器人的文章获得912票支持,而Horsley的文章获得了9916票的支持。

可能人工写的消息会比机器人更具备人情味、通俗化与顺畅感,然而,消息本身就是以速度取胜、各家媒体需以此争分夺秒发布的新闻文体形式,多几分或少几分通俗感与人情味,实质上意义不大。记者若能把省下来的时间用于需要缜密人类思维和浓重情感关怀的深度报道,其实反是一种对工作效率的提高。

如今国际上比较著名的新闻机器人当属上述美联社使用的Wordsmith与《纽约时报》的机器人编辑Blossomblot。在采用Wordsmith之前,美联社需撰写约300家公司的财报文章,在使用机器人Wordsmith之后,美联社每季度可以出3000家公司财报,虽然其中仍有120篇需要人力更新或添加独立的后续报道,但显然它替人类编辑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工作量。

Blossom则最初是辅助编辑挑选出潜在热文。因为它能够通过算法分析出可能潜在的热词和引发社会关注的议题。

今日头条首席执行官张一鸣曾说道:“机器加算法会越来越聪明,但它始终很单纯。比如说把大象放进冰箱里,他只知道分成3步。”

新闻机器人根据不同的算法,也会有所功能上的区别。如今,新闻机器人被分为三种:根据热点关键词作出分析的新闻选题机器人、专门接受来自地震局或者社交媒体的线索,快速核实后瞬间输出稿件的突发新闻机器人以及与打假数据库进行比对的新闻核查机器人。

技术不仅入侵新闻。事实上,技术正在入侵方方面面。所以,这本无需大惊小怪。革新的作用就是让目前的局面改善得更好。若能让记者们从此更为珍视作为手艺活的深度报道——这些加诸于人类思维和情感的东西,也不是什么坏事。本来,机器人的出现,就是要与人类进行工业格局上的分工。

但真的如此,另一些让人担忧的事情也在出现。若人类的思维开始偏向于机器人的运作模式,独立思考的能力变得越来越惰性如何办?如今的所谓公知们已经如火如荼投身于商业与市场的逻辑,拿一些假话彰显情怀。机器人记者实质上也是商业与市场效率的体现,与之相比,人反倒不如机器人了。

当人类手工活的比例变得越来越低时,人类往往不会珍视现存的,而是附和所谓的趋势。倘若守不住真正的情怀,便会被技术逼向单一化的逻辑,何去何从,需要我们真正地深思。
蓝媒汇——传媒圈第一新媒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