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如家里着火了,看看行家们最着急抱走的是什么宝贝?|退藏

 坏人彭 2020-12-01
假如家里着火了,看看行家们最着急抱走的是什么宝贝?|退藏

“行家眼中宝”现场

相信每个行家心中,都有一两件不愿让渡的心头好。

2016年的典亚艺博,其中就有一个论坛环节——《行家眼中宝》。正如这个论题所述,来自研木得益、汇宝阁等知名古董商的行业大咖们,就和大家分享了他们心中的宝贝。

这些宝贝身上,既有他们投注的无与伦比的热情,也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收藏新知,更有值得细细品咂的收藏感悟。

假如家里着火了,看看行家们最着急抱走的是什么宝贝?|退藏

明代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

香港黑氏收藏

1/

假如家里着火了,看看行家们最着急抱走的是什么宝贝?|退藏
假如家里着火了,看看行家们最着急抱走的是什么宝贝?|退藏

明 紫檀流云枕

来自:研木得益

1987年,我开始跟着父亲黑洪禄学习家具经营,洗笔筒、洗盒子,为家具打磨、上蜡的小差小事做得不少,个人收藏却未起步。直到1990年代中期,我才将父亲“先收藏后经营”的理念付诸行动。1996年,我北上河北,买到了自己的第一件藏品——一件明中期紫檀整雕如意云纹枕头。

它是否真的是睡觉休憩用的枕头,我尚在研究。但据我推断,这也许是宫廷御医用的“脉枕”,枕手臂之用。制作非常讲究,不同角度的比例拿捏,做到了极致。

像这样的紫檀小件,一般清代最多,但我推断这件藏品年头更早,可以到明嘉庆或明万历年间。这是我独立以后,自己看、自己买、自己拿主意的第一件收藏,虽然价值无法与我的那些大件家具相比,对我却十分重要。

当时收紫檀枕的时候不到十万人民币,此刻回想起来,觉得二十多岁的自己真是勇气可嘉。其实,收藏就要上手去摸,见识、体验得多了才会有“鉴与赏”的经验。另外,现在流行将老的家具讲成“宫廷的东西”,但家具不像陶瓷,它没有款识(除漆家具、漆文房外),要通过纹饰、做工及材质不断推理、论证东西的好坏(真假),鉴定起来的难度也可想而知。

2/

假如家里着火了,看看行家们最着急抱走的是什么宝贝?|退藏

战国 战国玉环首铜削刀

L:21cm

来自:汇宝阁

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玉环首铜削刀,一般被认为是社会最低阶层生产所用的工具,没有价值。但它的另一端,却配以只有贵族、文人等最高阶层才能佩戴的玉环。连接铜刀和玉环的,是一枚金扣,已被青铜的锈掩盖,锈也同时沁到了玉中,这意味着原来如此,而非生拼硬凑。

可见,此刀并非一般的生产工具。那何以如此矛盾的情况,会在同一件器物上出现?这引发了我极大兴趣。查阅诸多资料、书籍后,我找到的答案只有两个字:竹简。

战国时期,纸尚未诞生,人们在竹简上书写。当墨渗透进竹简的纤维,便会一直保存,如何清洗都不会消失。以致2000多年后,考古出土的竹简,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

但若出现错字,该如何解决?此刀的用途就在此。从形制、装饰等多方面考量,我判断它正是用作在竹简上书写时,为了纠正错字而将竹简面刮去所用的纠错工具。相当于现在的橡皮擦。

假如家里着火了,看看行家们最着急抱走的是什么宝贝?|退藏

左:册;中:刀;右:删

其实线索就藏在古汉字里。《说文解字》说,“冊,書也。”《广韵》说,“刪,除削也。”竹简是古代的书,阅读时摊开,搁置时卷起。“冊”,便是竹简摊开的样子。而置于“冊”旁的“刂”,便是古代的刀,可见其主要用途,就是修改错字。

如此,便可解释刀上为何会使用玉环和金扣,因为它是战国时期的文房器具。

我一直认为古董是能够将现代人带回古代、让人体验彼时生活的神奇物件。这件削刀正是这样的一件物品。书写是现代生活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但我们很少研究它几千年来的演变过程。这件削刀则带领我们穿越了时空,让我们能够亲手触摸到书写、纠正的最初样貌。

人们看到它是一件漂亮的艺术品,但又有多少人会想到橡皮擦的最初样貌竟然是一把刀?这种穿越时空所带来的新认知,器物身上厚重的文化内涵,正是学习历史、收藏古董的最有趣之处。

3/

假如家里着火了,看看行家们最着急抱走的是什么宝贝?|退藏

隋 白瓷枕头与隐囊

枕头:12.5m x 6.5cm

隐囊:15.5cm x 8cm

来自:汇宝阁

此枕头和隐囊为一套迷你白瓷家居器物中的其中两件,是隋代之物。枕头质地温润,表面刻上简单方格,印上五点花纹,配合隋代白瓷的淡青色,凸显优雅之气。隐囊看起来就像是一只茄子,以致我心中一直有个疑问:隋代瓷器中,以实物作造型的,似乎没有其他例证,它究竟是何物?

假如家里着火了,看看行家们最着急抱走的是什么宝贝?|退藏

唐早期仕女俑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1973年出版的一本刊物,有两尊唐代仕女俑,马上就联想到了自己手上的这两件东西。第一反应竟是:咦,过去茄子有这么大?竟跟西瓜一样大!仔细再看,心想,既然是一对俑,手上拿的东西一定有关联。另一位拿着像鼓一样的东西,那这个“茄子”就该是个乐器吧?

假如家里着火了,看看行家们最着急抱走的是什么宝贝?|退藏
假如家里着火了,看看行家们最着急抱走的是什么宝贝?|退藏

北齐思维菩萨像

几个月后,我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看到山东青州博物馆收藏的一尊北齐思维菩萨像,其坐墩就像我之前看到的那只“鼓”。这时候我想,既然“鼓”是一件坐具,那“茄子”就该是一件家具。

假如家里着火了,看看行家们最着急抱走的是什么宝贝?|退藏

北魏洛阳龙门石窟宝阳洞维摩诘浮雕像线绘图

这些疑问一直在我心中徘徊。又过了几个月,在北魏洛阳龙门石窟宝阳洞维摩诘浮雕像线绘图中,看到维摩诘躺在塌上,背靠着一只大枕头,造型与我的“茄子”一模一样,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它真的是一件家具。谜题就此解开。

在南北朝时期,人们从席地而坐逐渐演变成垂足而坐,这变动影响了一系列的起居生活习惯,如:器皿的使用角度、家具构造、建筑高度等。这件隐囊正是人们席地而坐时才会用到的家具,一种软质靠垫,为背部提供支撑。

古董最有趣之处,就是能以物证史。以触摸得到的实物与文献互相印证,其乐无穷。

整理丨谢谷

主编丨程香

出品丨退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