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伯虎字画—国之瑰宝(图文赏析)

 博搜艺术 2020-12-02

  一代才子为了生计便画起了春宫画,不过唐伯虎这一画,倒是成了一绝,在明朝时期人人都想拥有一幅唐伯虎画的春宫画,那么唐伯虎的春宫画到底有什么地方值得追捧,以至于让人们这么喜欢呢?毕竟春宫画大多数是一种俗媚不入流的画,上不了什么台面!

  

  唐伯虎三十岁因会试泄题案牵连受辱,身心都受到莫大创伤,再也不能像沈周、文徵明那样柔顺和易。南宋院画是在牛壁江山失落、朝廷偏安江左之时所为,他们的绘画实际流注着一种愤怒、反叛的精神。另外院画束缚着画家的创作思想,对于真正有个性的画家来说也是一种人格扭曲。所以院画家们在他们的作品中的最 大特征是刚性与力的表现。沈周、文徵明等人都没有这种生活体验,而唐伯虎却有。

  刻骨铭心的爱与痛,让唐伯虎不可自拔,沈九娘死后,唐伯虎不再续弦,他把对妻子的深情相思挥洒与书画创作之中,夜深人静,孤灯残影,愁思苦念,孤独终老。嘉靖二年(1523年),唐伯虎悄然病世,死后身无分文,祝允明、文徵明等好友凑钱购买棺木打理后世,将其安葬于苏州市郊横塘乡王家村。

  

  从一代大才子唐伯虎,到为了活命做疯事的唐伯虎,这种反差,也许证明了当时唐伯虎已经认命了,回到家乡之后,他还是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靠卖诗画过活,但是风 流不羁的他,日子依然过得艰难,在公元1523年,不满54岁的唐伯虎,带着一生的惆怅离开了人世。让人唏嘘的是,最 后下葬,都是好友凑钱给安葬的。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天寒无一事,竹时寺里看梅花。之后的唐伯虎,被想要造反的宁王看中,要招至幕府。聪明的唐伯虎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即使自己被朝廷嫌弃,但做反贼这种事儿,他可从来没想过,更不会做。你宁王也小看了我一个书生的风骨了。但是,权势熏天的宁王对不从的小人物的处置,也像碾死蚂蚁一样简单,唐伯虎没有像电影里那样,以一首《将军令》拒绝了宁王的招募。而是用可以说是惨绝人寰的方式,比如裸奔,装疯,吃脏东西的方式,使宁王也躲他躲得远远的。

  

  唐伯虎(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伯虎。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唐伯虎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风格丰润灵活,俊逸秀拔,代表作《落花诗册》。[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评议:“伯虎书入吴兴堂庙,差薄弱耳。”依据文献记载和存世作品,他曾泛学赵孟頫、李邕、颜真卿、米芾各家,并在不同时期呈不同侧重,从而形成不断变化的阶段面貌。大体上说,其书风变化可分为四个时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