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北宋一位鲜为人知的县令,却写下了一首广为流传的咏月佳作

 xqjhr 2020-12-02

#文史观天下#

北宋有位鲜为人知的词人,他是澶州清丰(今属河南)人,熙宁六年(1073年)进士,两次为官县令,他姓晁名元礼,字次膺。晁元礼尤其擅长创作抒情写意或咏物之词。

宋代有众多著名词人,晁元礼名气虽然远远不及苏轼等文学大家,但是他却写下了一首广为流传的咏月之词,此词颇具大家风范。接下来我们一起品读他的这首《绿头鸭·咏月》。

他是北宋一位鲜为人知的县令,却写下了一首广为流传的咏月佳作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莹无尘、素娥淡伫,静可数、丹桂参差。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瑶台冷,栏干凭暖,欲下迟迟。

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人强健,清尊素影,长愿相随。

他是北宋一位鲜为人知的县令,却写下了一首广为流传的咏月佳作

晚云散去,天空中满满皆是灿烂的彩霞。明月从海底升起,在天地间洒下皎洁的光辉。月亮是如此明亮晶莹、一尘不染,甚至可以看见月亮上的嫦娥和桂花树。露水初降,秋风凉爽,一年里再也没有比这更令人心旷神怡的季节了。在这月色美好的中秋佳节,词人久久静坐观赏,看见萤火虫不时从面前飞过,乌鹊正趁着夜色向南飞去。夜深天寒,而词人依然靠着栏杆不愿离开,栏杆竟然被他依靠的微微发暖了。他久久不愿离开,透出一种惆怅缠绵的怀人情意。

他是北宋一位鲜为人知的县令,却写下了一首广为流传的咏月佳作

词人凭栏望月,其实是在思念远方的心上人。自从与佳人分手之后,词人才懂得了相思的滋味,他常常感到百无聊赖、年华虚度,看着花影移过而倍感伤怀。今夜月色佳美,但是谁又能预测此后的天气变化呢?世事难料,如今词人与心上人分隔两地,共同凝望欣赏着天上的明月,不知明年的此时是否还能够同赏中秋月呢?在百般的哀愁怅恨之中,词人只能祝愿:希望我们都可以身体健康,年年的中秋节都能够端着一杯清酒,共赏明月美景。

他是北宋一位鲜为人知的县令,却写下了一首广为流传的咏月佳作

这首词实属咏月词中的上乘之作!

全词层次分明,铺叙得当,写作手法极其高超;气脉连络贯穿,前后收放自如;意境清新而格调和婉;感觉单论意境,这首词丝毫不亚于苏东坡那首世人皆知的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且此词言辞极为清丽婉约,情致绵绵,感觉有点婉约派著名词人柳永的影子,晁元礼这位词人想象力极其丰富,而且写作技术尤为高超。

他是北宋一位鲜为人知的县令,却写下了一首广为流传的咏月佳作

宋代是中华传统诗词歌赋发展最为强盛的一个时期之一,宋代可谓是文人墨客遍天下,尤其是北宋时期,踊跃出了无数颇具才华的文学巨匠。像晁元礼这样名气不大,却有惊艳词作的人属实不少,他们的作品较为生僻,但是写作手法也是相当的成熟,构思亦十分巧妙,作者认为北宋时期传世至今的词都是有必要细细品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