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患者说感觉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心律不齐,觉得自己濒临死亡。
然而每次就送去急诊,输液躺个半天,检查不出什么原因就出院回家了。这样的患者其实并不在少数,有的只是偶尔心慌一下,有的是心跳突然加速,一阵晕眩呼吸困难......很多人会把这个病症与心肌梗塞画上等号,让自己更加恐惧,往往在寻求医治的冲动下,做了很多不当或是过度的医疗。前一阵子有个国标舞明星,就在一个类似的状况下,做了多余的心脏手术而丧命......那如果我们平日里若是遇到类似的情形,要怎样判断自己是真的心脏病,还是另有原因呢?
《灵枢·厥病》:“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中医自古把心肌梗塞称为真心痛,是一种危急且预后差的病症,那既然有真心痛,那其他的心痛是不是假的心痛呢? 以经络来探讨,心脏除了心经通过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经络称为脾之大络,这也就清楚的说明,脾胃的问题会严重的影响到心脏,很多治疗心悸、怔忡、心律不齐的方子,其实都与治疗脾胃有极大的相关性。虽然在中医辩证上原因相当多,但很多方子都脱离不了龙骨、牡蛎、枳实、薤白这几味药,而龙骨、牡蛎是碳酸钙,可以中和胃酸;枳实可以消食消胀气;薤白除了可以消除血管的阻塞外,也可以治疗胃的寒痛,这正与胃心病的治疗理念是一致的。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因胃的问题影响到心脏的病,这个问题在西医分科很细以后,很多心脏科的医生已经不去探讨这个问题,甚至心脏科的医生,根本不知道有这种问题。心脏因为脾之大络通过的影响,脾胃的问题会严重影响到心脏,以现代生理学理论来说,胃或食管在受到胃酸强烈刺激下,胃或食管的疼痛会使神经强烈放电,因为位置非常接近心脏,这种放电会使心脏的节律点的电流受干扰而出现异常动作,表现出来的就是心悸、胸闷、心律不齐。在西医治疗上有一种烧灼神经的做法,就是把会受到干扰的神经透过电烧方式消融掉,这样就算胃的神经放电再大,都不会干扰到节律点了,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其实这就是分科太细的盲点。基本上我们应该是要把脾胃治好,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把神经破坏掉。另外一个胃心病的表现就是很像心肌梗塞,但它发生的原因却是来自于胃部膨胀引起的心脏压迫,临床表现出了胸闷、心悸外,还可能出现心痛,经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心肌缺氧,在判读上直接被认定是心肌梗塞,其实这个也是胃心病的一种,由于胃部鼓胀压迫到心脏搏动的空间,甚至直接压迫到冠状动脉,产生心脏搏动异常或心肌缺血的症状,实际病因还是来自于脾胃的问题。透过以上的说明,我们不难知道应该要怎样判断自己是冠状动脉阻塞、心脏瓣膜闭锁不全、主动脉狭窄或是其他心脏的问题,或是根本就是来自于脾胃的问题。
大部分真正心脏的问题都会发生在剧烈运动时,如果你是在安静的时候,甚至是躺下来的时候发生问题,那你就要好好考虑是不是脾胃的问题,根据临床经验几乎占九成以上的病人都是脾胃的问题引起的,千万不要盲目一味在处理心脏不关紧要的问题,而忽略病症的主因。
在分别原因上面,有胃心病的病人,如果是属于胃食管返流的原因,通常会在吃饱饭三个小时内,躺下时突然感觉心悸、胸闷、心跳加速或心律不齐,或者是在低头捡东西,一个突然大的动作都可能引发这些症状。另外如果是胃酸过多刺激胃壁的通常会发生在肚子饿的时候、吃完冰凉的东西后、吃完某些酸性或寒性的水果后发生。如果是因为胃胀引起的,通常在吃完饭后运动会特别容易喘或心悸、胸闷,或是在吃太饱后发生。所以不难判断是不是胃心病,因为它脱离不了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有些特例,不是因饮食的关系,比如紧张压力大时,容易让人胃酸增多,此时也会容易产生心悸胸闷的症状,基本上都还算在胃心病的范畴,我还曾经治疗过此类的病人,在治疗后连幽闭恐惧症的现象都痊愈了,可见很多心理因素会影响脾胃的正常运作,进而影响到心脏的律动,只要把脾胃治好,这个连结就断了。胃心病日常养护
● 注意饮食
如果发现自己有上述的原因,除了找大夫好好诊断治疗外,在饮食上一定要改掉长久以来错误的习惯,首先是改掉饭前饭后半小时内爱喝汤水的习惯,因为汤水会冲淡胃酸,使胃在消化时需要分泌更大量的胃酸,胃养成习惯后,每次一受刺激就会大量分泌胃酸,造成胃酸过多。
另外就是少喝粥,很多人以为胃不好要多喝粥,其实是错误的,因为淀粉不经过慢慢的咀嚼是没办法被唾液消化,直接进入胃后,胃会想尽办法来消化它,因此大量分泌胃酸,还是无法消化,而食物又一再刺激胃,以至于胃酸就过多。
另外就是少吃或不吃寒性的水果或食物,尤其是柑橘类、水梨类、瓜类水果、竹笋、大白菜等,或是冰凉的饮料,冰箱拿出来未回温的食物,也都很容易造成胃寒引发胃痛、心悸、胸闷。
还有就是忌暴饮暴食,很多患者都是在吃完一顿大餐后胃压迫到心脏,或是吃完大餐后,下一顿饭饥饿时因为胃酸还在大量分泌下就会发生。在饮食方面还要注意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如肉类、豆干、蛋,因为胃酸及胃蛋白酶都是要来消化蛋白质,如果没有足够的蛋白质当缓冲,很容易直接伤害胃壁,通常发作时马上吃蛋白质的东西是很重要的,可以马上舒缓胃酸对胃壁的刺激。另外当然就是情绪要保持轻松,情绪容易引发肝风内动,肝犯脾土,肝性属酸,容易引发大量胃酸,造成胃痛、心悸、胸闷等现象。胃心病如何治疗?
治疗方面首重是治胃,包括胃寒引起的胃痛、胃酸过多,虽然有些患者只有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并没有胃痛,但实际上胃酸的刺激是会引发疼痛及神经放电,只是部分人胃的痛觉不明显,才会被误认为纯粹心脏的问题,忽略了脾胃的问题。
不过可以藉由发作时按压膻中到肚脐连接上的几个穴位,如果会疼痛,就可以很确定是胃有寒痛,引发了心脏的症状。
治疗上需要暖胃、顺气、活血化瘀,更重要是在急性发作时,中和胃酸及形成保护膜保护胃壁是必须的。
还有很多患者都是在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下更容易发生,主要因为疲劳时较为气虚,以现代生理学解释,心脏因疲劳节律点讯息较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电流干扰,所以补气也是一个治疗的重点。其他有一些能暖胃又兼能通心窍的药也是能当佐使药来使用,另外消除胃胀气及化食也是治疗胃心病的重点。正因为临床治疗过太多类似的病症,我对此病症有了很深的了解,在多例治疗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丸方,可健胃整肠、养心、清血管,在紧急发作时也可以迅速舒缓胃部不适引起的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胃部疼痛、胃痉挛等症状,另外在睡前服用可以预防或治疗食管返流及因此引起的心脏与胸口不适等症状,只要根据每个人体质的不同辨证,即可调方制丸,随身携带更方便服用。若是还未发生与心脏相关的症状,用这个丸方来治疗胃的问题更是再好不过,不仅可以迅速改善肠胃的机能,又可预防未来发展成胃心病的可能。
胃心病虽然原因来自于脾胃,但因为心脏受刺激后可能发生心房颤动、心律不齐,以至于血流不畅,可能会引起晕厥、中风、血管栓塞等风险,不可不慎。但也不要做心脏的过度治疗,或仅仅只用抗心律不齐的药做治标治疗,不但无法治疗实际的病因,可能还会引起对心律药的赖药性,停药后引发出非胃心病的心律问题,反而得不偿失。所以发生心脏问题时,要记得脾之大络使脾胃的问题会影响到心脏,心脏的问题也会影响到脾胃,找出病因用药才能真正根治这类疾病,不让小小的胃病造成重大的遗憾。中医博士,来自台湾,习医行医三十多年,传承自1949年迁台之脉学泰斗万寿永大师及御医家传陶建民大师,尽得其真传。治病以失传已久的脉法与脉案,细查十二经络之缺失与消长,以脏腑五行平衡为体,五运六气交感为用;辩内感之因由,断外感之来处,不拘泥于经方又不离经方之义,依个人体质归经用药客制方剂,遵循一人一方的原则,以脉验方,标本兼治。
临床主治:失眠、思虑失调症、自律神经失调、耳鸣、心悸、冠心病、心衰症、肠胃病、胃食道返流、肠躁症、肝胆病、类风湿关节炎、鼻过敏、皮肤过敏、咳嗽、气喘、头痛、晕眩症、中风后遗症、帕金森氏症、腰腿痛、频尿、性功能障碍、早衰症、不孕症、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贫血、糖尿病、癫痫、小儿瘦弱、抽动症、发育迟缓及其他各种疑难杂症等。
失眠 | 思虑失调 | 神经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