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昔日粮仓华丽变身“文创园”!松江新晋网红打卡地“云间粮仓”

 上海旭日东升 2020-12-03

“云间粮仓”得名于松江的别名“云间”,原为上世纪50至90年代在这块土地上陆续建造的粮食仓库和工厂。从南门粮库、松江米厂到松江面粉厂等,这些老粮仓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松江粮油行业的发展演变。如今,这片承载着许多老松江人记忆和深厚人文历史底蕴的土地正焕发新生,云间粮仓转而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随着我的镜头一起去看看吧~

  


云间粮仓东大门,位于上海松江区松金公路10053号。占地面积136亩的云间粮仓,共有68栋建筑,建筑面积近40000平方米。这里保留着诸多特殊的历史文化记忆——明末徐光启代表作《农政全书》曾在此刊印;1705年及1707年,康熙曾两次行舟抵达,射矢逐猎;刻于1894年的《重修普照寺碑记》碑刻在云间粮仓被发掘。上世纪50年代,“南门粮库”在此落成,随后诞生米厂、面粉厂、饲料厂等,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松江粮食行业的发展演变。

  


步入云间粮仓园区,首先看到的是晒谷场上放置的这件装置,这件装置的名称叫《为伊唱》。它是由中国艺术家郑波创作的“新公共艺木”作品,作为由上海当代艺木慱物馆(PSA)主办的第11届上海双年展参展作品,曾远赴香港文化中心进行展出。该装置表现为一件巨型的铁质号角,尺寸长11.4米,宽5.8米,高6米,它有机地将公共雕塑与技术相结合,传递的是多元和沟通的理念,为云间粮仓园区增添了浓厚的艺木气息。

  


在园区的进口处,就能看到两排平平无奇的平房,走进之后就会发现橱窗内布满了酒瓶,这便是啤酒阿姨博物馆了。站在粮仓空旷的晒谷场上,可以看到原有建筑留下的红瓦、青瓦在屋顶拼贴出科技文化元素,如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屋面马赛克。

  


走进粮仓最大的晒谷场,最远处那面巨大的屋墙上,有“十鹿九回头”艺术涂鸦。

  


捷克式双顶粮仓。红砖、红瓦、斑驳的墙面、古旧的门窗……放眼望去,都是历史的沧桑。

  


浓浓的破旧工厂风,配上涂鸦就显得很有感觉。

  


人民河景观道,一边是并排树木,一边是苏式粮仓建筑。

  


简易仓(平房仓)旧址,从1975至1983年,粮食仓库主要仓型是平房仓,砖墙承重,混凝土地,装粮高3—3.5米,采取的主要屋盖结构:钢筋混凝土组合屋架,钢筋混凝土门式钢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拱板顶等。

  


整个园区的装修设计都沿用了老厂房的结构,没有过多的修饰,非常复古,保留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厂风,随便拍拍都很出片。

  


云间粮仓曾立有一块光绪二十年(1894年)所刻之碑《重修普照寺碑记》,由晚清名士袁昶撰文,青石质地,纵138厘米、横71厘米、厚18厘米,碑文共20行,每行40字。该碑刻在角落一隅历经岁月变迁幸而留存,在如今的云间粮仓开发工程中得以重见天日,现已经移至松江博物馆。

  


刻于1894年的《重修普照寺碑记》碑刻在此被发掘。

  


通波塘与人民河的交汇处有一道弯,并种植了一颗参天古树,古树枝干粗壮,枝繁叶茂,是乘阴遮阳的好地方,从此处望去,偶尔还能见到河对面钓鱼的人们。

  


这些沿河而建的苏式粮仓,是建国以后松江地区粮食集中储存和运输中转的重要设施,从保存数量和体量上足见其当年的盛大规模。它们形制特殊,反映了新中国建立之初模仿苏联工农业建设的历史。同时,建筑本身亦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在过去的数十年的时间内,粮仓、粮库虽然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却甚少出现在公众的面前,从事粮仓管理的人更是不为外人所熟知。

  


红色的字迹印在灰白色的墙上,因历史的痕迹让字迹变得不那么清晰,现在已不多见,实属珍贵,与灰白色斑驳的粮仓外立面形成鲜明对比。下方呈长条形的铁板是地磅。地磅是粮仓专用磅秤。粮食装仓前,要过多道关卡,需要检验粮食的品质,还必须过磅,准确称量粮食的重量。

  



作为保留下来的粮库机械装置之一,这台风筛比重精选机目前威武地展放在云间大道上。它集超低速无破碎提升机、立式空气筛、旋风除尘系统、大面积比重台、振动分级筛为一体。

  


粮仓改建成的云间文创集市,2020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上海科技影都影视展,在这里举办。

  


空旷的粮仓,是适合拍照的地方,更是各位摄影爱好者们激情创作的理想基地。

  


破旧的厂房,配上时尚走秀就显得很有感觉。

  


粮食传送带输送机

  


明末徐光启代表作《农政全书》曾在此刊印。

  


云间粮仓拥有上海市罕见的五层高筒仓,八栋筒仓是园区最富特色的建筑,高24米,单个筒仓直径5.5米,这里主要供面粉厂存储小麦等物资,为面粉的生产做储备。当年,这里每个筒仓大约能储藏500吨小麦,年产可达37500吨。

  


筒仓内部,现暂时用着施工现场办公室。

  


房式仓旧址

  


正在改建中的云间戏剧谷。

  


正在工作的建筑工人。

  


有机会来到了号称“上海之根”的松江,那这慢节奏的惬意生活,一定要好好感受一番,体验一下老粮仓的建筑魅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