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血亏虚,为什么按“湿气”治?

 中医李茂昌 2020-12-03

    最近接诊一位奇特的病人,是熟人介绍来的。

朋友先打电话预约,没说什么病,只听说特别难治,我特意安排了病人少的时候让她来诊,想好好的分析一下这个难题。

    这位病人是年轻的女性,自述二胎后出现皮肤起湿疹,迁延不愈,找了很多名中医都无任何效果,特别找了当地一位名老中医坚持喝中药达五个月之久也不见效,最后才经人介绍来找我试试看。

患者身体偏瘦,产后近半年,舌红瘦薄,苔少偏白,双脉虚细且清晰,其中双尺偏沉,来势不足。

    诊脉后我把脉诊和舌诊以及病人信息综合的结论跟病人交换了一下意见,从舌脉综合分析来看,她是典型的精血不足,而无任何湿像,如果有湿,脉应是呈浊像,舌应该有水湿之像,而病人一点都没有,脉却是清晰虚细,舌却是瘦薄的。

    因为是名老中医看过,我再次把脉后得到的结论依然是精虚无湿。

病人自述看了那么多中医,我的结论与其他大夫的相差甚远,于是说,考虑考虑,走了。

    在门诊,我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病人。为什么很多中医得出来的诊断和用药会截然相反?其实病人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很多病人受到固有思维的影响,行为处事已经僵化。当然,判断力是与自身素养和知识储备有直接关系的,提升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努力,但是中医如果再这样看病,被病人牵着鼻子走,不认真四诊合参。中医将会被连根拔起,那么多中医,里面还有名老中医,能异口同声,一听病人说是湿疹,就按湿疹给开利湿祛风之药,并交代病人天天熬红豆薏米粥喝了半年,不见一点效,反而加重。这样的信任一旦崩溃,对中医的生态来说将会是灭顶之灾。

    这样的病例,哪怕中间有一人发现了错误,及时纠正过来,也不至于如此。“巧”的是,谁也没提出来?还是按固有的方案治疗了半年多,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因为我年轻,资历太浅,才看到了这个奇怪的中医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