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验案分享——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叶氏滋水涵木方治疗眩晕

 中医李超 2020-12-03

导语:补血填精与祛湿化浊并不冲突,参考仲景麦冬与半夏同用,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叶氏滋水涵木方治疗头晕获效更知仲景所言非虚。

精彩文章

学而时习之——一次把脉后的心得体会

我给专家改药方——失眠验案

验案分享——咳嗽2月余

验案分享——过敏性鼻炎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叶氏滋水涵木方治疗眩晕

作者:李超

11月25日坐诊中石油机关门诊,一63岁男性因眩晕就诊,犯病已有2月余,自测血压不高,但压差偏大,于安贞医院查颈椎核磁示颈椎退行性病变,未服药治疗。详问病情,近半年接送孙女上学,给孙女做饭,劳心劳力,饮食多肥甘厚味,嗜酒,眠差多梦,入睡困难,偶有胸痛,无心慌,大便成形,夜尿1-2次,舌暗红苔白腻,左脉浮弦数而右沉濡,双侧尺弱。既往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平素口服倍他乐克、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药物。

寒水当令,其脉当沉,而反浮数,若致盛夏恐有不测,治当涵养肝木;饮食油腻而又嗜酒,望舌则苔白厚腻,湿邪明显,困扰清窍,治当化湿去浊,遂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叶氏滋水涵木方治疗,具体如下:

清半夏15   炒苍术15   天麻9   泽泻12

白茯苓20   炒白术15   神曲10 熟地20
川石斛15   天门冬15   牡蛎20 当归15
川芎9         炒枣仁15  茯神15

方开7付,代煎,日二次,饭前服用。嘱饮食忌生冷过咸,少食辛辣刺激等。

12月2日患者复诊,告知服药后头晕改善明显,我便问道“减轻是否有一半了”,患者回答“感觉改善一半还多”,既然有效,前方稍做加减继服一周。

半夏白术天麻汤原载于李东垣的《脾胃论》,原用于治疗风邪夹太阴痰邪上泛引起的头痛,后世多以此方治疗痰浊上泛引起的头晕、头痛等,东垣对此方的解释字字珠玑,摘录于此:

黄柏(二分) 干姜(三分) 天麻 苍术 白茯苓 黄 泽泻 人参(以上各五分) 白术 炒曲(以上各一钱) 半夏(汤洗七次) 大麦 面 橘皮(以上各一钱五分)
上件斧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带热服,食前。此头痛苦甚,谓之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其苗为定风草,独不为风所动也。黄 (芪)甘温,泻火补元气;人参甘温,泻火补中益气;二术俱苦甘温,除湿补中益气;泽、苓利小便导湿;橘皮苦温,益气调中升阳;曲消食,荡胃中滞气;大麦面宽中助胃气;干姜辛热,以涤中寒;黄柏苦大寒,酒洗以主冬天少火在泉发躁也。

个人觉得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方思路与苓桂术甘汤很像,但病理因素则有痰浊与饮邪的区别,故治疗也有不同之处。当然这个患者除了痰浊上扰之外,还有肝风内动的因素,故在半夏白术天麻汤基础上加用了叶天士常用的滋水涵木方,叶氏常用熟地、川芎、天冬、石斛、生牡蛎等治疗肝肾亏虚引起的头晕、失眠、心悸等,此患者冬季反见夏脉,结合头晕等症状,在半夏白术天麻汤基础上加用此方治疗。

补阴与燥湿同用,个人认为最经典的还是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中的麦冬与清半夏同用,徐灵胎对二者同用的解释堪称经典。现在临床上阴虚湿盛的患者也很常见,与当前饮食过好、欲望过强消耗太多有关,东垣的清暑益气汤虽也有祛湿化浊、益气养阴的作用,但补阴之力不足、化湿降浊之力亦弱,遂舍而不用,而是采用了半夏白术天麻汤与叶氏滋水涵木方的合方。

踏踏实实,做个好中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