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心放 李林甫,小字歌奴,系李唐王室的宗亲,是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的第五代孙,若论辈分比唐玄宗李隆基还高一辈。但他发迹并没有靠其宗亲关系,而是善于玩弄权术,排除异己。宋朝文学家欧阳修主撰《新唐书》时,把其列入《奸臣传》之中。 (一)拉拢关系,谋取升迁 李林甫的舅舅姜皎是个有心计很会见风使舵之人,唐玄宗李隆基还在当藩王时,他就瞅准了其有飞黄腾达之时,因此拼命巴结。李隆基上位后,深得皇上喜爱的姜皎权倾一时,得到的赏赐无数。 从小生长在舅舅家的李林甫从舅舅身上接受到了不少启蒙教育,为入仕后不择手段谋升迁打下了基础。 李林甫最初担任从七品的千牛直长,后提拔为正五品的太子允中,但他不满足,打听到有个更高级别的长史官位空缺,找到了曾由舅舅姜皎推荐到朝廷做官,现任宰相的源乾曜的儿子源絮,请他给老爹传话为自己说情。殊不知源乾曜是个清官,不仅不同意,还给了李林甫一个低评:哥奴是个无赖,岂能担当此任? 在开元初期,唐玄宗非常注意整顿吏治,对官员的任用注重才识。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跑官”的李林甫只好收敛本性,老老实实干活,规规矩矩生活。熬了几年被提拔为从四品的国子司业。后来受到御史中丞宇文融的提携,官至刑部侍郎,有了生杀大权。接着又升迁至正四品的吏部侍郎,按现在级别套就是人事部副部长。总的来看,李林甫的仕途还是比较通顺的,但他心里远远没得到满足。 (二)阴结惠妃,登上相位 唐玄宗的武惠妃是恒安王武攸止的女儿,武则天的从孙女,她自幼入宫,倍受唐玄宗喜爱。武惠妃不仅天生丽质,看样子还继承了一些武则天工于心计的禀性,从后宫众多佳丽中拉走了唐玄宗。史载最好的证明是这女子先后为唐玄宗怀孕六次,生产后成活了三个。朝堂中的一些势利小人无不暗中巴结武惠妃。 李林甫还想往上爬,目标是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他早就把武惠妃这条门路瞅上了。经过多方打听和反复琢磨,他知道了武惠妃想把自己的儿子寿王瑁立为太子的心愿,于是他通过武惠妃身边的太监给她传话,愿意为玉成此事效力。这件事给了野心勃勃者契机,从此以后这对男女走到一起来了。 开元二十一年,作为当朝宰相之一的裴光庭病逝,唐玄宗询问何人能补缺,最后定下了韩休。武惠妃得到消息后,授意李林甫在中书省起草诏书之前,写一道荐举韩休为相的奏折。这个作法有一石二鸟之妙,一来讨好了韩休,二来有荐贤之功,为以后的升迁打下基础。韩休由于过于耿直,得罪了不少人,后来被罢相。就这样,李林甫脱颖而出,开元二十二年,唐玄宗诏令李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与侍中裴耀卿、中书令张九龄并列宰相。从此李林甫开始了他19年的宰相生涯。 (三)频施毒计,排除异己 李林甫是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家伙,不说与其对着干,只要没看上眼的,他都要想方设法打整,不搞下课不罢休。 张九龄是开元时期有名的贤相之一,他敢于进谏,纠正朝廷的过失,唐玄宗十分欣赏他的才能,但初为宰相的李林甫感到受了牵制,就处处留心寻找机会搬掉这块绊脚石,当时担任范阳节度使的张守珪讨伐突厥斩其可汗立下了大功,唐玄宗打算将其提升为侍中(宰相),张九龄说宰相是重要职位,不能用来封赏,明确表示不同意,唐玄宗打算退后一步仅授名号,张九龄仍然表示不妥。唐玄宗默然了,心里很不高兴。站立在旁边一直没吭声的李林甫想出了打整张九龄的办法。 凉州都督牛仙客管理有方,节约了不少粮食,唐玄宗派人调查落实后,准备将其提拔为尚书。张九龄事前给李林甫表态他不同意,李林甫表示一定支持张九龄的意见。可上朝议事时,张九龄直言劝阻,李林甫在旁不开腔,唐玄宗大怒,罢朝而去。更为恶劣的是,第二天上朝,李林甫上奏唐玄宗:牛仙客应该得到提拔,张九龄过于拘泥于古义,有失大统….唐玄宗自此逐步疏远了张九龄。 李林甫在陷害张九龄的同时,也没放过另一个宰相裴耀卿。开元二十四年开春,在洛阳久住的唐玄宗准备返回长安。裴耀卿担心大队人马上路,会惊扰正在进行的春耕,延误了农时,建议过段时间启程。李林甫在议事时不开腔,退朝后有意掉在后边,给唐玄宗说,东都洛阳,西京长安,犹如天子的东西两宫,车驾往来有何不可?裴耀卿是小题大做。唐玄宗觉得不错,第二天就起驾回长安了。从此对裴耀卿也逐步疏远起来。 二十多年的承平天下,使上位之初励精图治的唐玄宗慢慢怠于政事,听不进不悦耳的话,他想听的是赞誉之词。偏偏张九龄、裴耀卿两人不会阿谀奉承,只会直言不讳挑刺儿,最终双双被罢相,李林甫成了“一枝独秀”。诡计多端善于迎合的李林甫后来进位至中书令,终于成为群臣之首,位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李林甫搞阴谋诡计,陷害人的事真的是罄竹难书—— 武惠妃为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寿王瑁能够当上太子,与李林甫沆瀣一气,诬蔑太子李瑛及鄂王瑶、光王琚带兵进宫打算造反,借唐玄宗之手,将三人贬为庶人后全部赐死。 后来唐玄宗新立太子李亨(即唐肃宗),李林甫瞧李亨不上眼,设毒计陷害他。全靠李亨隐忍功夫强且有计谋,侥幸躲过劫难。 747年,唐玄宗下诏:天下之士,凡有一技之长者,可以参加廷事,合格者可以任以官职。包括35岁的杜甫在内的不少士子踊跃去应试,全都名落孙山。唐玄宗和众大臣感到迷惑,李林甫解释:说明陛下用人有方,使得野无遗贤了…… 由于文章篇幅有限,恕不再举例。 李林甫的儿子李岫见他权势炙手可热,累积的冤家太多,劝他早早收手,否则将来一旦有祸,恐子孙死无葬身之地。但李林甫仍我行我素。 真的是自作孽遭报应哦。李林甫死后不久,唐玄宗下诏,悉夺李林甫官职,抄其家产,从坟墓里取出尸体改为庶民礼下葬,诸子及诸婿均免职流放。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