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无法成为任正非,但我们可以做自己的“任正非”!

 今日说保 2020-12-04
本文大概
1460字
阅读需要
3分钟

"多年前,还是云淡风轻的季节,公司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为了这个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数千海思儿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

这是2019年5月17日,海思总裁何庭波凌晨写给海思全体职工的一封信。

华为芯片的研发堪称科技史上的长征

画面回到2004年那个云淡风轻的季节,那时候还没有海思,更没有麒麟芯片。任正非找到何庭波对她说:"我给你每年4亿美元的研发费用,给你2万人,一定要站起来,适当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芯片暂时没有用,也还是要继续做下去,这是公司的战略旗帜,不能动掉的。"就这样,海思诞生了。

然而,芯片的研究,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为此,华为在芯片上的投入实际上要比任正非当初的许诺要多得多。早在第一代麒麟920研发时,华为就投入了2亿美元。而到了2016年,华为在芯片领域的投资更是高达100亿元。

为此,有人感觉很不解,现代科技都是劳动精细分工,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的公司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这样才能做到效率的最大化。做一个产品,如果上下游都去做,会是一件效率很低的事情,既然这样,为什么华为还要坚持开发芯片,纵使研发费用比直接购买其他品牌的芯片都要贵,华为依旧不放弃研发呢?



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当年任正非创立海思,做好了永远都用不上的打算,但是他依旧坚定不移不惜耗费巨资来研发,这是因为他看到了华为的风险,这一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一旦发生,导致的损失将无法挽救。所以,他选择了在风险来临之前,积极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

如今,风险真的发生了,他当时的举措不仅仅让华为得到了自救,乃至全中国的人,都在感谢他当初做的决定。

联想到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风险需要未雨绸缪一番呢?

我们无法成为华为的任正非,但我们可以做自己的任正非!

流感下的北京青年,因为老人的一次感冒,发展到肺炎最后进行肺器官移植,女儿女婿不得不变卖房产,家财散尽,一个中产收入的家庭瞬间变成负债累累;正值风华的年龄,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于娟却因罹患乳腺癌离世,留下鬓白的双亲,幼嫩的稚子和相伴的爱人。

健康,就是我们人生的一大风险,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它就给你切断供应链了,就如华为的生态供应链一样,供应链一旦被迫发生断裂,如果没有预先准备好的"备胎"顶上去,其结果可以说万劫不复。而人生一旦发生健康风险,带来的不仅仅是家人的无限悲痛,往往还会带来无法承受的经济损失,甚至让一个中产家庭濒临毁灭!

健康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很可能是无法承受的

"我们可能坚持做几十年都不用,但是还得做,一旦公司出现战略性的漏洞,我们不是几百亿美金的损失,而是几千亿美金的损失。我们公司今天积累了这么多的财富,这些财富可能就是因为那一个点,让别人卡住,最后死掉。"当年任正非如是说。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任正非一样的商业布局,但是他的居安思危,他的忧患意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并运用到的。

我们不需要几百亿去做一个长期的"备胎"计划,我们只需要在我们健康的时候,给自己买一份保单,给自己一份保障,以应对在未来某一天风险真的来临时候,让我们至少有底气去面对!

未雨绸缪做好保障,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你是想等风险来了之后再焦头烂额去面对,还是想在风险还没有来临之前,提前做好准备,成为你自己的"任正非"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