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心菜怎样炒才不会发黑?“3招”完美解决,炒空心菜再也不发黑

 新英友生 2020-12-04

又到了空心菜上市的季节,每到这个时候,都会有许多美食秘笈介绍:炒空心菜不发黑的技巧。

观看了很多视频,其中也包括许多美食大咖的视频,大多数都是酒店厨房的翻版之作,并没有解释清楚:炒空心菜发黑的真正原因。

空心菜怎样炒才不会发黑?“3招”完美解决,炒空心菜再也不发黑

下面,就由老郑来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炒空心菜发黑的原因是什么?

炒空心菜为什么会发黑?

空心菜,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吃到的一道家常菜。许多朋友都很喜欢吃空心菜,但是在家里制作这道菜的时候,却总是炒不出一道翠绿的空心菜。

炒空心菜会发黑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摘菜的方法不对

在家常菜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在炒空心菜之前,先要把空心菜摘成小段。而有的朋友在前期处理空心菜的时候,直接用刀把空心菜切成小段,菜叶基本上都连着梗,连粗老的梗也一起下锅炒,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为什么说以上方法是错误的做法?因为在炒空心菜的时候,菜叶柔软易熟,菜梗粗硬难熟,同时下锅以后,叶子熟了,梗还没熟,如果这时候起锅,梗一会就氧化发黑了,看着都没有食欲。如果不起锅,再煮下去,梗煮熟了,叶子却煮太久溶烂了,这又会是一道什么菜呢?

空心菜怎样炒才不会发黑?“3招”完美解决,炒空心菜再也不发黑

摘空心菜正确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酒店式的摘法,把粗老的头部直接用刀切除,只留下较嫩的整棵空心菜。

第二种是家庭版的摘法,一片叶子带着一段嫩梗,较老的梗摘掉不用。这个摘法虽然可以算是正确,但是如果在炒菜的过程中,操作细节没有把握好,还是容易把空心菜炒得发黑的。

空心菜怎样炒才不会发黑?“3招”完美解决,炒空心菜再也不发黑

第三种是家庭版最为标准的摘法,把顶端最嫩的部位连着一点点嫩梗一起摘下,后面的叶子一片一片地摘下,叶子不连着梗。

空心菜怎样炒才不会发黑?“3招”完美解决,炒空心菜再也不发黑

以上三种摘菜的方法,都是正确的做法。第二种和第三种,是比较适合家庭版的家常菜做法。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就会有异议了:在家里就不能用酒店式的做法,留下整棵的空心菜吗?

按照酒店式的做法,其实也不是不可以的。只是以这种摘菜的方式,处理好的空心菜,炒起来会比较费劲。

而酒店厨房的做法与家常菜的做法是不一样的:酒店厨房的炉火很旺,一般都是把整棵的空心菜先焯水。酒店通常都会以焯完水以后,再下锅炒的方式来做这道菜。

家常菜的做法则又不一样了,一般都是直接炒。如果再增加一个焯水的步骤,就过于复杂、费劲了,炒出来的空心菜,也缺少了原汁原味的感觉。

②火候的掌握不对

炒空心菜,对火候的要求比较高,一般都是要求以大火炒制为主。

小火做菜,通常都是在煸炒一些香料,或者是一些容易烧糊的菜品,或者是一些需要慢火慢煎(或者慢炖)的食材。

炒青菜的火候,一般情况下都是需要大火猛炒来处理的,这样炒出来的青菜才有镬气(锅气),才更香、更好吃。

那么在家常菜中,炒空心菜的火候容易出现哪些差错呢?

第一种:冷锅、冷油。冷锅冷油开大火,不管你家里的煤气炉有多大火,锅里的温度始终不足,空心菜下锅以后,形成一个焖煮的状态,焐着焐着就变黑了。

第二种:热锅、热油、锅内冒烟。热锅热油是对的,但是把锅里的油烧到冒烟,空心菜下锅的一瞬间,“嚓”的一声响声听起来虽然是很舒服,但是菜下锅以后,翻炒稍微慢了一点点,菜就烧糊了。

炉火太猛会导致空心菜迅速脱水、变干,为了避免烧糊只好尽快起锅,结果菜还没有均匀熟透,起锅后就开始变黑了。

第一种情况,基本上是无法补救的。第二种情况,如果处理得当,还是可以炒出一盘好菜的。而这个处理的方式也非常简单,只需要沿着锅边淋入少许清水,延长炒制的时间,把菜完全炒熟,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家庭版炒空心菜,最合适的火候:先把铁锅烧热,然后倒入适量花生油,待油温稍微上升,将锅底的油滑开,油开始微微冒烟时,放入蒜瓣爆香,接着倒入摘好洗净的空心菜。

空心菜怎样炒才不会发黑?“3招”完美解决,炒空心菜再也不发黑

③水分的控制程度不对

很多朋友都在为炒青菜到底放不放水的问题而纠结,这个问题是需要视实际情况而定的。

酒店做法:先焯水,然后滤掉水分,热锅下油,爆香蒜瓣,倒入焯好水的空心菜,猛火快炒,调味起锅(有的厨师喜欢在起锅之前,淋点淀粉水下去勾个薄芡,做法因人而异,口味喜好也因人而异)。

在酒店式的做法里面,一般是不加水的,因为焯水过后,每一棵空心菜都含有了足够的水分。

在家庭版的做法里面,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而定了。

刚刚摘好、洗净的空心菜,马上炒的话,菜叶上面还带有很多水珠,下锅一炒,水就聚集在锅底了,这种情况就不要再加水煮了。

摘好、洗净时间较长的空心菜,叶子表面的水珠已经蒸发,菜叶已经比较干了。菜一下锅,叶子很快就会变干,这时候就应该沿着锅边淋入少许清水,在水的导热作用下,锅中的菜才会更好地、更均匀地炒熟。

空心菜怎样炒才不会发黑?“3招”完美解决,炒空心菜再也不发黑

④投菜量的控制标准不对

很多朋友在家里炒菜,根本不管炒好一盘菜,到底需要放多少菜来炒。

家里的炒锅大小有限,煤气炉的火候大小也有限,如果投菜量过大,冷的青菜不断翻炒,接触到热的锅底后,把锅底的温度降低了许多,实际上就相当于冷锅、冷油、小火焖炒。

而如果投菜量过少,又相当于热锅、热油、猛火干炒一样。虽然投菜量少也是不好操作的做法,但是如果厨房经验丰富,通过加入少许清水的方法来控制火候,还是能够处理好的。

投菜量的控制,相当于火候的控制,是一样的原理。一般家庭想要炒出一盘标准的空心菜,摘好洗净的菜净重大约6两左右就比较合适了。

用好“3招”,炒空心菜不再发黑

前面介绍了炒空心菜发黑的原因,下面就来说一说炒空心菜不发黑的正确做法。

想要炒出一盘不发黑的空心菜,必须用好以下“3招”:分清老嫩、控制火候、控制水分。

①分清老嫩

在分清空心菜的老嫩之前,首先要先细致地了解一下空心菜。空心菜的品种,主要分为以下3种:

第一种:像上面的图片一样,梗是绿色的,叶子尖尖的,是空心菜里面菜味最浓的一种。

第二种:梗是白的,叶子也不会太大,跟上面图片的样子差不多,这种空心菜的梗相对比较软,适合整棵炒,吃起来比较清爽。

第三种:梗是白的,叶子相对较大,略呈三角形,植株较大,是在水中种植的,有的地方也称之为“水蕹菜”。

“水蕹菜”因为梗十分粗壮,而且粗而不老,所以最好是单独把叶子摘下,梗则直接用来炒辣椒,做成另外一道菜,十分爽脆可口。

我们在家里摘空心菜的时候,嫩的部分可以连着一点嫩梗一起摘。嫩梗炒熟,所需要的时间跟叶子部分差不多,就算是稍微炒久一点,也不会影响叶子部分的口感。所以,如果是比较嫩的空心菜,在摘叶子的时候,可以适当地留着一点梗。而不是那么嫩的空心菜,最好直接把叶子一片一片摘下来,单独炒叶子就好。

空心菜怎样炒才不会发黑?“3招”完美解决,炒空心菜再也不发黑

分清老嫩,分别处理,嫩可带梗,老则去梗。

②控制火候

控制好火候,是炒空心菜不发黑的关键步骤。

控制火候的前提是:先控制投菜量。确保炒一盘空心菜的投菜量,摘好、洗净后的净重,控制在6两左右。

炒空心菜之前,先把铁锅洗净后烧热,烧至锅里微微开始冒烟了,才倒入花生油。

油入锅后,略烧一会,等油温上升,把油晃开滑锅,油开始微微冒烟了,倒入蒜瓣爆香,然后再倒入摘好洗净的空心菜,适时翻炒,直至将其完全炒熟后加盐调味、关火起锅。

之前曾经看过某大厨制作的教程视频,其中介绍在家里炒空心菜的时候,因为家里煤气炉的火不够大,所以空心菜下锅以后,尽量不要翻动它,要让它尽量接触锅底,才能够充分受热,避免发黑。

在此,需要特别强调一点:凡是教你在家里炒青菜时,因为家里煤气炉的火不够大,青菜下锅以后尽量不要去翻动它的说法,都是骗人的。

在家里炒青菜,在青菜下锅以后,应该及时迅速翻炒,使锅底产生的水蒸气迅速散发,避免因水蒸气的上升,把中间部位的青菜焐黄而变黑。

家里的锅比较小,如果不是经常下厨,不习惯使用锅铲,在投菜量不太大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一双筷子,插入青菜里面左右晃动,把锅里的青菜打散,散出锅底的水蒸气,并且用筷子从青菜的边缘处开始翻动青菜,以达到翻炒的目的。

③控制水分

刚刚摘好、洗净的空心菜,直接下锅炒,水分比较充足,后期一般不需要加水。但是,也需要注重一些细节:

洗菜的时候,菜从水里捞起,不要带起太多的水分,可以稍微轻轻地甩掉一些水分。如果水分保留太多,菜一抓起来还在大量地流水出来,那么菜下锅以后,锅底的温度就会迅速降低,就形成了一个焖炒的状况,不一会菜就开始变黄发黑了。

锅中的空心菜在炒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锅底的状况,如果锅底有适量的菜汁析出,则不需要加水。如果锅底已经炒干了,则需要沿着锅边淋入少许清水。

加水的量也是需要控制的,大约加四分之一碗水即可,或者可以参考下图,加水的量不要没过锅里的菜。

空心菜怎样炒才不会发黑?“3招”完美解决,炒空心菜再也不发黑

水在锅里的作用,是使锅中所有的空心菜都均匀受热,这样才不会形成底下的菜炒熟了,面上的菜还半生不熟的状况。

水在锅里的另一个作用,是能够更好溶解食盐,形成菜汁,使锅中的空心菜调味更加均匀。

锅中的所有空心菜都完全均匀变色,颜色变得通透以后,就已经炒熟了。炒熟了的空心菜,进行调味后就可以起锅了。

空心菜的调味,可以直接入食盐,也可以加入普宁豆酱,还可以加入腐乳进行调味。各地的口味不同,各人的喜好也不一样,所以调味的方法因人而异,自己喜欢就好。

经验总结:

炒空心菜和炒番薯叶一样,整个过程都基本相同。在家里制作的过程中,只要能够把握好以上几点,就可以炒出不发黑的空心菜。

我是八两红的老郑,一个爱做菜的茶农。天天在家里做菜,家常菜的秘诀就在于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