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友源见小珠谈拳,新悟活劳宫展指

 太极璞谷斋360 2020-12-05

        两个月后的一天,小珠的QQ里,一个久未出现的头像在闪动。小珠打开一看,是谭哥。

        谭哥在留言窗里说,他现在的老师,在网上看到小珠的108拳架,和以前相较,进步很大,很有兴趣认识一下。谭哥便与小珠联系。

        小珠有点疑惑:“谭哥,你不是在跟陈老师、光辉他们学37式吗?现在这个老师是谁?”

        谭哥回:“陈老师教了我们一段时间后,家里出了点状况,他要回家照顾家庭,不能出来再教我们了。我们在公园里跟过自然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学,后来还是在网上认识了现在这老师。老师从汉中来,名字汪友源。汪老师的师父是一代名师,先修北吴,后修南吴和杨式小架,得太极精粹,门下徒弟众多,汪老师是他的得意弟子。”

      “汪老师女儿前两年在南城找到工作并安顿下来,汪老师最近过来探望女儿,正好与我们可见面讲拳,于是有了前话。小珠,你有兴趣见见汪老师吗?不入他眼的人,可不容易见他一面哦。”

        小珠:“原来如此,承汪老师高看,见面无妨。你安排时间地点吧。”

       很快,谭哥就安排好,周末早上在体育公园附近的东苑茶楼饮茶聊聊天,再到他们打拳的地方玩玩拳。

        周末早,小珠如约出现在茶楼大堂,大堂里已座无虚席,热闹非常。

       正四处张望,一男子健步走近,笑容可掬:“小珠,好久没见!你好!这边请,汪老师已经到了。”

       “谭哥!好久没见!”小珠应声,便随谭哥来到他们餐桌。

       餐桌旁还有两个人,一个是陈大哥,陈大哥一见小珠,还是从前那热情的笑容,挥手致意。另一位是个中年男子,正安坐其间,眉长细眼,见到小珠走近,两道鱼眉纹随笑容延长了。

       “这位是我们汪老师,汪老师,她就是您要见的小珠。小珠是我的太极拳启蒙老师呢!”谭哥大方介绍两人认识。互相问好后,汪老师请小珠坐到他旁边。

      “我在网上看到你的拳,打得不错啊!是有高人指点的。敢问你师承是?”汪老师开门见山便问小珠。

       小珠说:“我先是学37式,师父是鹏城圆通。现在学108式,师父是南城轩源。”

       “从你的拳架上,可看到你师父对太极拳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是的,他强调天人合一,强调减法练拳,强调知太极,还要回归到无极……”

        汪老师停顿了一下,道:“太极本无极而来,太极拳的拳式都是从‘无极态’里衍化出来的,所以须体悟‘无极态’的深意!太极拳的要领无不落实在‘无极态’里。”

        小珠闻言正身恭敬道:“汪老师,您也是这样认为的?那太好了,我师父有知音人了!师父每与人谈拳,非常关心大家对无极的理解。”

       “拳论有话,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道理是摆在那的,程序也是要经历的。”汪老师笑着。

       “我师父就要求我们被动打拳,不用力不用劲,舒展,点点松,点点均匀……”

       “对的,太极拳要往松的方向走,而能松的前提,是身正气顺。你的师父有强调这个吗?”

      “有的!他强调身正不止在立身中正上,而是任自己在什么方位,或推手中任对方如何过来,都要保持中正的心态,有时身体幅度很大了,也要坚持均匀饱满……”

       “你的师父坚持的不错,但知道和做到,就是两回事了。”

      “是的,我也总让师父说,虽然知道要那样,却也总不能如那样……汪老师,您是看到我的拳有什么问题了吧?”

      “没有,你打得很好!学这拳的时间也不长,能有这个效果,可以看得出你很努力。”

      “有什么不妥的,但请直说无妨,现在我也是懵懂阶段,只能通过多练去理解拳了。”

       “在我看,你的拳,外在是挺松了,但内在松不够。”

       “嗯,内在松表现在哪几方面呢?”

       “内在松,在自身的体会和感觉。外形上表现在肢体的放长,开展,要劲长意长。你的手掌手指还可以舒展一点,意要贯到指尖。在一些不该坐腕的地方把手腕展直,如野马分鬃的定式,如左右分脚和披身踢脚中的两拳交叉时……总之要做到展指舒腕。”

      “总的感觉是松有余,展不足。我们师承不同,也许各有侧重。但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尝试一下,看能不能对你有一点小小的帮助。”

       这恰是小珠不满意的地方,小珠点着头:“嗯,这个展指,师父没少说我,我也是注意时就好一点,一不留神它就又蜷起来了!”

        汪老师继续说:“手是内在的表达,塌软了、僵直了、折腕了等等,都是你内在不充盈,以至不松不透,和你的注意力关系不大。像这样,掌形要保持与小臂平整,就如现在是整个平放在桌面上,随时一拿起就有,指梢平展,这样气才顺得出去,拳才能通透。”

       “手掌也是有感情的,会喜也会悲,你要懂它啊。”汪老师边说着,边与自己的手掌心相对,真的就像在对着朋友在说话。

        这一下,小珠对展指似有了新的感觉。是啊,如果两手游离拳外,只靠注意力撑开去被动而为,那么拳是僵紧的。要么就松垮了。手要有活意,有灵气,自觉参与到拳当中,才是整体一致的呀!之前自己只是在机械式地操作,也许就是没有好好和双手沟通!

        小珠心下即喜:“汪老师,你这样说,我有了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师父说的展指了!我是忽略了手的能动性,只是把它当工具使!”

        汪老师闻言微笑,点头:“好悟性!”

      “还有,拳势要铺展开来,你的胯要胯开落胯,才能松下去,不然还是假松。没有开展就求里面的东西,就会操之过急了。”

        谭哥几番斟茶,细听俩人的谈话,这时笑说:“你们说这些,感觉怎么这么文艺?陈大哥,你听得明白吗?”

        陈大哥笑:“我听不懂的就不听,我就是松不下来,好几个老师都说我练硬了,但我一直是按老师教的去做啊!为什么他们就松了,我就那么硬呢?”

       “真正的松,是从心里松出来的。你心不松,身也就不松了。”汪老师笑。

       “我想松啊!但就是松不了。那心怎么松?睡觉就松了吧?难不成我打拳还要打睡着了才松吗?”

        陈大哥的声音,在这嘈杂的环境中,依然清晰地传过来,中气倒是不错的。

      “要不是谭哥总是劝我坚持,我怕我早就歇歇去了。这个松呀!明明知道,就是做不到!这个太极拳呀!明明道理明白了,以为要入门了,一抬脚,唰地那门又退得老远!你说气人不气人?”

      “你呀,就是想太多!人家一说什么原理方法,你马上就想做到!我也不比你好多少,也是朝三暮四的,这两年我们学的也多了,可是还是觉得空落落的,没有抓到主心骨。但这两年,小珠可是和我们认识时大不一样了,看,这就是心理不同,像小珠那样静心练,我们现在也该有些什么悟到了。”谭哥感叹说。

       “有些事情是设定好的,该怎样就怎样吧!”陈大哥很豁达。

       “想松,就好好站站无极桩。不要那么精明,不要那么聪明,吃点亏、吃点苦。恭恭敬敬,诚诚恳恳地站,把‘诚’和‘敬’的道理站明白了,就真松了。那是你发自内心的力量,如果你不虔诚,就求证不出来的。所谓不诚无物,要收敛身心,否则不入正途。”

      “心性的调伏,始于你能真正的诚和敬。心性调伏了,心量就会广大;心量广大了,人的大智大慧、慈悲心、平常心就都出来了。”

       “这恰如水,当水静了,就能倒影成像。这些好像与太极拳不相关,其实也是与太极阴阳虚实之理是不谋而合的:放下来了,即是松沉;真松沉了,也就空灵了。难就难在听了不算,须真参、真行。参而后悟,行而后得。悟了方知处处皆太极。”

        谭哥给汪老师斟茶,说:“汪老师,我们也找了这几年,终于遇到您,我们就安心练,您也多来南城!”

        汪老师笑:“这也是缘分,随缘就好。待会你们把我上次教的桩功练一练,其实你们的基础都不错,很快能上道。”

        聊一些圈中热话,谭哥买单,几人往体育公园走去。

       体育公园东面,有一片新树林,几人顺小路迂回而行进,来到一处空地,已有三几人在那里站桩。

        小珠和谭哥、陈大哥放下手中物品,也各自站桩。

        汪老师不时看看小珠,过来提醒她要将胯收好。

       “站非站,坐非坐。腹股沟要有窝,环跳要凹,后背要由夹脊环外旋再下落……身形,是一种被悬起的状态,脚悬在脚腕上,脚腕悬在膝上,膝悬在腿根上……一节节悬挂,是被悬起来的。”汪老师一点点提示。

        小珠说像个风铃,然后问汪老师:“那有个总领起吧?”

        汪老师呵呵一笑:“当然有。”继续给几人调整形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