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人好、热情,代表的是对外人的态度,这是社会交往,人际交往的需要,但也要注意分寸、平等相处、不卑不亢。拥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往往敏感多疑和犹豫不决,因为他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先考虑他人的感受。经常委曲求全地迎合别人的需求,不愿意拒绝他人,生怕自己的所作所为会让他人感到不舒服。 讨好是指有些人为了得到对方的喜欢和认可去迎合对方的行为,他们每天都在为维持平静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努力,但往往事与愿违。由于运用讨好行为建立起来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所以并不长久,这让习惯讨好的人们非常的委屈,自己付出的辛劳却没有达到预期。 这个理想虽然好,实际上人与人之间必定会有冲突,即使相亲相爱的人也是一样。如果是健康的文化,应当允许人们表达这些情绪冲突,允许人们表达对别人的不满,但是中国文化出了问题,对消极情绪的表达受到了严重的压制。所以自己的非常敏感,能快速感受到周围人的情绪变化。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总是事事小心,生怕得罪了别人。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淡化自己的需求,从不拒绝别人提出的要求。即使要求很难实现也会应承下来,硬着头皮满足对方,在没能完成他人要求时,还会非常歉疚,频频道歉。因为对自己没有自信的认识,总是渴望听到他人的评价,以此获得肯定。讨好者一直在外求,他把自己无法完成的自我保护、自我获得爱,寄托在他人身上来完成。
但他人是不稳定的。 别人侵犯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的时候,明明自己已经很不愉快了,但还是不会表达出来。自我也有出来透气的时候,就是当你被痛苦、愤怒、低落的情绪笼罩的时候。因为你压抑了自己的情绪,选择了实现他人的想法,你的自我和你的行为以及现状产生了冲突,心理冲突会造就很多情绪问题。“讨好”的这个词汇用的很好,从字面直译为“乞讨他人的好”,指为得到好感或讨人喜欢而去迎合某人。所以,讨好型的人总是希望通过放低自己获得他人的接纳和喜欢。他们的台词往往是这样:“我没法拒绝别人,因为我想要所有人都喜欢我。”活在别人嘴里和眼中,为讨好所有人,一再妥协,往往活得并不痛快。 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总是避免冲突,处事上表露出过度的忍让,甚至做事没有底线没有原则。尽管这会经常耽误自己的事情、花掉不必要的钱和时间,但他们依然无怨无悔。讨好型的人之所以如此之多,是因为一直被教导,你不能以自己的感觉为中心而活。本质上,抬高别人,贬低自己是把自己放在一种弱者的位置上来获取安全感的方式。 因为在讨好者的内心里,他们会认为“我都这么弱了,我都这么自我贬低了,我不会攻击你,只会捧着你。你也就不好再来攻击我,嫉妒我了吧,因此我就安全了”。“活着”本来就是一种创造,需要巨大的力量,你才能不被生活的狂流卷走,才能书写出自己的故事。 喜欢作家亦舒的一句话:“我这一生不会倚赖任何人,或向任何人恳求时间、金钱以及怜悯。既然你值得拥有更好,就不要让自己草草应付人生的每一个流程,去讨好这个世界。真正在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中扮演重要地位的不是彻底避免消极情感的发生,而是如何面对以及解决消极情感。你有权愤怒和不悦,相比于压抑自己的情绪,你更应当在自己的人际网络中建立良性的情绪表达和排解机制,使得消极情感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表达和排解,从而达到良性互动。无法拒绝别人,在和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说随便的次数永远多过做决定。对于朋友的请求,哪怕心里想要拒绝,却还是会在嘴上勉强地应承下来。 要打破讨好的模式,重建新的模式,我们需要先清理自己过去压抑的悲伤愤怒和痛苦,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觉知的状态,探索人际关系中的自己。当自己讨好的念头起来时,或者讨好的事情发生后,自己慢慢觉知,原来我采取了讨好的方式去面对这个世界。 边界意识模糊不清甚至无视心理边界的人,往往是人际交往中大家避之不及的对象。 心理学研究显示,90%的人际关系问题,都是心理边界不清导致的。 知深浅、懂进退、有边界,九个字帮你解决人际困扰,秒变社交高手。没有人是天生自带光环的,唯有学会把生活当作舞台,努力在聚光灯前演出最美好的自己,才是最精彩的人生。作者简介:贤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