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这么多顶尖专家组团相聚在淮阳区这个地方想干什么

 大豫坊 2020-12-05


125日上午,淮阳区四通镇时庄村遗址发掘现场一下子热闹起来,来自国内的文物考古界专家相聚在一起,实地参观时庄考古遗址,现场探究感兴趣问题。省市区相关领导陪同参观。

今日的组团现场研讨源于国家刚刚发布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1125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发布了五项重大考古新成果,河南占4项,其中有周口时庄遗址。据介绍,周口时庄遗址发现一处粮仓城邑,年代距今4000年~3700年,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代早期。根据考古发现,城邑城址坐落在人工垫筑台地上,外围发现两周夯土围墙,外围墙圈围面积1243平方米。城址中心发现一座连间房屋,房屋周围散布28座仓储建筑遗迹,堆积中检测出粟、黍类作物的颖壳,推测应为粮仓。据评估,时庄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粮仓城邑,布局清晰,功能明确,对研究中原地区早期国家的粮食管理等具有重要价值。时庄遗址的重要发现,将有力推动夏文化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等重大学术课题。国家文物局将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整体框架下,围绕夏文化与夏代史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等重大历史问题,加强统筹部署,持续推动有关地区文物部门、科研机构集中力量攻关,不断取得新突破。

专家现场研讨

据了解,时庄遗址位于淮阳区四通镇时庄村南部,是周口市文物勘探队于20194月配合本地建设项目进行考古钻探时新发现的遗址,包含有龙山晚期至汉唐时期的遗存,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在现场了解到,时庄遗址的南部为人工垫筑台地,面积约5600平方米,外侧有宽浅的围沟。考古发掘工作自20197月开始至今,在此区域内共揭露面积3600平方米,发现28处形制特殊的遗迹,堆积中检测出粟、黍类作物的颖壳,推测应为粮仓。据专家介绍,这些粮仓围绕在台地中部居住的连间房周围,外侧以夯土围墙为界集中分布。从布局上看,是一处以粮食集中储备为主要目的的仓城。从出土文物表现的特征看,考古学文化面貌属于造律台文化晚期。根据碳十四测年结果,绝对年代为2000BC -1700BC,时间上进入了夏代纪年的范畴。

专家认为,时庄遗址的重要考古价值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该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夏代早期粮仓仓城。为研究中原地区早期国家的粮食管理和赋税制度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第二,时庄遗址粮仓遗存的年代相当于中原地区的“新砦期”阶段,为了解夏王朝的社会组织结构和早期国家治理能力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同时,该遗址目前显示和居住遗址分离,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遗址定位是否是一个独立单一的社会服务分工,即:它仅仅是周边遗址的粮城,还是服务于一个更大聚落的粮城,这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考古发掘的陶器残片展示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指出,这个遗址单纯以仓储为中心,它是单一化的,本身体现了社会组织的一种变化。因此我们要放宽视野,下一步的调查尽量能够把遗址解剖一下。该遗址本身的重要性在于反映社会分工不同的差异价值,这一重要发现要放到整个淮河流域上游和周边地区的关系角度来考虑。

总之,时庄遗址的意义在于,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粮仓仓城,布局清晰,功能遗存分布范围明确,对研究中原地区早期国家的粮食储备、管理和早期国家治理能力等具有重要价值。来至全国各地的考古专家认为,时庄遗址“这种面积较小、功能明确的专用聚落,在全国同时期非常罕见,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的复杂化和社会发展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