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懂得尊重自身需求的父母,越能轻松养育孩子

 昵称535749 2020-12-06
发布时间:2020-11-26 

《都挺好》中有一幕,大哥苏明哲远在国内,大嫂吴非带着小咪在美国,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一刻都没有休息。

吴非上班迟到被上司训斥处罚情绪不佳,又因为下班晚了耽误了接小咪的时间,正在跟负责人低声下气地解释,小咪却在这时不小心把装满东西的袋子拽翻在地,吴非一下子忍不住动手打了小咪。

小咪见妈妈生气,就一边哭着一边喊着要妈妈,随后吴非悔恨交加搂着小咪崩溃大哭。

育儿即修己:懂得尊重自身需求的父母,越能轻松养育孩子

也许不少妈妈都经历过类似的瞬间,当各种琐事耗竭了我们的精力之后,我们便无法情绪稳定,很难对发生的事情做出合理的反应。

就如剧中的吴非,平时是一个非常耐心、通情达理的妈妈,但是也会在情绪焦躁的情况下因为一件小事而做出打孩子的举动。

还有很多父母会有这样的疑问:自己本身是知识分子,在孩子出生后也去学了关于如何养育孩子的专业课程,但是在有的时候,脾气一上来,就是无法把这些所学给运用出来。

知道并不等于能做到,在孩子教育中,并不是掌握技术方法就足够了。

实战派育儿专家伊丽莎白·克拉里在《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一书中提出,孩子的教育就像一把三角板凳,需要有三条腿的支撑,包括对父母对自身价值观的了解,对孩子的合理期望以及对自我需求的尊重。

而对自我需求的尊重,是目前很多家长尤其是家庭中的妈妈特别欠缺的一部分。

育儿即修己:懂得尊重自身需求的父母,越能轻松养育孩子

当父母自我感觉良好时,做事才有效率,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和智慧来应对孩子养育过程中的各种局面。而对自我需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能使人感觉幸福、快乐的关键所在。

“你开心我就开心”,

当你这样讲的时候,孩子到底能不能开心?

育儿即修己:懂得尊重自身需求的父母,越能轻松养育孩子

我们中国的父母,普遍有这样一种心理,只要孩子好,自己怎么样都没有关系。

经常看到一些新闻中,父母节衣缩食却给孩子穿名牌上贵族学校,放弃自己的爱好专心给孩子陪读。

“爸妈苦一点没事,只要你好好的”“不用管爸妈怎么样,你好好学习就行了”“不用管我,你开心我就开心”类似的话经常出现在父母与孩子的对话中,我们的父母非常习惯用“自我牺牲”的方式来爱孩子。

在这种心理的催生下,我们的父母常常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有没有得到满足,不知道如何取悦自己,给自己能量。自己的心理能量不断地耗竭,想要给孩子爱,就需要不断地去透支。而这种透支是有限度的,等透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情绪,从而对孩子产生伤害。

所以,不会照顾并满足自己需求的父母,就没有多余的能量再给到孩子,也就无法照顾好孩子。就像香槟塔,当最上层的第一个杯子酒没有倒满的时候,是无法流向下一层的杯子的。

有一位朋友说起一次吃杨梅的经历,朋友的妈妈把一些好的杨梅挑出来给到朋友,而朋友呢又从这些杨梅中挑出最好的几颗给自己的女儿。

我们人类的爱就是这样自然地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的。试问,我们自己没有被填满的时候,如何给到孩子呢?

另外,这种“你开心我就开心”的自我牺牲式的爱看似非常伟大,部分孩子也会非常“懂事”地让自己开心从而达到让父母开心的目标。但是,深究下去,这其实是一种把自己的快乐甚至希望寄托在让别人满足的行为。

育儿即修己:懂得尊重自身需求的父母,越能轻松养育孩子

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背负起让别人开心快乐的责任,更何况是一个孩子。所以当父母把“你开心我就开心”这样的念头传递给孩子的时候,孩子其实感受到的是一种“内疚感”。

在所有负面情绪中,内疚感对人的伤害是最大的,在内疚感的重压之下,孩子无法去好好地做自己,活出自己,也就别提真正的开心快乐了。

孩子可以比父母更成功,但在幸福愉悦度上却很难超越父母。所以,当父母自己没有得到真正的“开心”前,对孩子说“你开心就行”,孩子是无法真正开心的。

尊重并满足自己的需求,

做60分父母,益处多多

育儿即修己:懂得尊重自身需求的父母,越能轻松养育孩子

我们大多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心情愉悦的时候,即使孩子捣乱,把局面弄得乱糟糟的,我们也能心平气和地应对。

而当我们心情不好,自我感觉欠佳的时候,往往一点小事就能让我们暴跳如雷。只有自己内在有足够的能量,才能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给到孩子养分。

我一个朋友,非常喜欢孩子,但是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却陷入了自责和怀疑的漩涡中,因为她追求事事完美,总想给孩子最好的,在孩子的衣食住行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比如她会要求自己孩子的奶瓶一定要煮沸三次,孩子的每件衣服一定要手洗、消毒,泡奶粉的水一定要精准到37-40度之间,没周的早教课不能落……而且她无法放心别人做这些事,总要亲力亲为。

但是因为事情实在太过琐碎,朋友对自己的要求又高。一旦没有做到就会深深地自责,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朋友说,更可怕的是有几次孩子哭闹,她居然狠狠地打了孩子,事后又崩溃大哭。

这个朋友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太过于追求完美,希望自己做到100分,一旦无法做到,就在内心否定自己。长此以往,内在的能量不断被消耗又没有补充,就处于耗竭的状态。而她的孩子在她的影响下,也常常无法做到情绪稳定,经常哭闹,没有安全感。

而朋友圈中的另外一位妈妈则大大咧咧许多,对孩子的一些事能做就做,不能做就交给别人。虽然孩子还小,但也会偶尔出去和闺蜜聚会,逛逛街看看电影。虽然对孩子的调皮捣蛋也感到烦躁,但基本都能合理应对,不至于失控。相应的,孩子也比较好带,情绪比较稳定。

育儿即修己:懂得尊重自身需求的父母,越能轻松养育孩子

当父母能尊重并满足自己需求的时候,不仅自己有了足够的能量,也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示范,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言传身教。

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父母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如何处理,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并模仿。

那么在如何让自己开心、幸福这件事上也是如此,父母能让自己快乐,不需要去教孩子,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能学到。

所以,在孩子养育的过程中,我们无需去做100分父母,只要做到60分就够了,剩下的那40分留给自己,让自己变得快乐。

那些在乎你和你在乎的人,会因为你的高分状态而汲取能量,这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如何尊重并满足自己的需求

育儿即修己:懂得尊重自身需求的父母,越能轻松养育孩子

1、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Flow”,它是指一种全神贯注的忘我状态。

当我们沉浸于某项活动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和周遭的环境,内心正经历一种做事的畅快感。这在心理学上也通常被叫做“心流”。

人们在心流状态的时候,虽然看似付出了很多体力和精力,但是往往丝毫体会不到辛苦,反而是一种极致的幸福体验。

比如健身,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是对于热爱的人来说,他就能从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快乐,锻炼完之后反而神采奕奕,丝毫不觉得疲惫。

因为当我们全神贯注于某一事物时,我们的注意力只在这个事物上,杜绝了其他无关事物的干扰,我们的注意力不需要一心多用,大脑就会感觉很轻松,而且能量十足。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去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偶尔通过去做这些事让自己得到能量的供给。

另外,在我们陪伴孩子的时候,其实在很多活动的安排当中,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事安排进去,这样既陪伴了孩子,又能让自己得到快乐,一举两得。

2、给自己留点儿时间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放下孩子,“给自己一点时间”是一个让人觉得内疚的念头。特别是对很多妈妈来说,这是很有负担的。

因为我们总觉得独自抛下孩子自己去玩乐不是一个“好妈妈”的表现。但是现实中没有人能做到理想中的妈妈,妈妈也是一个人。所以给自己留点时间并不是一件自私的事。

女星贾静雯就曾在一个访谈中提到,无论如何会在每周留一天时间给自己,在这天把孩子交给丈夫,自己去和闺蜜逛街、喝咖啡、美甲,这样一天回来就能开开心心的,又有足够的能量去面对孩子和丈夫。而孩子看到妈妈这么开心快乐,也会觉得非常愉快。

一个会“为自己”并且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妈妈,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身教”。

3、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有了孩子以后的父母,各种琐事和家务会呈指数式增长。这就需要我们自己要学会时间管理。一天24小时的时间是固定的,那么我们就需要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做一些取舍和分配。

在《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一书中,作者提到了借助时间轮来进行时间管理。

首先,画一个圆圈,这个圆圈代表24小时,将圆圈均等地分为12个扇形,用虚线隔开;

然后,在圆圈旁边列出一天当中的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再把这些活动分别填到这个圆圈中去;

接着,想一想,有没有哪些是可以缩短的(是否有一些琐事可以通过付费或者请他人帮忙的方式进行弹性处理),哪些重要的事是需要延长时间的(比如父母的自我成长,做自己喜欢的事),再画一个同样的圆,把理想的时间分配填进去;

最后,根据现实和理想的圆之间的差距,写出实际的能做的行动改变。

这个时间轮每一天都是可以弹性改变的,这样我们就能看到自己的时间分配,用统筹的方式去做到节省一些时间,也留出时间给自己。长期这样做了之后,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从容不迫,状态也会越来越好。

育儿即修己:懂得尊重自身需求的父母,越能轻松养育孩子

育儿即是修己,当父母能清楚自己的需求并且通过各种努力去满足让自己生活得快乐幸福的时候,孩子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这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而父母的高分状态也会对亲子互动产生良好的影响,给孩子的教育以有力的支持。

文:萧潇
责任编辑:殷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