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哥有灵性,我们时常教它学说话【刘祖建 | 文学看台1738】

 海陆物语 2020-12-07

................................................................................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

................................................................................

古老碾房今犹在【刘祖建】

风雨初中【刘祖建】

烧熟的麻雀肉是一道美味【刘祖建】

蕨苔和蕨粑已经成了美味佳肴【刘祖建】

为什么要几个人打一个球?【刘祖建】

................................................................................

八哥

·刘祖建

八哥,羽毛黑色,头部有羽冠,两翅有白斑,吃昆虫、小活鱼和植物种子,能模仿人说话的某些声音,有的地方也叫鸲鹆,是家乡人们喜爱的鸟儿。

小时候,我和弟弟们特别喜欢养八哥。我们市坪乡场周围的房前屋后,四边土角,树林丛中,到处都有八哥,到处都能见到八哥建造的窝。八哥的窝像大点的饭碗那么大,是八哥用嘴从附近衔来的小树枝和野草筑成的。窝周围高高的,像墙一样,中央是凹下去的,八哥就住在这样的窝里。

我不明白,为什么有的八哥在树杈之间筑巢,有的八哥在洞穴里安家?我就问父亲,父亲说:在树杈之间筑巢的八哥叫家八哥,它的嘴是淡黄色的;在洞穴里安家的八哥叫洞八哥,它的嘴是黑色的,也叫黑八哥。父亲是依据什么给八哥分的类,我不知道。但父亲的分类,却让我信服。可能我家乡老一辈的人,也是这样给八哥分类的。

八哥把蛋生在窝里,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孵化出了小八哥,我们叫“八崽”。八崽刚从蛋里钻出来时,个子很小,只能爬着,不能走动,没过几天,它就能走了,但走不稳,走起路来左摇右摆的。八崽浑身毛茸茸的,十分可爱。见到树上八哥窝里有八崽,我们就爬上树去抓。我们这群小孩很能爬树,就像猴子一样,抱着树干,几下就爬上去了。如果我们发现八崽在市坪完小外面破砖墙的洞里,我们就悄悄地找来楼梯搭着上去抓。

我们抓来八崽,就把它关进竹笼子里。八崽喜欢吃活的虫,活的小鱼。没事的时候,我们就到附近的河里或水田里,用箢篼捕捉一些小鱼回来喂给八崽吃;有时我们也去附近的田边土角和我家后院坝、外公外婆家后院坝泥土里挖些红色的蚯蚓来喂八崽。

有一年我和弟弟们喂了一只八崽。八崽长大成八哥后,跟着我们去了很多地方。我和弟弟们去河坝、李家湾、黄泥洞、高洞司等深山老林找柴,八哥也跟着去。八哥站在我们的肩上或我们扛着的柴母上。有时八哥也会飞下来,在路边的地里或草丛中寻找食物,但不管是否找到食物,只要我们走了一段路后,八哥就会扇着双翅,从我们的后面飞到我们的前面或我们肩上。八哥跟我们很亲近,它不会远离我们,当我们砍好柴用柴母扛着柴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八哥就飞到我们扛着的柴上,随我们一起回家。我们跟着父母到地里去玩或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时,八哥也会跟着我们去。父母挖土时,新挖出来的土地里有许多昆虫,八哥就在新挖出的泥土里寻找昆虫吃。

八哥有灵性,我们时常教它学说话。至今我依稀记得我们教它说“吃饭”、“开门”、“飞”之类的词语和日常短语,八哥也会跟着我们“咿咿呀呀”的说话。八哥说的话我们听得不十分清楚,但八哥说话的声音却十分动听,而且八哥说话极其认真,它双眼看着我们,仿佛在模仿我们说话的口型。

我们从外面回到家的时候,八哥就会从家里跑或飞出来,站在我们面前“咿咿呀呀”的说话,有时它也会飞到我们的肩上,表示它对我们的亲热。如果它饿了,它就会一边“咿咿呀呀”说话,一边张着大大的嘴巴,等待我们喂给它食物。我们把从小河里、水田里捉来的小鱼儿,一尾一尾地送到它的嘴里,它脖子反复地伸缩几回,便将一尾小鱼吞了下去。它吞下一尾小鱼后,又仰起脖子,“咿咿呀呀”地叫,而且那可爱的小脑袋还不停地左右转动,用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专注地盯着我们,仿佛在说:我还没有吃饱呢,你们就不喂我了?当然,八哥自己也会在我们家后面院坝的泥土里寻找那些可以吃的昆虫。八哥寻找食物,大多时间是用它的双脚。它一只脚站着,另一只脚的爪子就在泥土里刨,如果发现了可以吃的昆虫,它就用它的爪子迅速将昆虫捉住或按住,嘴朝前面撮几下,就把昆虫撮进嘴里了。有时,八哥也会用它坚硬的嘴,将泥土啄开,在泥土里寻找食物。

后来我和弟弟妹妹们逐渐长大了,开始帮助父母做些比较轻的农活,没有闲工夫喂八哥。我参加工作以后,一直在外地生活、工作,几年才回一次老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和爱人带着儿子回老家探亲,发现房前屋后、山野之间已经没有八哥了。我感到十分惊讶,小时候市坪那么多八哥,怎么现在一只也见不到呢?是什么原因导致八哥不能生存。我猜想一是周围的许多山林被砍光,生态遭到破坏;二是农村大量使用有毒的农药,土壤里的昆虫差不多都被毒死了。这两个原因使得八哥失去了生存的环境和条件。

2008年8月我再度回老家探亲时,惊喜地又见到了八哥。亲人们告诉我说,近几年政府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山上的树木越来越多,绿色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恢复,再加上农业生产技术比以前先进,农药的毒性比以前小了很多,房前屋后又有了八哥和其他鸟儿,森林里的各种野生动物也繁殖起来。

听了亲人们的介绍,我发自内心地赞道:又有八哥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日子不远了!


可能你会读:
《人民文学》采风团汕尾行集结号
..............................................................................
一对老人住10平米低矮破损老瓦房【陈辚 | 文学看台1737】
随郑雁雄调研之大湖可塘行【王万然 | 文学看台1736】
火烧云退伏消遁【吴雁程 | 文学看台1735】
“人间游戏规则”践行者【彭伟栋 | 文学看台1734】
“三寸证”和“冒布尾”【林永炼 | 文学看台1733】
高高尖峰山【吴海 | 文学看台1732】
古老碾房今犹在【刘祖建 | 文学看台1731】
序郑金城《一个人,一座城》【陈再见 | 文学看台1730】
七夕,我已不再谈论爱情【花纹 | 文学看台1729】
埋着半世不易与艰辛【黄鹏 | 文学看台1727】
入梅·出梅【刘映辉 | 文学看台172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