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氏历代重要人物叙录

 毛天哲 2020-12-07

毛氏历代重要人物叙录

导语:毛叔郑,文王太姒嫡幼。畿内邰地、芮地、京地皆其封地,周西五土占三矣。幼子守祧不外封,毛邦即周邦。故文昭十六国,唯毛氏无国。氏中分氏,叔郑之胤有毛、芮、南宫、武、龚、郑、曾、樊、皇甫氏等。毛氏其大宗也,后之子孙迭出英杰,今择其重要者略叙之。


西周时期

毛叔鄭,司马迁误作厓季载,文献一般称冉季载。周文王姬昌之嫡幼子,武王姬发同母弟。文王幼子实际称谓应该是爯季,季爯(载)。配合氏称就是氂季载。毛实为氂字之简化,即氂季載、氂叔鄭。周成王称其为毛叔父、毛父。宗人称其为叔鄭,鄭伯,大鄭公。叔鄭贵为文王嫡幼,武王克商大典上奉明水(受天明命之水)。武王灭商前食邑陈仓(初食邑在古陈仓,陈仓之名源自爯季地、古仓侯地的合称,也就是文献里的芮地。),灭商后受封邰地(今陕西杨凌示范区,盩厔、武功)。邰城古也称氂城。所以毛氏拥有西周五土之芮地,毕地、邰地(京邰之地)。周初封建,遵循长子封于外,次子承继氏姓的规制。毛叔郑(冉季)长子受封派氏为芮,即尚书顾命篇中芮伯,封地在畿内宝鸡汧阳一带。次子中旄父受封派氏为毛,即尚书顾命篇中毛公,封地在畿内扶风盩厔一带。幼子受封派氏为南宫氏,称南公,封邑在京邑(扶风)一带。南公子嗣受封建国于汉水,即汉阳诸姬中的曾国。

毛懿公,名隥,字中旄父,毛叔郑仲子,继大祖氏称。周公平叛三监之乱,命中旄父宅于柬(古荥阳),代管叔。成王十九年“更虢郑公服”为周师统帅,率师伐东夷。毛公三年靖东国,奠定了成康之际四十余年无刑错的局面。成王三十一年,毛公被再命为太师(师毛父),兼任司空。后为成王顾命六卿,三公之一。)

毛伯爽(毛懿公长子,名臩,字摄父。成王命为大正。)毛公班(毛懿公之孙,穆王前期太师,三公之一)。毛伯遷(毛班之子,穆王後期太师,龚王时命为方伯)。毛公歆(懿孝夷期间的宰屖父,毛公鼎器主,夷王时任职冢宰)。毛南仲(歆父之子,任职大司徒。诗“南仲大祖”是也)。毛公皇父(宣幽时期太师、卿士,即毛氏家族内尊称的毛尚书,葬西土毛寺)。毛公仲山父(皇父之弟,历宣时的司徒,《诗经烝民》之仲山甫)。毛公番(即幽王时期的司徒番,毛尚书之子,葬小浪底水库边)。毛伯家(幽王时期冢宰,诗经《节南山》篇作者)。

春秋时期

毛伯过(内史过,平王东迁后毛家恢复卿士第一人)。毛伯卫(与王孙苏争权,被王子捷所杀,褫夺爵位)。毛伯舆(周内史舆,毛伯卫孙,毛伯得祖父,能让周公楚、王叔陈生争政不胜怒而出走者)。毛伯得(佐助王子朝争位者。毛伯得就是老聃、老子,为孔子师。老子(毛伯得)生于公元前571年(周灵王元年,鲁襄公二年,宋平公五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毛伯得(老子)奉周典籍奔楚后,周王室空无一物。秦始皇烧掉的只是一部分。毛伯得归隐后,把王室图籍散落到民间,使得三代之时的贵族文化,转化为平民文化,直接催生了诸子文化,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老子散逸典籍以启民智,功勋之大,古今罕匹,唯有主席扫盲运动可比。非老子散书,孔子能得圣乎,诸子学说能出否。今日之中国,或与印度类似,文化断矣。《周易》乃文王演化,武王实践,周公写定,毛氏传承,老子散逸,孔子整理。诗书易皆出自毛家,故毛天哲说,如果中华文化的根底是周文化,那么周文化的主干就是毛氏文化。)

战国两汉

毛遂( 公元前285年- 公元前228年),战国时期(有争议,一说山东滕州、一说河北鸡泽)人,赵国平原君门下食客,居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毛亨(传诗经,曾作《毛诗故训传》,简称《毛传》,以授侄孙毛苌,故世人称之“大毛公”);

毛苌(传诗经,古文诗学“毛诗”的传授者,世称“小毛公”。为西汉河间王刘德所聘,立为博士。宋度宗时,追封毛苌为汉乐寿伯);

毛义(东汉毛义家贫,以孝出名,府檄召义为守令。义捧檄色喜。后其母死,辞职归隐);

毛玠(三国时期名人,陈留平丘<今河南封丘>人,年少时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因战乱而打算到荆州避乱,但中途知道刘表政令不严明,因而改往鲁阳。后来投靠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的战略规划,得到曹操的欣赏。史家称誉为毛玠版“隆中对”。魏立国后任尚书仆射)。

魏晋之间

★江南毛氏始祖--毛宝★

毛宝(?~339年),字硕真,荥阳郡阳武县人。东晋将领。初为临湘县令,转平南将军温峤参军,打败叛将祖约有功,拜庐江太守。击退叛将韩晃进攻,平定苏峻之乱,封为州陵县开国侯。咸康五年(339年),领江夏相,平定郭默之乱。庾亮筹谋北伐,以为监扬州之江西诸军事、豫州刺史、征虏将军,随同西阳太守樊峻率军一万卫守护邾城。后赵皇帝石虎派遣石鉴、夔安、李菟等率军五万进犯,攻陷邾城,毛宝溺水而死。在毛氏族历史上,东晋名将,征虏将军毛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人物。毛宝之所以重要,不光是因为他的子孙中拥旄开国者累叶数人,为中华毛氏族增添了无上的荣耀。而且还在于他是中华江南毛氏、江北毛氏的关键承继人。西晋末年发生了“永嘉之乱”,“五胡”乘机占据中原,晋元帝司马睿避乱渡江,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建立东晋,当时大批缙绅﹑士大夫及庶民百姓随之南下,史称“衣冠南渡”。江北毛氏主系的毛宝家族亦随同司马皇族南迁。当时,毛宝有子四,即穆之、安之、俊之、继之,毛穆之又有八子,即珍、璩、球、璠、瑾、瑗、玢、瓒,随行的可能还有一批毛宝子侄辈的毛氏同宗,他们一起护驾南渡,殄叛讨逆。过江后,他们或为官或治军,活跃在苏、浙、皖、赣、湘、鄂、川等地域,后子嗣几遍及江南,故史称江南毛氏。

★三叶拥旄,五世死难--毛宝子嗣★

毛宝子嗣中,毛穆之历任扬威将军、颍川太守,都督宁州诸军事、扬威将军、宁州刺史,宝死后嗣爵州陵侯,官至都督梁州之三郡军事、右将军、西蛮校尉、领建平太守,镇守巴郡。因平蜀功大,惠及子孙,晋简文帝司马昱封毛穆之次子球为都乡侯。东晋穆帝升平初,“以桓温封南郡,徙穆之为建安侯”;后病卒于巴东军中,墓在安徽当涂县。毛穆之病死巴蜀后由长子毛珍嗣爵,官至天门太守。子毛球曾任梓潼太守。子毛璠曾任宁州刺史。子毛瑾任西夷校尉,后为使持节、监梁秦二州军事、征虏将军、梁秦二州刺史、略阳武都太守。子毛瑗曾任蜀郡太守,后任辅国将军、宁州刺史。八兄弟中以毛璩最为知名,淝水之战中,就是负责追击的将领,把苻坚赶得风声鹤唳。毛璩曾任右将军参军、卫将军参军、征虏将军司马,升宁朔将军、淮南太守,不久补调为镇北将军、龙骧将军、建威将军、益州刺史。公元405年,焦纵兵变,“遂共害璩及瑗(之前还有瑾),并子侄之在蜀者,一时殄没”,后朝廷追封毛璩为归乡公,食邑信安(今衢州),一千五百户,由璩子弘之嗣爵位。毛宝次子毛安之亦有军事才干,累升至抚军参军、魏郡太守、右卫将军,朝廷追封其为平都子。毛安之有四子:潭、泰、邃、遁。毛潭嗣封爵位,官至江夏相。毛泰历任太傅从事中郎、后军谘议参军、冠军将军、堂邑太山二郡太守,毛邃为游击将军,毛遁为太傅主簿。渡江南下的荥阳阳武毛氏毛宝这支,从毛宝、毛穆之至毛璩祖孙三代,位居持节开府之位者四人,余者或为将、或为郡守,各官一方,时人羡称毛氏为“将帅世家”,在东晋时只有寻阳周氏(周处家族)可与之媲美。

★五部史书为其写传者--毛修之★

毛修之(375年-446年),字敬之,荥阳阳武人,东晋辅国将军、豫州刺史毛宝曾孙,右将军、宣城内史毛穆之之孙,征虏将军、梁秦二州刺史毛瑾之子。毛修之初为东晋将领,多次担任清贵显要之职,历任右卫将军、安西司马,曾随刘裕消灭后秦。后来先后被夏国、北魏所俘,最终成为北魏将领。太武帝曾命毛修之统领吴兵讨伐柔然可汗大檀,毛修之以战功获任吴兵将军,领步兵校尉。后毛修之又因随太武帝攻打平凉(甘肃平凉市),而获授散骑常侍、前将军、光禄大夫。毛修之擅长烹调,曾为北魏尚书崔浩烹制羊羹,崔浩觉得是天下第一美味,于是献给太武帝拓跋焘品尝,拓跋焘品后大喜。毛修之得以亲近太武帝,受命为太官尚书,封南郡公,加冠军将军,并长留在太官主掌御膳进呈。累功勋迁特进、抚军大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地位仅次于崔浩。太延二年(436年),毛修之任外部大官,至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毛修之逝世,享年七十有二,获赐谥号恭。二十四史中有五部史册为其立传,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谓奇观,绝无仅有。这五部史书分别是《晋书》、《宋书》、《魏书》、《南史》和《北史》。

★毛氏族中的皇后--明悼毛皇后★

明悼毛皇后 (?―237年9月22日 ),毛氏,河内郡人,魏明帝曹叡第一任皇后。黄初年间,因才貌入选太子宫。当时魏明帝还是平原王,对毛氏非常宠爱,进出常同乘一副辇同车。黄初七年(226年),魏明帝即位,封为贵嫔。太和元年(227年),封为皇后。魏明帝后来又宠幸郭皇后(明元郭皇后),对毛皇后日益淡漠。景初元年(237年),魏明帝将毛皇后赐死,谥号“悼皇后”,因魏明帝谥号为“明”,故称“明悼皇后”,史书多作“明悼毛皇后”,葬于愍陵。毛皇后的父亲毛嘉,拜为骑都尉;弟弟毛曾,授任郎中之职。

毛嘉,毛皇后之父,魏明帝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毛氏被立为皇后,毛嘉拜为骑都尉。继而擢升毛嘉为奉车都尉,不久,又加封毛嘉为博平乡侯,升迁光禄大夫。魏明帝青龙三年(公元235年)毛嘉去世,追赠为光禄大夫,改封安国侯,增加食邑五百户,连同前面的共达千户,谥号节侯。

唐宋以来

★《毛氏世谱》编撰者--毛渐★

毛渐(1036—1094),字正仲,江山人。北宋治平四年(1067)进士。熙宁年间(1068—1077)知宁乡、安化两县(今属湖南省)。以治理“五溪”(沅江5条支流)、开发湘西政绩卓著,召为司农丞,提举京西南路(今汉水流域)常平。元祐四年(1089)任两浙路转运副使,值太湖沿岸洪水泛滥成灾,渐动员当地官民在长安镇至盐官间筑堤堰,变水患为水利,加授集贤院校理,任吏部右司郎中、陕西转运使等职。不久,任边镇元帅,领兵驻泾原,防御西夏,治军严谨。西夏进犯,毛渐出劲旅袭其后,攻破没烟寨。升直龙图阁。绍圣元年(1094)调任渭州(今甘肃省平凉县)知州,未赴任即逝世,赠龙图阁待制。著《诗集》10卷及《毛渐地理五龙秘法》一部、毛渐《毛氏世谱》一部、《毛渐表奏》十卷、 《三坟书》三卷(元丰中毛渐所得)

★宋代知名县令--於潜令毛国华★

毛国华,字君宝,北宋衢州江山石门镇人。皇佑元年进士,与苏轼表兄文同同榜登科,历官州县吏,累迁婺州观察推官。毛国华本宦家子弟也,其父之高祖即是清漾毛氏八尚书之一的毛延邺,在吴越国官司徒(礼部尚书)。考之方志,毛国华恩荫入仕,初为秘书省校书郎,为宣城主簿。天圣年间补为宣称令。明道元年任福清县令(见清乾隆《福州府志》)。治平年间任职福建政和县知县(见《八闽通志》),熙宁初年任职福建连江县令(见清乾隆《福州府志》),熙宁七年任职於潜县令(见《咸淳临安志》),元丰元年任婺州观察推官(见明万历《金华府志》),元丰二年因受苏轼"乌台诗案"累而去官,被收坐。元丰三年案结,去职后或未能复职,大概就此退隐林下,落籍於潜。毛国华长期沉寂下僚,於潜令上得遇苏轼,声名借苏诗而重于一时。维其秉性纯方,乐道安贫,自矢守节,不愿趑趄伺候于公卿之门,宦声自不能达于上廷,虽才情干练,力修厥职,德政播于邑境,仕途却难免有"鮎鱼上竹竿"之窘。然苏君诗书"羡君封境稻如云,蝗自识人人不识",亦足以不朽,其被祀於潜三賢祠中,不亦宜乎。

★苏轼苏辙至交--毛维瞻★

毛维瞻(1011-1084年),字国镇,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诗人毛滂之父。宋庆历二年(1042年),考中进士,庆历四年(1044年),出任缙云县尉兼主簿,庆历八年(1048年),任义乌县令,熙宁八年(1075年),由开封府推官罢为提举洞霄宫,元丰三年(1080年)任筠州太守。在筠州任上,善理政事,政平讼理,深得当地民众尊敬。曾与苏辙、赵忭唱和。《两浙名贤录》卷四十六有传。

★宋朝词人--毛滂★

毛滂:(1064~?),字泽民,号东堂。衢州江山人。北宋元祐中为饶州司法参军。曾受苏轼赏识,荐之于朝。绍圣间为衢州推官。元符元年(1098)改授武康县令。居舍名“尽心堂”,改建易名为“东堂”。狱讼之暇,吟咏其间,因以为号。崇宁、大观间为祠部副郎。宣和初以言语得罪,贬真定通判。宣和后期出知秀州。终年60余岁。毛滂工诗能文,尤长于词。其词风大致属于婉约一路,而情韵特胜。传世的毛滂200余首词中,无论写自然风物或男女恋情,多饶有余韵。其诗文集《东堂集》已佚,《东堂词》单本流传。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搜采裒辑《东堂集》10卷,包括诗4卷,文6卷。

★宋礼部尚书--毛友★

毛友(1084-1165),原名友龙,字达可。大观三年(1109)中进士,并以承议郎中书舍人同修国史。父亲毛敷是毛维城的儿子,治平四年(1067)进士,官特进。毛维城是筠州太守毛维瞻的弟弟。他们的父亲是毛德专,爷爷毛文琠是吴越国大司寇(刑部尚书)。毛文琠的父亲是毛可游——吴越国大司徒(礼部尚书)。著名词人毛滂是毛维瞻的儿子,毛敷的堂兄,毛友的堂伯。当年,江山石门建有大司徒坊与大司寇坊,显赫异常。后来,毛文琠迁居衢州烂柯山,子孙复称西安毛氏。宣和二年(1120),方腊造反。义军夺取睦州,攻打歙州。守将郭师中战死,州官逃之夭夭。歙州士曹毛栗(清漾毛氏嫡裔)派人冒死出城,赴京报警。太宰王黼不以为然。报警人按照毛栗的指教,设法告诉毛友。毛友急忙带着报警人晋见皇上。毛友奏报说:“两郡生灵已罹非命,一道使者犹谓无他!”宋徽宗这才知道:南方已乱!山阳道(治所在今淮安)陈瓘耳闻毛友的奏言后,称赞说:“蔽遮江淮,阻遏贼势,斯人有助也。”马上禀报皇上,恳求调派毛友出任庆元(原明州,今宁波)知府。宣和七年(1125),毛友离开庆元到衢州任知府。翌年,又任临安(今杭州)知府。建炎元年(1127),毛友出任处州知府。方腊事毕,毛友进任端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宋钦宗称赞他:“忠顺国家,爱恤黎民。”宋徽宗禅位后常邀请毛友饮酒作诗,有《和毛学士友》诗二首传世。绍兴十年父亲毛敷病逝,毛友回家治丧尽孝,丧期满辞官不仕,偕子毛幵等迁往岳丈徐徽家居住,创办梅岩精舍。专心于著述,并亲自登堂讲学。毛友礼贤下士,广招贤才,桃李满天下,涌现出许多栋梁之才。如开禧元年(1205)一甲一第状元毛自知,就是梅岩精舍的学子。后梅岩精舍改称柯山书院,是南宋时期我国的十大书院之一,名列前茅。

★音韵学家--毛晃、毛居正父子★

毛晃(1087—?),字明叔,江南清漾毛氏第29世裔孙。生于宋元丰七年。住石门沙村,后迁居柯山石室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由免解登进士第,初授主薄之职。累官中书省历郎中、宝庆府邵阳知县、枢密院断事、建康知府、起居御史。后又官拜“礼部尚书”,又迁“户部尚书同枢密院事”。政和四年(1114)官拜户部尚书。宋徽宗十分赏识毛晃文才,曾两度亲撰诗文赞扬毛晃,其中《赞尚书》诗中写道:“忠贯日月,孝通神明。勋在王家,泽及生民。威震华夷,功垂永世。四德著名,勿休勿替。”其高评几乎无以复加。宋室南渡后,毛晃淡出仕途,退居衢州柯山石室街,专心学术,专事著作。他认为当时通行的《礼部韵略》收字太窄,且差错甚多,有碍学术应用,决定重写一部韵书,名为《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他为了写好这部著作,隐居石室,闭门谢客,夜以继日,更几度磨穿案砚。无奈转而铸了一块铁砚,于是学人尊他为“铁砚先生”。毛晃的治学精神和铁砚传说,后世广为流传。

毛居正,毛晃第五子,谱名万全,字义夫,也作谊父,是毛晃五子中成就最高的一个,生卒年失考。毛居正虽也考中过进士(年代失考),但淡于功名,绝于仕途,专攻学术。在其父移居柯山专事著述后,长期随侍左右,为《增韵》的完成作了大量的辅助工作。在其父上表进书以后,居正又对本书作了进一步的订正增删,收字增加1420个,并对原书“麻韵”进行离析,认为麻韵应当一分为二。这使近代对“车”,“遮”韵的形成轨迹看得更加清楚了。晚年,居正的学术才能更为士林所重,虽为布衣,但仍得朝廷国子监(国家办的最高学校)聘请,帮助校订经籍,期间著有《六经正误》,并为《资治通鉴》作注。毛居正是一位终生埋头学术的学者,知识渊博,时人称为“通儒”。

毛晃、毛居正父子的《增韵》,毛晃的《禹贡指南》,毛居正的《六经正误》被收入明《永乐大典》、清《四库全书》。

★宋代状元郎--毛自知★

毛自知,衢州西安(今属浙江衢县)人。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乙丑科状元。毛自知在其父毛宪的授意下,殿试以“出兵抗金,定中原”作答,正迎合了宰相韩侂胄北伐用兵之意,深得韩侂胄赏识,为其极力推荐,宁宗亲擢为第一。毛自知中状元后,授为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后韩侂胄北伐出师不利,宋军大败。奸臣史弥运乘机倒韩,并敦请宁宗清洗“韩党”,有人上疏弹劾,毛家父子亦受牵连,其父毛宪被罢官,毛自知亦被降名第五甲。

★铁面御史--毛注★

毛注,字圣可,一字圣远,衢州西安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历知南陵、高苑、富阳三县,皆以治办称。大观中,御史中丞吴执中荐为御史,诏赐对,未及而执中罢,注辞焉。徽宗固命之,既见,谓曰:“今士大夫方寡廉鲜耻,而卿独知义命,故特召卿。”即以为主客员外郎,俄擢殿中侍御史。为正朝纲、除佞臣,毛注先后上书弹劾奸臣蔡京的奏章达16次。当时,奸臣蔡京在毛注的累累弹劾下,被免除宰相之职,却留在京师。之后毛注又进一步上疏弹劾蔡京,论其“受孟翊妖奸之书,与逆人张怀素游处,引凶朋林摅置政府,用所亲宋乔年尹京。其门人播传,咸谓陛下恩眷不衰,行且复用。”蔡京因此罢官,最终离开京都,拙居钱塘。而闻名北宋的“花石纲”一案,最初上疏反对的也正是毛注。毛注生平遗著有《毛注奏议》,晚岁的他借祭祖先人墓归家后便隐居清漾仙居寺。张商英罢相,坐与之交通,提举洞霄宫。居家数岁,卒。《宋史》卷三四八、明嘉靖《浙江通志》卷四○、《江山县志》卷九并有传。

★明朝藏书家--毛晋★

毛晋(1599~1659),字子晋,号潜在;原名凤苞,字子久。江苏常熟人。藏书达八万四千余册,其数量几与后来毛泽东先生的藏书相埒。毛晋藏书多宋元刻本,建汲古阁,目耕楼以储之。曾校刻《十三经》、《十七史》、《津逮秘书》、《六十种曲》等,为历代私家刻书最多者。好钞录罕见秘籍,缮写精良,后人称之为“毛钞”,著有《隐湖题跋》,并编有《毛诗陆疏广要》。

★明代重臣--毛纪★

毛纪(1463——1545),字维之,号鳌峰逸叟。掖县(今莱州市)人士,明代重臣,官至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著有《密勿稿》、《辞荣录》、《联句私钞》、《归田杂识》、《鳌峰类稿》等。

★明代大臣--毛伯温★

毛伯温(1482年-1545年),字汝厉,号东塘,江西吉水(吉水县八都镇圳上毛家村人)人,祖籍浙江三衢,明朝兵部尚书,将领。毛伯温善诗,有作品《毛襄懋集》十八卷、《平南录》,《东塘诗集》十卷及《毛襄懋奏议》二十卷。《毛氏族谱》说“二十一世,传至伯温公,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可见他与韶山毛姓有渊源关系。这里的“二十一世”,是从江西吉水毛氏始迁祖、宋工部尚书毛让算起的,从毛让到毛伯温(北宋到明中后期),其间约500年。

★明代礼、吏、刑三部尚书--毛恺★

毛恺(1506—1570),字达和,号介川,江山人。明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初在行人司,奉旨出巡,拒受馈赠。二十一年,任南京工部营缮司主事,分管芜湖关税收,县佐担任出纳,税银储存县库,纤毫不染,税吏滥收款额,悉令退还。二十八年,任瑞州(今江西省高安市)知府,宣扬礼义,严明法纪,纠正民间好讼之恶习。两年后调任宁国知府,莱州知府,山东按察副使,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河南按察使、右布政使等职。四十年,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衔,巡抚保定地区,提督紫荆关等要塞,防卫有方,鞑靼不敢进犯。四十四年,调任南京刑部、吏部右侍郎。四十五年,升南京礼部尚书、吏部尚书。隆庆二年(1568),任刑部尚书。京官违法,概交法司查处,并奏请释放京师狱中无辜囚犯。给事中张齐受贿渎职,恺奏报:“非重刑无以示威,拟充军戍边。”太监李芳因检举朝官贪污浪费,谏劝穆宗勿耽溺游乐,触怒穆宗,廷杖八十,下刑部监禁待处决。恺等奏称:“李芳罪状未明,臣等莫知所坐。”坚持秉公处理,一再谏请,李芳终于获释。三年,上《题禁滥狱疏》,列陈“刑之滥者”有滥词、滥拘、滥禁、滥刑、滥拟、滥罚六种表现,奏请禁革。四年,因病告归,同年重阳去世。万历初年,追赠太子少保,谥“端简”。

★清代经学家,文学家—毛奇龄★

毛奇龄(1623~1713),清经学家,文学家。字大可,号初晴,又以郡望称西河,浙江萧山人。康熙时,任翰林院检讨,明史馆撰修官等职。治经史及音韵学,所撰《四书改错》,对当时用以科举取士的朱熹的《四书集注》有所抨击。能散文诗词,并从事诗词的理论批评,有《西河诗话》、《西河词话》。又通音律,撰有《竞山乐录》等,著作编为《西河合集》。

★清代小说点评家--毛宗岗★

毛宗岗(1632~1709以后),字序始,号子庵,生于明崇祯五年,是个贫寒卑微的读书人。中国清初文学点评家。毛宗岗版《三国演义》在情节上变动很大,不仅有增删,还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清初文学家--毛先舒★

毛先舒(1620—1688)明末清初文学家,西泠十子之一。原名骙,字驰黄,后改名先舒,字稚黄,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明末诸生。入清,不求仕进,从事音韵学研究,也能诗文,其诗音节浏亮,有七子余风。毛先舒与毛奇龄、毛际可齐名,时称“浙中三毛,文中三豪”。


为毛氏族铭曰:

姬绪传世远,钟鼎铭迹长;

昌昭武穆弟,守土在京当;

姒孙成康叔,顾命司空郎;

肇宅营雒邑,经纬才无量;

冢宰赴国事,绥靖四夷疆;

籀金同仓颉,典籍永承藏;

诗书育萃英,文明乐礼邦;

骍盟佐王迁,争政为纪纲;

时维屯否泰,希圣弼忠良;

涂山隐麟祉,汉水栖蛰凰;

德衍诸子脉,道启百家觞;

舌师救赢赵,锥立千秋光;

风雅颂西河,仰止注经堂;

枝蔓弥江南,先芬再续煌;

义趣奉檄喜,玠以素屏芳;

三叶拥旄处,郡望耀荥阳;

簪笏频蝉联,显赫尚清漾;

汲古津逮本,流布海虞章;

凤仪韶之音,天下美名扬;

功勋闳中外,恩泽润东方;

俊秀迭绵延,克绍乾坤望;

彪炳春秋史,华胄裕后彰。

吾毛氏族之裔,将如日新月异,必有裕於后也。文武周王懿亲之一脉,如大河奔流,曷有竭哉!

毛家小子天哲整理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十九日

谨以此文纪念主席诞辰一百二十六周年

来源:騰訊空間 作者:毛天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