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书推荐】一群聪明人办的蠢事——《出类拔萃之辈》精华分享

 妖精出动 2020-12-08
关注我,让我成为你的专属小太阳吧

冯雪松《好书推荐》

    从1969年开始,哈伯斯塔姆花了两年半以上的时间,采访了美国政府上下500余人,让他们去还原在越战政策的决策过程中,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如何以及为何会做出相关的决策。对于对美国政治和越战历史感兴趣的人来说,是一本必读书。同时,《财富》杂志曾经推荐过75本商业必读书籍,《出类拔萃之辈》也是其中之一。大卫·哈伯斯塔姆是美国传奇性的记者、作家和历史学家。1964年,30岁的哈伯斯塔姆因为越战报道荣膺当年的普利策奖。他被“水门事件”揭发人伍德沃德称为“记者之父”,一生笔耕不辍,先后创作了二十多著作。关于朝鲜战争,他还有一本大部头叫《最寒冷的冬天》。2001年,他编撰了《和平年代的战争》,这本书被称为美国20世纪90年代政治和外交决策最权威的纪录。

    越战毫无疑问是20世纪美国最大的噩梦。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有无数的电影和书籍在描述和反思这场战争,《出类拔萃之辈》是其中最有分量的书籍之一。

    如果你对美国政治和越战历史感兴趣,它是一本必读书。它的作者是大卫·哈伯斯塔姆,美国传奇记者、作家和历史学家。他编撰的书《和平年代的战争》,被称为美国20世纪90年代政治和外交决策最权威的纪录。他还写过一本关于朝鲜战争的书叫《最寒冷的冬天》。

    《出类拔萃之辈》能让我们看到一群聪明人怎样把国家拖进一场凄惨的战争。这本书也是《财富》杂志推荐的75本商业必读书籍之一,它会入选是因为,人类社会的任何一个商业机构、社会组织,都可能出现聪明人办蠢事的现象。

    如果说,肯尼迪政府中,有一个人深知使用武力无法在越南取得胜利,那这个人就是肯尼迪自己。1951年和1953年,他曾经以众议员和参议员身份去过两次当时的印度支那,也就是今天的越南,那时候越南的抗法战争正在进行。法国人试图说服肯尼迪,他们会取得军事胜利,但他自己做了调查。肯尼迪去西贡最好的记者家里访问他们。最后,他得出了和法国官方截然不同的结论。

    好的对外政策,最重要的就是要经常不断地自我审视,因为世界在变化。一个国家内部对世界的认识以及对本国政治趋向的认识都在变化。五十年代初期,朝鲜战争正在进行,法国印度支那战争也正处于高潮,苏联阵营从表面上看还是铁板一块,麦卡锡主义的紧张气氛正笼罩美国,所谓麦卡锡主义,简单说,就是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指控他人不忠、颠覆、叛国等罪。

    民主党内部有人向肯尼迪提到,对华政策的荒唐局面应该赶快设法改变,肯尼迪表示同意,他说美国当时的对华政策是愚蠢的,但是现在改变不了,得等到自己第二届任期再说。而美国的对华政策又直接关系到对越政策。所以对华政策不改变,对越政策也不太可能改变。

    在那时的美国国内,依然是冷战意识主导,人们依然认为以苏联为代表的阵营是一个重大的威胁。丢失中国、麦卡锡主义的出现和朝鲜战争爆发这三件事的汇聚和交织,给美国国内政治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以美国国务院为例,在远东司,麦卡锡时代清洗了一大批人,只有按照最僵硬的反共标准处理亚洲事务的人留了下来。中国、朝鲜都是在杜鲁门这个民主党总统的手上丢掉的,同样作为民主党新总统,肯尼迪必须小心谨慎,决不能显示出自己的软弱。

    因此,旧的越南政策虽然行不通了,但让它在惯性的轨道上再待一会儿,对刚上任的肯尼迪来说是实用的选择。但今天回过头来看,作者认为,认为越南政策的重新评估可以等待,这是肯尼迪犯下的第一个错误。在这个局面中,肯尼迪犯下了第二个错误是他在几个关键的职务上选错了人。

首先是国务卿。肯尼迪最后找到的这个人叫迪安·腊斯克。他彬彬有礼、努力工作、深思熟虑、照章办事。人人都说他的好话。肯尼迪当时很满意,可是他没有想到,腊斯克能够平安度过动荡的年月,从不被牵连,这本身就说明腊斯克有问题。

    另一个典型的人选错误,是肯尼迪的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他很勤奋,而且也很聪明,在图表和统计数字方面有惊人的才能。然而,这个聪明人对这个职位来说是致命的缺陷。他对亚洲、贫困和美国内政都一无所知。他办事很有效率,但那是因为他完全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坚决要排除前进道路上的任何障碍,为此他会排斥别人,这些人有时比他更聪明、更克制。为了达到目的,他会撒谎,弄虚作假,他总以为这样做对事业有利,有正当理由,是为了对总统尽职。

    对于当时的美国来说,值得庆幸的是,坐在总统位置上的人还是清醒的。1961年肯尼迪就曾对幕僚表示,他对派遣美国军队到越南去并无兴趣。可不幸地是,总统最后采取了折中方案。他虽然不派遣军队,却同意派遣大量的军事顾问和后勤部队,总数高达1.8万人左右。这个方案的恶果是,每一方都认为自己赢得了辩论:鹰派觉得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效,可以更加努力推动强硬政策。

    然而,错误的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被纠正,美国政府反而更深地陷入越战,后续的发展证明,越南问题已经不能再仅仅被看作是美国需要面对的次要危机了。到了1963年夏天,肯尼迪对自己的信心和能力更有把握了。他也更加怀疑对世界许多地区动辄用武的传统观念。全国团结在他的周围。总统进入了黄金时期。总统认为,现在,他终于可以采取更新、更温和更有理性的政策。然而,遗憾的是,5个月以后,肯尼迪被刺杀,他死了。

    肯尼迪遇刺身亡后,副总统林登·约翰逊接任总统。在他的领导下,美国为什么会最终全面卷入了越南战争?相对来说,约翰·肯尼迪对国际局势具有真知灼见,也有远大的抱负,可林登·约翰逊并不是这样,他对于打造个人形象的兴趣远远大于做一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对于越南,林登·约翰逊只有一个想法:1964年底他需要参加总统大选,越南不能成为争论问题,让人利用它做文章。同样,为了竞选成功,他想确保肯尼迪的遗产,证明他的确配得上当肯尼迪的继承人。

    战争的机器开始逐渐运转起来,政府中已经没人有能力阻止悲剧的发生。1964年,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威斯特摩兰被任命为美军驻越南总司令。这又是一个不幸的选择。这场战争中瞬息万变的局面需要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真实的感受能力。但威斯特摩兰偏偏缺乏这种观察和感受的能力。

    1965年,美国开始执行以“响雷”为代号的轰炸计划。轰炸不能影响北越人,只会有助于加强这个政权的统治。而且轰炸会提高赌注,南越政权将更加依靠美国,美国将会受到国际上的强烈谴责。

    文职官员们不知道的是,轰炸计划其实是个无底洞:如果要进行轰炸,你就需要机场,如果有了机场,你就需要军队去保护,光靠南越军队是不行的。轰炸开始后,威斯特摩兰就已作好准备引入地面部队。因为一旦有地面部队进入越南,从此真正说了算的就是军方而不是总统。

    驻越军事援助司令部小心谨慎地促成这种变化,他们没有一下子要得过多过急,以免吓坏白宫,使整个事情告吹。1965年底,时任国防部长告诉林登·约翰逊,他的将军需要增兵到四十万人,到1967年底,可能增加到六十万人。这将再也不是一场短期的、有限的战争了。林登·约翰逊这时候才感到了危险,但他已经无力阻止。

    1968年1月底,北越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春节攻势。超过8万的北越军队和越南共产党游击队对南越几乎所有城市发起了进攻。过去,他们一直在遥远的森林或稻田区进行战斗,现在,他们来到城市,出现在美国电视记者的镜头前面。千百万美国人民第一次看清楚了敌人的忍耐力、持久性和坚韧性。威斯特摩兰将军的信用彻底破产了,林登·约翰逊的信用也同样垮了。

公众号ID:xzms201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