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情怀|印土坯 文/韩前忠

 岚山诗话 2020-12-09

     站在岚山之巅,举目四望,湘江古镇与龙光宝塔尽收眼底,三水六桥,步云飞虹历历在目,远山崎岖连绵直奔八闽百粤,湘水绵水在山下汇为贡江蜿蜒九曲,飘然西去,车水马龙田园村舍,风景如画使人心醉神迷,宠辱皆忘,禁不住引颈高歌"风景这边独好"!


印土坯

人类从穴居、巢居演绎到屋居、楼居,历史悠久,岁月漫长。解放初期,以石奠基,以坯砌墙,椽檩摊顶,青瓦封盖,便为居住矣。故土坯为当时建房主流也。

印土坯,看似简单,实则复杂。

备好模具。模具者,长方体容器也。长一尺,宽五寸,厚四寸,无盖无底,可框孩肩。模板质硬而光滑,以凿凿眼,以锯锯楔,以刨刨板,以木套木,天衣无缝,以钉加固,不易松动,经久耐用,两端套有提柄,以便提放。一般为一模一坯,一模多坯者,少也。

选准天气。农者以动物表象、自然现象为依据,判断天气。如: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鸡晚进笼必有雨;扑地烟,雨连天…此况不宜印坯矣。又如: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蜘蛛结网天放晴…于是乎,农者抓住秋高气爽之良机,放心印坯矣。

平整印场。挨土割平未烂谷蔸,匀撒田面;牛踩脚印,猪卧泥凼,以锹填平;敞开田缺,以便排水,确保田面干燥。扫除一切障碍,便于印坯也。

翻土践泥。泥土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地取材,经济实惠,然必选粘性土壤,黄土最佳,凝固性强,小雨无损,干后坚固。选好土场,铁犁翻耕,露晒几日,灌水浸泡,水泡连连,恰为践泥之时。牵牛数头,牛随人转,循序圈踏,践至粘性如糍,人腿难拔而停。接着,泥粑翻面,露出生土,以瓢泼水润湿,再次圈践,并将稻草割为三寸长短,撒盖泥面,践入泥中,践匀为止。以草牵筋,不易断裂,坚硬耐磨矣。

印坯码垄。印坯由远至近,依序渐退,合理排列,既省空间,又利光照,更易点数。一凼泥,印坯数千,一人操作模具,两人负责上泥,操作模具者,三五人也。一架模具,配置一盆清水,一把草刷,印一块,刷洗模具一次,以便滑脱,坯亦光滑耐看。大力士两手同提两锄泥粑,一锄一块。印坯者手脚并举,泥进框内,连踩数脚,挤满四角,多则移出,少则不补(因薄坯有调节之用),用手拂平,画一椭圆,曰:观音脚印,大吉大利。印坯比赛,不需组织,自觉形成,既无裁判断定,又无观众加油,更无额外奖赏,乐趣无穷矣。凡参与者腰酸腿涨,热汗如雨,滴落泥框,汗香四溢,坯更光润,佳作也。快者日印数百,慢者略少,然一快三分假,其坯不如慢者实矣。尔若怀疑,抽模可证,坯角不满矣。印坯之泥,不宜过夜。过夜之泥,还原为土,难印矣。印坯完毕,只等日晒,少则三日,多则一周,方可翻晒。土坯四周,还需旧刀划割,既为修理,又为清理,易翻易干,不变原形矣。码放之前,必用锹锄筑数条略高田面、略宽坯长之平整土埂,周围取沟排水,以防水浸。坯垄呈南北向码放,通风朝阳,一垄一垄,间隔一米,垄如长龙,并驾齐驱,线条分明,其高一米许,盖上草被,以石压紧,不畏风吹,不惧雨斜。汝若马虎,水泡雨淋,倒塌为泥,不仅全功尽弃,而且有损风景亮丽。

印砖者,建房大事也。孰亦不敢怠慢,半日小憩一次,抽几下旱烟袋,饮几口古井泉,爱好东家,一人一碗甜酒糍粑或肉丝挂麵,为“过中”矣。午餐简单,弄几个菜,饮几杯酒,吃几碗饭,舒舒筋骨,壮壮肚皮,谈笑风生,干劲倍增矣。晚餐丰富,东家倾其所有,满桌美味佳肴,劳者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好吹牛者自夸曰:印坯机巧,唯吾聪也。不服输者对曰:力大无穷,孰敢比也。东家曰:皆有大功,辛苦也。尔一言,吾一语,争论不休,碰杯不止,持久之战,烂醉如泥则罢矣。真乃李白斗酒诗百篇,劳者斗酒逞疯狂耶。

土坯砌墙盖房,多快好省,几日告竣。以泥扶墙,清光垃圾,平锤地面,方可进住,土坯之功首当其冲矣。

如今,乡野山村,楼房林立,土坯房渐渐销声匿迹,虽古朴典雅之风味尽失,然古人之智慧犹存耶!理应载于史册,百世流传。

诗曰:

择定多晴粘土反①,

露晒三日灌水淹。

水土交融冒鱼泡,

人牛混践转环圈。

泥团入框脚为夯,

坯块叠垄形若鞭。

盖草压石防风雨,

砌墙建房绣画娟。

注①:翻转的,颠倒的。

     作者简介:韩前忠,湖北大悟人,1955年3月出生。中文专业,中学教师,爱好书画写作,不少诗文载于省内外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