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落后百余年的组织管理水平(系列之三) 1.3下.mp310:30 来自张宇华 1、为什么直观感受中,人性那么的'恶'、'理性经济' 2、高维组织管理 3、人性本恶 or 善? 4、小结 3、人性本善 or 本恶? 3.1、基本人性 那现代管理学如何看待人性呢?虽然有那么多的理论,每种理论之间或多或少有所不同,但基础认知变化并不大,下面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个观点表述一下: A、多数人都是勤奋,积极向上,希望有所作为的。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还会主动寻求责任。这跟低维认知截然相反; B、只要管理环境合适,工作可以如同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这一点就是认识到了管理方法对员工工作状态和效率的影响,只要管理方法适当,营造出合适的管理环境,员工就可以轻松自然,甚至开心愉悦地完成工作。这也跟低维认知截然相反; C、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智慧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性。也就是说,人性中存在巨大的可以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低维阶段只把员工当机器和牲口。 这些研究的结论,全部与低维认知截然相反。这些对企业非常积极的基本人性不仅客观存在,而且需要释放,想压制反而会出问题。低维阶段因为管理方法的南辕北辙,努力压制这些积极因素,结果释放在了与企业的对抗上,而高维阶段则是加以激发和引导,释放在了工作中,成就了企业和个人的共赢。 3.2、善恶决定于管理环境 虽然人性中存在这些非常积极的因素,但现代管理学非常明确认识到,员工的本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外部管理环境变化的。就以马斯洛分层需求理论为例,人的需求分为高低两个等级、五个层面。当管理针对的是低等级的经济利益、工作安全性等基本需求时,员工就会激发出很多看起来'恶'的'理性经济'行为,但那只是出于趋利避害的自我保护,是对外部环境的应激反应,无关善恶。 比如当下中企普遍实施的管理方法,几乎全部是针对经济利益和工作安全这些低等级的基本需求。这种管理环境下,无论薪酬高低,也无论奖多还是罚多,员工必然会激发出带有深深恶意的自保行为。这种针对低等级需求的管理方法,不但不会促进企业发展,反而是推行的越彻底、越严格,负面效果就越严重。 这就是一些中企自从所谓的'提升'管理之后,管理状态反而持续恶化的根本原因。之前看似没有管理的自然状态下,人性中的积极因素反而得以释放,可能并不充分,但依然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所谓'提升'后的管理方法,无一例外是针对低等级需求开展的,不但没有保住积极因素,反而激发了负面因素,导致'胜在经营,败在管理'成为普遍现象,即便是当下盈利良好的中企仍然存在这方面的困扰。 当员工的低等级需求得到保障时,'恶'意就会明显消失。而高等级需求得以激发和满足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进取心、责任感和创造力,同时精神状态是愉悦而带有善意的。高维的外企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们就是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尽可能激发员工的积极能量,并引导释放到工作中,同时获得员工浓浓的善意。是企业更高效、更持续盈利的最优方法。 普遍性来说,员工在不同的管理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差异可以大到善恶的两个极端。也就是说,员工表现出的善或恶,是与管理环境相对应的。完全没有缘由的善恶表现都是非常极端、少见的。这方面,中国的古文中也早有提及,比如'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穷山恶水出刁民'、'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说的都是外部环境对人善恶的激发。 3.3、善恶导致的工作状态的区别 人在处于'善'、'恶'的不同状态下,不仅仅是精神状态差异很大,工作能力的表现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以前管理学这方面的研究都是依托心理学和行为学的支持,概念抽象不直观。近年来,随着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清晰的佐证,对中企普遍是理工直男的领导者来说,理解难度小很多。 生物学研究表明,人在焦虑、愤怒、紧张的'恶'的状态下,会释放大量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同时血清素下降。这将导致人血压升高,注意力难以集中,并产生厌倦感,变得易怒、疲劳、焦躁不安,情绪波动大,还会出现不必要的攻击性行为,甚至会引发抑郁。进而严重影响解决问题的能力,抑制创造力。人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还会对身体健康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诱发多种疾病。 也就是说,人在'恶'的状态下,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下降,表现出的是恶劣的品行,暴躁的脾气,较差的能力,极低的创造力,外加多病的身体。而这正是中企当下推行的各种管理方法,努力把员工变成的样子。 而人在平和、愉悦的'善'的状态下,人体会释放多巴胺等化学物质,促使人精力充沛,做事专注,甚至长时间不吃、不喝、不休息也不觉得疲劳,人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都显著提高。而且,这种状态让人身心愉悦,甚至工作成瘾,这正是工匠精神的产生机制。 而中企领导者们看不懂的高维外企的管理方法,就是依据这个逻辑开展的,最终员工普遍是品行优良,性情温和,工作积极性高,能力强,很容易产生工匠精神,而与此同时是愉悦的身心。 高低维管理方法铸就的'善'、'恶'状态对比,一个是盈利低效还不稳定,外加恶意满满、健康堪忧的对立员工,事倍功半;一个是盈利高效、持续,外加善意浓浓,身心愉悦,与企业利益一致的员工,事半功倍。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4、小结 回顾一下本期的内容,所谓'性本恶'的'理性经济人',只是各种因素叠加下的一种错觉。想要正确认识人性,需要借助专业的力量,而这类研究早已成熟,实践应用也非常稳定。我们所需要的,只是肯睁开眼去看而已。 人性中存在大量积极的正面能量需要释放,而释放的效果完全取决于管理方法,可以达到'善'、'恶'两个极端,反差十分巨大。对企业的发展,既可以有力促进,也可以严重阻碍,相关的经验与教训都非常充分而明确。 处于低维原始阶段的中企在错觉的指导下,实施了南辕北辙的管理方法,激发了员工深深的恶意,不但没有带给企业正面效果,反而成了严重阻碍,重蹈了别人的覆辙。而高维成熟的管理方法充分激发了正面能量,并有效释放到工作中,实现了劳资共赢。 之前说过,管理学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就是研究怎么样提升组织效能,让企业高效、持续地盈利。所以,当看到那些外企提倡'以人为本',推行各种有温度的人性化管理,抵制996时,无需困惑。那些做法绝不是领导者脉脉温情的慈悲,更不是人傻钱多烧的,只不过管理学研究表明,那些人性化做法可以充分激发员工的潜能,提升组织效能,所以要推行;而996是效率杀手,严重影响组织效能,所以要抵制。 而且,从组织管理的进化历程就可以发现,只有劳资双方利益一致时,企业盈利的效率和稳定性才是最优的,有任何一方利益受损都会妨碍企业的发展。也就是说,现代管理学企业对员工的各种善意和福利,都是管理学发展的副产品,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企业更高效、更持久地获利,仅此而已。只不过天道无亲,不偏不倚,企业与员工利益是一致的,而不是对立的,不存在牺牲一方来成全另一方,而是共存共赢。这么说不够高大上,却是管理学最底层的根本逻辑。 撰稿:张宇华 校审:徐千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