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生与国家核心期刊沾边吗?请欣赏~~我学生的作品

 讲地又讲理 2020-12-09

  

     编者按:此文已发表于国家核心期刊《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年第11期。小作者万策是我现在教的学生,他喜欢地理,热爱还生活,善于观察,有一个永远做不完的地理梦。此文以游记的形式,记录了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景观。文中渗入了大量的地理知识——从地理的角度解释地理景观的地理成因,同时也融入了一些青春色彩——倡导年轻人走出家门从多角度感悟和观察生活。——特别说明:本文已入选青岛市精品课程。



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记

万策/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

题记:山东省青岛市即墨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即墨市区以西4公里处,居我家约20公里处。1994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即墨市马山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浅剖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硅化木及古生物化石等地质自然遗迹。

2017年7月11日,恰逢小子生日。向父母提出游览马山地质公园的想法,父母很支持。于是,准备妥当,欣然上路。父亲驾车,一路向北,直达马山。

我们自南入口北行景观大道,两侧雕塑广场、石柱广场、童趣广场等特色休憩点,我们在大夫广场驻足,向北放眼望去,即墨大夫的雕像静静的矗立在山脚下。那位被齐威王“封之万家”的名士身后不远处,便是主峰马山(海拔233.1米),西峰大山(海拔211.1米),两峰对峙而望,中间则是较为平坦的鞍部,因其“两头翘中间平”的整体形状酷似马鞍,故又名马鞍山。

告别即墨大夫,西行。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树林,法国梧桐夹道欢迎,碧桃、垂丝海棠散落其间,遍地是斑驳的树影,漫步其间步子不觉轻快起来。此三树均属落叶乔木,喜光喜湿。在光照充足、气候湿润的马山(年平均气温12.2摄氏度,相对湿度最冷月平均64%),自然也就生长的郁郁葱葱,充满生机活力。沿路逶迤前行,越来越多的落叶乔木密植于路两旁,季夏之日,万物并秀,大量植物因蒸腾作用而产生水汽,使得空气中氤氲着一抹淡淡的雾气,若隐若现,若即若离,却也为这炎炎夏日平添了几分清凉与可爱。

我们在林荫石凳上休憩了一番,便重新翻开地图,按图索骥。“马山石林?”我小声惊呼道。怎么可能,在北方地区,也会存在南方的岩溶地貌吗?可即使存在,马山的降水量(年均776毫米)也达不到要求啊?石林一说,从何而来?怀着满腹的疑问,我们继续沿山势登高前行。终于,在马山西南坡之团山处,我看到了那片神秘的石林。赤褐色岩石连成一片,宛如堡垒的坚固外墙,石群中有四方柱状节理,呈四棱或五棱状的单根柱体,单株截面约1米,高约30余米,厚约30米,跨度大150米,一株株排列紧凑,笔直挺拔,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又像参天古树,傲然风中。驻足考证,观看景观介绍,方知此马山“石林”,而非云南“石林”——马山石林是1亿多年前由火山岩浆冷凝而成,该柱状节理石群由无数根直径在一米左右、呈四棱或五棱柱状的单个柱体紧密排列组成,远远望去,酷似“石质树林”。目前在安山岩中,发现此柱状节理在我国尚属首例。据说,从规模和科研价值上,都可与世界闻名的英国玄武岩柱状节理“巨人堤”和美国响岩体柱状节理“魔鬼塔”相媲美。

感慨之余,脑现灵光:安山岩应属于喷出岩,喷出岩的典型特征应有气泡,而此处岩石,看似坚硬致密,没发现所谓的“气泡”!?正疑惑间,父亲叫我,问他脚下的石头里怎么有个“窝”?见此景观,我哈哈大笑,真是神人天助——此乃我所寻的“气泡”也。

作别石林,继续上行,来到硅化木化石博物馆。据考证,早在一亿三千万年前,马山地区曾是“古莱阳湖”的一部分,区内林海茫茫,受地质作用影响,大批树木湮没于地下,年深日久形成化石。我有幸目睹了1983年发现的这块重约2吨、长6米、粗端直径70厘米、细端直径60厘米的南洋杉木化石,她静静地躺在地下,树干整体有横断纹理,断为12段,纹理明显,年轮清晰,不断的向游人讲述着久远的历史。

一路登高,一路赏景。不一会儿,我们就达到了马山与西峰大山之间的鞍部。向东望去,在马山极顶东麓,长达几百米的“接触变质带”映入眼帘,她像一条“黑色的长龙”将火山岩与沉积岩截然分开,下层岩石具有层理特征,应为沉积岩;上层岩石应为火山岩。二者中间则是接触变质岩带。

观此景观,疑惑顿生:同一断面,上为火山岩,下为沉积岩,中间为所谓的“接触变质带”,怎会生成如此奇怪景象?而且沉积岩均在地势低洼处沉积,此处沉积岩为什么位于山顶附近?心随思动,我马上调动所学地理知识,冥思苦想一翻,顿悟释然:该地原为沉积岩,后周边火山爆发,岩浆入侵其上,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部分沉积岩变质而成“变质带”,后经地壳运动抬升为山,再经世人的开山采石,出此断面。

健步而行,顷刻间就到达了马山峰顶的观景平台。在观景平台上极目远眺,向东望去,崂山山脉体量庞大,在远方巍峨矗立。马山主峰海拔不高,仅有233.1m,和崂山乃至华夏大地的其他名山大川比起来,只是个小个子,但是在周围的平原地带中,却有种雄霸一方的气势。向西南望去,来时路上经过的村庄屋舍都一览无余,农田房屋星罗棋布,远处的城市在阳光下也熠熠生辉。视野极远处,隐约可以望到海,胶州湾大桥如蛟龙出水一般的身影架在空中,在落日的余辉中熠熠发光!观此美景,感觉心情舒畅,不虚此行。

感谢马山之旅,她让我见识到了自然地质之奇伟瑰丽,她让我认识到书本之外的地理,她让我意识到美无处不在、知识无处不有!马山虽小,世界很大,有太多的美景等着我们去欣赏、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