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难忘怀的得胜村(一)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0-12-10

本文作者:李秀英


永难忘怀的得胜村

今年7月20日,孩子们从外地回来,说要去辉腾锡勒草原看赛马。全家人欢乐地上了路,当车路过得胜村时,我们想回村看看。从远处望去,村子焕然一新,房屋整洁亮丽,墙外面粉刷得非常引人注目。我们进村子转了两圈,全村只有五户人家共七个人,而且还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人全出去打工或陪孩子去了。

这时我不由想起六十年前第一次来得胜村的情景。1960年,我从科布尔西门外三义兴村,考入八里地外的得胜学校读小学(五六年级)。当时正是粮食紧缺、吃大食堂的时候。我们共16个上学的孩子,每天早上5点去食堂领上半斤熟土豆,2两炒面,还有两个鞋底那么大的菜饺子,这就是一天的饭。在上学的路上男生就把土豆和炒面吃光了,到中午,吃着菜饺子,喝点凉水,就这样读了两年书。

到1962年7月毕业,考入科布尔一中,开学报名学费和书费共计十块钱。母亲卖鸡蛋得了三块钱,卖了一只鸡一块五,也不够学费,又和村里的亲朋好友借了三块五,总算报名了,我被分到34班。学校离我家很近,听到打预备铃去也不晚,那时我不知有多高兴,每天把家里的活儿干完,就赶快去学校上课。就这样到12月,母亲病了,让我请假照顾弟弟妹妹,做饭,伺候母亲。后来父母亲和我商量说:“孩子咱不要上学了,识几个字就行了,能认个工分卡就行,就算读完这学期,下学期也不能继续了,一来没学费,二来家里没劳力,口粮也领不上,就靠父亲一人劳动,累死累活,也养不活六口人。”再加上母亲有病,弟妹没人照看,我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学校、老师和同学。当时我非常难过,不知哭了多少次,每当看到同学不敢抬头,好像做错了什么。班主任老师多次去家里做工作,让我继续读书,按旁听生,不收学费,可我还是主要劳力,除了打扫家还要做饭挣工分,就这样我失去了上学的机会。

1963年,我经人介绍嫁到得胜村一户农民家做媳妇。这里是得胜公社所在地,有卫生院、信用社、供销社、兽医站、学校,还有得胜大队部,气氛活跃。虽然是农村,房屋整洁干净,环境优美,干部和社员一起训练做操。基层民兵练武打靶,每人发一支步枪,10发子弹,早起晚睡,其乐融融。这里有我的老师和同学,每天和大伙一起出工劳动,有说有笑,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当年就选我为大队妇联主任。得胜村共有20多户人家,非常团结,谁有困难,大家帮忙。盖房子、娶媳妇、办丧事、孩子上学缺钱,都主动不计报酬尽力帮助,村风好,从没有打架、说闲话的现象,对培养孩子上学都很重视。

1964年,全国开展“四清”运动,12月“四清”工作队进村,大队部设在大营子大队,带队的是乌盟盟委书记赵军。我们大队是冯云、翟英、大老刘、李仙秀和小王。工作队的同志一进村,首先就是访贫问苦,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社员打成一片连成一块,帮贫下中农挑水、打扫院子,给社员讲政策、学文件、学“双十条”,一块打篮球、唱歌。“四清”主要是清政治、清财务、清仓库、清组织。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开会学习,分组讨论。亮思想,谈认识,主要给干部和“四类”分子提意见。


“四清”运动开始后我们每天都特别忙。一天夜里开完会回家,我五个月大的女儿找不到了,煤油灯打到地上也找不到,只听见大口的出气声,但翻遍被褥也不见人。我心想孩子肯定是给蒙死了,就放声大哭,边哭边找。当时的工作组正住我们隔壁,听见哭声赶过来。老翟拿手电筒照见地上说:“那是什么东西?”我赶快下地看,孩子头钻进柜子底下出不来了,我把孩子抱起来,哎呀吓死人了,满脸是血、鼻涕,和地上的泥和在一起,看不出人样子了。抱起来也不哭,我以为死了,就放声大哭。这时工作组的冯云抱过孩子就往卫生院跑,当时正是曹瑞峰医生值班,他说:“不要哭,没有死。”但还是叫不醒。曹大夫用针在孩子手上扎了一下,她哇地一声沙哑地哭了,大家这才放心了。从那以后,我和婆婆每晚有一个人去开会就行了。到1965年1月,政策放宽了,又加了3条,成了23条,主要是对干部不能“逼供刑”,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干部承认错误,积极退赔,则还是团结的对象;“四类”分子只要守法,服从改造,积极参加集体劳动,没有反动言论和行为,都是团结教育的对象,不能一棍子打死。

快过春节了,工作队的同志和我们一起排练节目,办“喜迎新春”联欢晚会。节目有二人台,还排了小戏《提倡晚婚》,由工作队李仙秀、小王,还有我们村的秀林和我。演出时社员们都兴高采烈地去观看,一致赞扬工作队和我们是一家人。四月份我们一起种了友谊树,每人保种一棵,成活率很高,到次年就是一片绿油油的小树林了,我们经常去那里散步、锻炼身体。

“四清”运动结束时,选拔了一批运动中表现好的、群众基础扎实的人火线入党。我就是在1965年5月2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工作队组长和我谈话,说要带我和他们一起去搞“四清”。由于孩子小,没人照看,家里人不同意,就留我在村里当了政治队长兼大队妇联主任。我带领社员们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学习文化。我们学习毛主席语录,学习“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我还帮助妇女同志们解决生活问题。就这样,忙忙碌碌的生活过得非常愉快,大家都很齐心,想让自己家过得更好,也想让得胜村更好。




文中摄影:婷婷

该文作者1946年出生于内蒙古察右中旗,退休前工作于中旗农业发展银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