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0-12-10

本文作者:李永胜


如果有一天没有了太阳,地球上的人都会不习惯,甚至会活不下去,世界将会变得漆黑,一切毫无生机。

有一天,父亲突然走了,我的世界,从此一片厚重的灰色,阴暗无边!

2020年初,整个社会笼罩在疫情的阴霾下,我过完一个沉重且又悲伤的大年,踏上了集宁通往北京的高铁。生活就像这列高铁,不到终点不会停止,而抵达终点后,又会是下一段行程的开始。你可以喜欢这段旅途,也可以苟且,却无法改变最后的终点。车窗外是连绵起伏的群山,昏黄而杂秃,我仿佛看到每座山上都有一群羊,一个老人夹着羊铲,抽一支烟,默然地走过来,再走过去。朦胧中,又想起了父亲的音容笑貌、点点滴滴。

在我很小的时候,村里还没有通电,当时是有个赶着毛驴拉着板车的老汉,隔一段时间就会来村里卖煤油。他一来,我会赶快拿四五个鸡蛋,去换一瓶煤油,这是家里晚上照明用到的能源。那盏煤油灯,是我记忆中永远挥不去的光,尽管很微弱,但是照亮了我的眼睛和心,照亮了父亲和母亲的脸庞。现在仍旧记得,那盏灯下,父亲被风沙洗礼过的刚毅脸孔,鲜活而慈祥,无畏而厚重。刚上学的时候,父亲在油灯下教我写作业,“化”字组词,我组“化了”,父亲当时就纠正,告诉我这个很没文采,坚持让我改成了“文化”。这件小小的事情,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中,我那时可能不懂什么叫文采,但的的确确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件事情,既然要做,就做得有水平。

父亲经常在煤油灯下,拿一本小说,我印象中有《呼家将》《杨家将》《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说岳演义》等等诸如此类,给我们叙事般地读小说,听着小说里的人物斗争和情节跌宕,我们兄妹三人和我妈依偎在炕上那盏煤油灯下,一家人有说有笑,仿佛融进了小说的人物中。现在想来,那是多么温馨而享受的画面,日子是苦了一些,可是父母在,家在,一家人乐在其中!可是现在,那样珍贵的场景,此生不会再有,永远凝固成了记忆中的一个缩影,令人幻想于欢乐之余,沉浸于无休止的痛苦之中。

顺带说一句,父亲是那时候的老高中生,写一手特别漂亮的字。他为人实在,心灵手巧,更是人世间罕见的耐吃苦人。现在想想,一个读书人最后以种地为生,而且种了一辈子地,跟土地、牛羊猪鸡狗打了一辈子交道,这算不算从头就是一个悲剧!

父亲会做土建营生,在我七八岁的时候,他去街上帮一个亲戚装修房子,那时候上街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一种奢望,当然,父亲就带上了我。有一天晚上,听到外面有鼓匠的声音,父亲一生最爱热闹,就领着我出去看看。那天晚上夜色很黑,职中附近都是狭小的街巷,我拽着父亲的手,穿过了好几个街巷。回来的时候,没人、夜黑,我害怕地抓着父亲的手,心里突然有了依靠。因为小小年龄出远门造就的没有归属感,让我第一次觉察到,父亲是我这一辈子的大山,他的手骨感有力,除了干活,还会牵着儿女前行。

在我九岁的时候,村里通了电,从此告别了煤油灯的年代。这时候,村里开始兴起了看电视,这个新奇东西的兴起,没过多久,村里好多人家都买了电视。有一段时间,父亲出外打工。回来的时候,用绳子背着一台长虹电视,还带着天线。可以想象我当时的兴奋,在小学门口看到父亲和电视机,激动得跟飞起来一样。记得他当时穿着白半袖,还带着打工的行李包。多年之后,我大学毕业,踏入社会,方知出门人的不易,带着行李包,还要扛那么大的一个电视,然后坐客车回老家,可是他浑然不觉辛苦,最终只为了给他家里孩子和妻子一个惊喜。人啊人,你为何独苦了自己!

人这一生,无论什么时候回首往事,总觉得昨天刚刚发生一样。

我上初中的时候,感觉没怎么准备,就已经告别小学了。刚开始,我去一个乡里的初中去读初一,当时开学的时候,父亲在外打工不在家。开学两三个月,他回来了,二话没说,直接开农用时风三轮车,去那个学校把我接回家。理由是,教育不同儿戏,乡里的中学教学质量不好,一定要送我到街上的初中,街上的教学质量更好。可是等街上初中开学的时候,他又去打工了,母亲把我送到街上。捎带说一句,当时去二中还得托关系,正在找人找关系之际,我初中的恩师加伯乐——赵宏老师找到了我,最后我去了职中,圆满度过了三年的初中生活。这一切得益于父亲,关键节点,他知道子女教育的重要性。而我,似乎之前的心思里,从来没有觉得父亲重要,没有感受到这一份不可或缺的父爱,浑浑噩噩,不孝前行。

我也算没有辜负父亲对我的期望,初中学习时披星戴月,当时就想着优异成绩可以给日夜操劳的父母带去心灵的慰藉。眨眼间,中考完毕,高中开学。我的成绩可以去集宁一中宏志班,这是个要求学习成绩优异、家庭贫困、且只招50个人的班。但是,政策归政策,没有关系好多事情还是办不成。申请的那天,起了个大早,父亲骑摩托载我去到旗里办事的地方,但是人家告诉我们,指标已经用完了。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一筹莫展了,这时候正好遇到一个远房亲戚,据说在里面当领导。他让父亲等等,进去一会儿,帮要了一个指标出来。真是吉人自有贵人相助,就这样,父亲帮我争取到了入学宏志班的资格。至今记得他回家兴高采烈的神情,高兴得像个孩子,手舞足蹈。

三个孩子的家庭,一直比较困难。开学之前,他骑着摩托带着我去挺远的一个村里,向亲戚借学费。我将要去集宁一中宏志班念书,所以父亲很是自豪和骄傲,他每每跟人聊起来,总是无比快乐。借完钱返回来的时候,依稀记得有一座特别陡峭的山,父亲骑着摩托载着我,天色全暗,下坡一个不小心崴倒在地。父亲不顾自己身体,奋力垫在摩托下面,只因为担心把摩托碰坏了。这个场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心疼、怜悯、悲哀,都无法表述我当时的心情。

回到家里,已经不记得因为啥原因,母亲对着父亲一顿骂。印象中,母亲对父亲的骂,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两人吵架也是跟喝水一样平常。我一度以为,父母这是有仇了,只是为儿女将就了一辈子。然而父亲走了之后,母亲悲痛欲绝,我才发现自己看到的只是表象,他们心里都深藏着对方。这世界上,如果说有一个人最理解、最关心父亲,那一定是母亲;如果说一个人最理解、最关心母亲,那一定是父亲。而作为儿女,我们不需要处理家庭琐碎和矛盾,所以我们不能切身体会过日子的那份艰辛。而我们对于父亲和母亲的关心,更不及她们对我们关心的万分之一。日日月月年年,年年月月日日,曾以为天长地久,万不想转瞬即逝,这是生活的通病,也是人类的悲哀。

高中入学和大学入学,都是父亲带着行李,送我入学,每次他都特别高兴。我能体会到他那种自豪,自豪之余,我又感受到心酸。高一办完入学手续,父亲晚上带我住到一个亲戚家里,他看着人家的楼房,感慨道,这么干净的楼房,跟古时候当官的府邸一样,咱们甚时候能有这样的住所。言语里满是向往和憧憬,我迄今记得那句话,以及他当时说话的神情。在我结婚之前,已经在呼市有了几套房子,其中一套专门买了一楼,想着让父母住,可是家里种着地、养着牛羊,老俩口还惦记给我哥哥买房子、换新车,迟迟不肯搬家。直到最后也没能如愿,不知道该说什么,生活有时候就像一个死结,拼命地去解开,却只是徒劳。也就在我结婚的时候,父亲终于找到人看家,来呼市待了三五天,也就仅仅的三五天。我终究还是没能让父亲享几天清福,连住楼房这一个小小的愿望也没有达成。无话可说。

拿到内蒙古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父亲几乎每天都要看一次。中午和晚上割地回家,总要拿出来看一看,逢人也要聊一聊。大学报名,那么炎热的天,父亲送我入学,面对大学校园,他显得茫然和一无所知,甚至找不到报名的地方。我一边抱怨父亲什么作用都不起,一边自己按着报名流程办理,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自己正在长大,需要独自承担一些事情了,却没有注意到,与此相对的,父母正在渐渐变老。我忙着走流程,他跟在我后面,炎炎的阳光下,皮肤更显黑暗和沧桑,我去超市买了瓶凉啤酒,让他去内大理工楼旁边阴凉的地方待着等我。还记得我办完事情去找他,他穿着粗糙白半袖,蹲在那里,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一个穷学生的父亲,他更不易,而我能做的很少。事后他告诉我妈,看到我的大学宿舍,他很高兴,我住上楼房了!我想那一刻,他是高兴的,但我听了,心底却是一阵悲凉。

然而,正式入学后,我对自己考取的大学不满意,心情烦躁、低落,不好好学习,后来更是借酒消愁,经常烂醉。假日回到家,看到那些没完没了的农活,看到劳累的父母,我的心情更糟。我像疯了一样,大声顶撞父母,经常跟父亲发火,这让我一直无法原谅自己。父亲啊,如果有来世,无论多么辛苦,我愿意陪在你身边,默默陪你一起承受!

大学毕业,我度过三年黑暗的时光,酗酒、惹事、赌博,内大毕业,却和一些社会的混混走到一起。直到2014年,我去了北京,遇到了我现在的爱人,我的生活和工作开始有起色。2017年的时候,我领对象回家,父亲繁忙中特意梳洗了一番、推了头,穿着整整齐齐的半袖,老早在村口徘徊,等着我们回去。这个场景,成为了永远的记忆、挥之不去的痛。

2018年的时候,我和对象回老家领了结婚证,那是幸福的一天!当天回去,父亲依旧在路边放羊,其实他是在瞭着我们回去。他是非常高兴的,每逢儿女们有好的事情发生,他会高兴地胜过儿女。这一年我办了婚礼,婚礼上,父亲染了头发,穿着整齐,还进行了一番简短的流畅而憨厚的发言,这一切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婚礼上,看着父母,我的泪直接涌了上来,但我同时觉着幸福刚刚开启,往后还会有大批的惊喜带给父母。谁知,幸福居然是这么短暂,让我措手不及!

2019年春节,由于我媳妇儿难以忍受农村老家的生活,为了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个大年,我和媳妇在大年二十九去了呼市过年。这是我这辈子做出的最愚蠢的行为,和父亲的最后一个春节,我却没有跟他一起。我是一个不孝的人!

2019年9月,晴天霹雳,一切不可挽回,一切都太晚了,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我回去的那天晚上,家里的猫从里屋转到外屋,晚上睡觉的时候,挨个在枕头和被子边来回走窜,进进出出,在寻找那个熟悉的人。

2020年,又到了过年的时候,但是家里少了一个人,少了一座山。过年、扫院、吃饺子、接神、堆旺火,这些个熟悉的场景,让我再也无法控制,眼睛湿了又湿,一个人跑到东边的房子里放声大哭。

回到北京,媳妇儿看我苦闷,叫我出去转转。我骑车从北京二环绕起,路过各个公园、路过天坛、路过天安门、故宫,路过所有曾经想要带着父亲去的地方,泪水轻轻划过心头。我已经没有了机会,父亲已经走了,我终究没能带他来北京转上一转,所有的场景和情形,都只是我脑海里一厢情愿的幻想。

日子还在继续,太阳东升西落,人们意兴阑珊,每逢上下班、睡觉的时候,那一幕幕就会不断在我脑海里浮现,伴随着想念、悔恨、心痛、回忆,漫无目的地在世界上游荡!

父亲,他一直没有离开,只是换了另一种形式,活在我的心里!那边没有劳累和烦恼,只有宁静和安详,儿子我负债前行,我们一家人终究会再次相聚!

父亲与母亲

谨以此文,给我永生的父亲,他一定能感知得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