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友会 今天I导读:2018年,中医书友会举办了第一次经典诵读——《伤寒诵读》,每周两期,持续更新了一年,很多书友陪伴了我们一年,感谢你们的坚持。 今年,咱们正式开始《金匮诵读》,每周两期,我们一起记诵《金匮要略》。你,愿意加入吗? 一年时间,灵兰陪你背完《金匮要略》
(十)此二条瘀血之见证。胸满者,血瘀而气为之不利也;唇痿、舌青,血不荣也;口燥欲漱水者,血结则气燥也;无寒热,病不由表也;脉微大来迟,血积经隧,则脉涩不利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外无形而内实有滞,知其血积在阴,而非气壅在阳也,故曰为有瘀血。 (十一)如有热状,即烦满、口干燥而渴也;脉无热,不数大也。有热证而无热脉,知为血瘀不流,不能充泽所致,故曰此为阴伏。阴伏者,阴邪结而伏于内也,故曰当下。 (十二)此但举“火邪”二字,而不详其证。按:《伤寒论》云: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又曰: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圊血,名为火邪。仲景此条,殆为惊悸下血备其证欤。桂枝汤去芍药之酸,加蜀漆之辛,盖欲使火气与风邪一时并散,而无少有留滞,所谓从外来者,驱而出之于外也。龙骨、牡蛎,则收敛其浮越之神与气尔。 (十三)此治饮气抑其阳气者之法。半夏蠲饮气,麻黄发阳气。妙在作丸与服,缓以图之,则麻黄之辛甘,不能发越津气,而但升引阳气;即半夏之苦辛,亦不特蠲除饮气,而并和养中气。非仲景神明善变者,其孰能与于此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