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海英丨读焦爱民老师《心直别口快》有感

 新用户6981V1ce 2020-12-10

       焦爱民老师又为读者奉献出了一篇充满睿智的实用性好文章——《心直别口快》。(点击链接可阅读原文)焦爱民丨心直口别快长期以来我都以为“心直口快”是个心不藏私襟怀坦白的好成语,但是通过拜读焦老师大作,通过焦爱民老师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这个成语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之后,我对这个成语开始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新的感悟!

         焦老师在文章中指出,好词未必好用,如果运用不当,用错了时间、地点、对象、事项,那么,好与坏、成与败就会发生转化,甚至会走向它的反面。文章中列举了大量典型事例来说明这种说法不仅非常站得住脚,而且指出只要学会正确运用,就能使之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强大口才利器。孔圣人在教导行事鲁莽的弟子子路时曾经讲过:“好直而不好学,其弊也绞”。在这里“绞”可以理解为刻薄,也可理解为急切而伤害人。

        有意思的是圣人孔子在这里讲的道理竟然与焦爱民老师讲的道理十分相近,可谓是不谋而合。但这绝不是说焦老师具有圣贤思维,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勤于学习与思考的焦老师深得儒学真传,与古人心有灵犀;二是说明,真理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2600年前的哲学思想对于今天人们的生活,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任何事物只要用一分为二的态度和方法去看待,就会发现其均存在使事态向善恶两个截然相反的发展方向的可能性,如何才能隐恶扬善扬长避短呢?

         文章中焦爱民老师告诉我们就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学会控制它、把握它,使其负面得到抑制,正面得到弘扬,力争使其向积极的方面转化。说话直爽在本质上是属于善性并非坏事,但它同时存在“绞”的隐患,如果不能够有效的把握正确的方向,抑制住“绞”的隐忧,好事就存在转化为坏事的可能,确保向善的正确做法就是一定要“学”。学什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住自己脱口而出的冲动,焦爱民老师在文章中主张改掉说话:“性子急,不冷静;欠考虑,随意轻率”的毛病,“要冷静思考,说话看环境、看对象、看影响,看自己说话的目的,还要防止说出易引起他人误解的话。

        而孔子将其概括为:“敏于事而慎于言”,由此可知圣贤殊途同归,二者异曲而同工,都开出了治疗口快的良方特效药。文章中焦老师谈到的许多内容都是社会上与人交往的成功经验,是经过无数事实验证过的语言技巧。可以讲是让读者在社会上取得成功少走弯路的诀窍。焦老师将这些华山论剑的秘籍,毫不保留的奉献给读者诸君,让大家“不劳而获”,可见他是一位胸襟宽广坦荡、境界高屋建瓴大德君子,其所发之议论才是真正的直人直言。

        古时”德”字就是一只眼睛上竖立一条直线,旁边是一条路,后来的人们在写”德”字时,在原来基础上把上面的一条竖线改成了十字路口,而在下面又加了一和心。这就是今天“德”字的演变过程。我的理解是:原始早期社会人与人关系相对简单,直言快语还是可行的,是符合社会道德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关系愈来愈复杂,社会矛盾与冲突也愈发激烈,简单直接、直来直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现实需要的情况下,社会道德规范也相应改变了,所以人们就把“德”字写成了今天的样子。

        总而言之,心直莫口快,说话慎重些,百利而无一害。

作 者 简 介

袁海英,供职义煤集团,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洛阳作家协会会员,洛阳诗词学会会员,《义马文学》杂志副主编,新媒体《行苇春秋》《义马文艺界》主编,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华语作家》签约作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