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景慧丨读袁海英《挖野菜》(徐双丽朗诵)

 新用户6981V1ce 2020-12-10


穿越时空的歌声

文/李景慧

挖野菜

袁海英

城里已然花事央,田间野菜正清香。

倾身不为竹篮满,吟醉春风入锦章。

读此诗,春风扑面,仿佛嗅到荠花蒲公英槐花榆钱随风摇曳的香味,记得儿时,母亲每将柳华榆钱杂以豆面,清蒸佐餐,那是我在美食中最先感觉到的春天。至今,那纯朴的柳笛,清澈的河水,银铃般笑声,每于午夜梦回,欣慨交心。

城里花已尽,田间野菜香,飞絮撩人,天阔风微,燕外晴丝。此时自己,恍如“延目中流”的陶渊明——“悠想清沂”


在温和的暮春,孔子他老人家语似春风,问众弟子理想,率直的子路气贯长虹,三年能兴四面楚歌之国家;冉求退而求其次,三年能予小国百姓之饱暖;公西赤则比较谦虚,说自己愿做宗庙祭祀中的小相;轮到曾点,曾点“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其实看到其“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从容散淡举止,就不奇怪后面他的志向了,于春风中我仿佛看到了舒缓如春风的曾点。难怪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记得小学时老师问我们志向,人人都奔着“大家”而去,我估计谁要有曾点这般志向,肯定会被老师骂死,便是有此等颓废想法估计也不敢说,如此看来,孔子他老人家真是可爱啊!时光荏苒,回头看那一众“大家”们,已泯然于众矣。

可“浴乎沂”真的颓废吗?不!我看到的是浩荡如春风般的精神世界。这股春风吹过九百年时空,同样是景物斯和的暮春,陶渊明老先生“偶景独游”,“延目中流,悠想清沂”,隐隐听到九百年前“闲咏以归”的歌声,无限神往地感慨“我爱其静,寤寐交挥”。这歌声,和“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的陶渊明先生完成一次超越时空的完美神交。
这歌声,让三千里外的张季鹰见秋风起而思吴江鲈鱼,这歌声,让贬谪海南的苏东坡,在蛮荒之地第一次燃起琅琅的书声;这歌声让困境中人看到缝隙中漏进的七彩阳光,这歌声,如甘泉流淌在千百年的时空,让人心中生出春色葱茏。

我觉得海英姐这首诗里,也在回响着二千多年前的歌声。如此,“倾身”又岂为“竹篮满”? “倾身不为竹篮满,吟醉春风入锦章。”  其实往深里说,“吟醉春风”也不仅仅是“入锦章”。醉翁欧阳修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如今社会热闹的很,人人都在刷存在感,貌似都很忙,一个热点出来,立刻淹没掉上个刷屏事件。浮躁之下,不堪入耳的《惊雷》居然大火,为了博眼球赚流量,有网站甚至有吃屎直播,如此无底线,对不起,不能再说,胃不舒服。可是,热闹之后剩下什么?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永远是用心的东西,比如二千多年前沂河边的歌声……


我们浮躁、我们纠结、我们烦恼……可有时,这些所谓的烦恼好比床单上的褶皱,拉一下别处也许便会迎刃而解。何不将眼光放远,心灵放空,感受一下温暖而纯净的春天?

感谢海英姐小诗,心灵霎那间净如草露,闭目,鼻尖萦绕春天的芬芳,耳畔传来二千年前沂河边的歌声……

作 者 简 介

作者简介:李景慧(一笛风),山东莱芜人。中国诗词研究会理事。《中国诗词》编辑,《中国诗词微刊》主编。

诵读简介

  诵读简介:徐双丽,就职于义煤集团宣传统战部 ,义马市朗诵协会会员。

声明:由于后台小程序赞赏功能有变化,文章的赞赏暂时发放给袁海英,但赞赏金还按投稿须知发给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