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案例督导 对于心理学这个庞大的体系,你可能踩了多年的坑而不自知。 听小明为你揭开心理学的神秘面纱。 引子 我看到一个学员提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确是我们上一次在讲的时候没有展开的内容,因为这个内容是挺难的,它涉及到了一个拉康流派的精分的内容。 之前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学过拉康的精神分析,对拉康精分也不太懂,拉康精神分析是比较深的,国内学拉康的人也有,但是学懂的人很少,因为拉康那种学科的体系,表达方式和一般的不一样,他的表达方式很晦涩。 至于他为什么这么做也说不清楚,可能也是一种保护,知识产权的保护,所以就导致很多人都学不太懂,再加上学他的东西都要有很好的哲学功底,其实对心理咨询师要求很高的,所以中国真正学懂拉康还是很少。 这个问题,为什么说它涉及到的一个拉康的内容?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之前讲过一个内容,用身体做能指的滑动,还提了几句话的。 大家可以把这句话先写在你的笔记本上,然后我们来一边回答问题,一边来讨论。 关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身体的表达和行为表达的区别,我们其实谈到了材料这两个字,在精神分析里面是有一些特定含义的,指的是精神分析工作的地方是潜意识内容,它一般不对人的意识内容进行工作。 过去认知治疗是不对潜意识进行工作的,行为主义是不对意识进行工作的,但是后来大家可能也看到了各流派之间的长处,所以就导致行为主义就和认知治疗开始有了一些结合,所以现在的认知治疗和行为主义往往就结合到一起了。 换句话说,也就是说行为主义也开始去动人的意识部分了,它就和认知治疗合在一起了,而过去的认知治疗只动人的意识部分,而不去讨论人的潜意识这块。 因为其实行为主义包括认知治疗都是不太赞同人的潜意识这些东西的,特别是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的大脑是个黑箱,意思就是你不可能搞得清楚人大脑里面产生了什么样的机制! 事实上我们上次给大家说,我们说弗洛伊德发现人的心理机制,第一个机制是压抑机制。 其实关于这些机制,因为现在心理科学没法对机制展开研究,就是我们没法去研究压抑机制是如何实施的办法,的确某种程度上讲是个黑箱,我们无法去研究它的机制如何展开,所以就导致像弗洛伊德的这些人的心理机制,这些东西到目前为止,学院派心理学一般也是不承认的。 你们也在学院派心理学书上看到,就是像压抑这些词汇,即使有,它所代表的含义和弗洛伊德所代表的含义,其实并不是一个含义。 那么说到这里之后,大家特别要警惕,在学习心理学里面很容易出现的一个大坑,就是概念的问题。 心理学不是一个统一的学科,你们一定要记住,如果说心理学里面有什么学科是统一的,那么心理学里面大概只有一种统一,就是精神分析内部可以算是比较统一,它有一些相同共同使用概念。 比如说只要是精神分析的流派,它肯定都相信潜意识,对吧?都有潜意识或者叫作无意识这个词。 无意识和潜意识这两个概念,其实它也有一些微小差异,但是现在大家慢慢用的,用久了大家就把差异就抹杀掉了,也就不再去仔细的分辨,无意识和潜意识有什么差异,把它看做是一回事了。 所以说不管是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还是弗洛伊德的经典心理学,还是后来的客体关系和自体心理学,但是我是把客体关系、自体和弗洛伊德全把它划到传统精神分析的。 因为在我看来,比昂和拉康才真是对精神分析进行的一些完全的大的革命和革新。 所以不管这里面哪个流派,至少有一件事他们是相信的,就是他们都相信潜意识,这是他们共同的概念。 然后弗洛伊德和拉康有共同之处,他们都相信力比多。而且弗洛伊德和拉康共同之处还在于弗洛伊德和拉康都同意,不仅有利比多,而且仍然把性的力比多看做是一个很主要的动力的源泉。 这是弗洛伊德和拉康之间的共同之处,关于不同之处,我们以后再给大家展开,现在先说相同的部分。 那么客体关系和自体心理学,他们也相信力比多,但他们相信的力比多已经不再是性力比多,他们相信的力比多,就是我们前两讲给大家反复讲的、关系驱力和性驱力之间的差异。 也就是说客体关系和自体心理学他们所相信的驱力系统主要指的是关系驱力,而不是一个性的力比多驱力。 所以虽然大家也用力比多这个词,但是力比多词的含义和大家所默认的范围是不一样。 那么学院派心理学基本上不承认潜意识这个词,学院派心理学这些年也展开了一些对所谓的潜意识词的研究,但是因为在学院派心理学里面,一个人嘴上谈潜意识,马上就意味着你不科学,或者叫做你不正统,或者叫做你不是我们学院派心理学的人该说的话。 你想想,如果我要是在上大学的时候、上研的时候,我论文答辩,我假如说冒出个潜意识,我这个论文很可能就通不过了。你就可见学院派这个是多么反感像这样的一些不科学概念,因为没法被测试,也没法被观察,没法被科学研究的概念,那就是不科学的。 我有一次参加一个学院派心理学的心理学会,有一个我们国家很老一辈的心理学专家,是留苏回来的,我国第一大的心理学大师基本上是留苏的。 我们国家在建国之前也有一些从西方学心理学的人,从西方学心理学的,比如说大家知道的朱光潜,当时在一九零几年的时候翻译过变态心理学的纲要,这里面主要就是弗洛伊德催眠的、弗洛伊德的变态心理学的、弗洛伊德的谈话疗法的一些很基本的,但是有一些很基础的概念。 其实那本书挺好的,是一九零几年已经在咱们国家就开始翻译了,那是中国算是最早的从西方引进的一些心理学。 后来从西方引进心理学,当然,随着留学生所以就一直都有,但是到了解放之后,我们的心理学就从苏联引进了。 但是在解放之前,其实我们从苏联也在引进心理学,只不过解放之前从苏联引进了心理学,它不都是用在大众的,它是用在军事政治的这些领域。 比如说那时候派到苏联去学习的,主要是比如说军队的一些重要的一些人,比如说你看大家知道陈庚这些都是在苏联学习过的,这些都是要学习最基本的和心理有关的一些内容,这是都有的。 那么1949年之后,我们整个教育体系全转向苏联模型,苏联的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还不一样,因为苏联它是为了证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心理学和西方经济学不一样的内容,所以苏联搞出了一套不一样的心理学。 我讲这点东西的意思,就是想让大家把这个心理学的轮廓梳理一下,所以说从49年之后,我们就开始学习苏联的心理学,苏联的心理学也不讲究潜意识,也一般来说也不讲究这些进行分析的一些东西,苏联的心理学他重点讲的是关于社会心理学,也就是在人数更多的情况下的一个心理学。 心理学的分类,大家得有一个基本的分类。 我们一般来说,如果用研究人数的多少来看,我们至少可以把心理学分成三大类。 第一类:个体心理学,研究个人的。 研究个体的心理学主要倾向精神分析,其实心理咨询各流派都是研究个体的。然后是还有西方的一些心理学,也基本上是研究个体的。 第二类:社会心理学,西方人也有社会心理学,但是在社会心理学里面,苏联研究的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苏联的社会心理学,包括像维果斯基,由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其内容用到教育心理学里面去了。 所以这些都是研究人数比较多的心理学,因为社会主义国家它针对的不是个人,它针对的是一个组织和更多的一些群体,所以社会主义国家心理学科都研究大样本的,就是一个社会、一个单位、一个组织这种情况。 那么这和西方的以个人为主的心理学就不太一样,这是一个差异。 当然西方也有一些管理心理学会涉及到一部分的组织,但是和社会主义的这种组织还是有差异。 第三类:群体心理学,这种心理学实际上创始人应该是勒庞,就是法国的著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民族心理学的人,他搞出这个群体心理学,但是他没有展开研究,他只有论断,就说只有命题论断,没有具体研究过程。 现在互联网时代,玩的全是群体心理学,所以可以把心理学分为三大类: 1.个体心理学; 2.较中型规格、中等规模的群体,社会心理学; 3.更大量群体,就是互联网心理学。 各流派区别非常大。潜意识这个内容是精神分析各流派都同意,那么拉康和弗洛伊德相同的,对于人的这些心理过程,拉康也相信有一个性的驱动力的过程,就是有性的力比多。 性的力比多做为一个动力系统,我从我的内心发出一个力比多,动力系统,然后向外,指向外界。 力比多指向内部可能会导致自恋。如果这个力比多指向的是一个死亡的客体,或者是一个丧失之物,或者是一个失去之物,他会导致抑郁症和自杀。 那么这个力比多如果指向的是某一个客体,虽然力比多都是指向外界,本来是挺好的,但指向外界时候,如果你发生一种现象,就是固着,你的力比多就具有很强的粘性。 这个粘性你们还记不记得,我上次说过口香糖,为什么用口香糖去比喻力比多?因为它具有一定的黏性,但这个粘性不可以过粘,如果过粘就像那种3M胶一样,就是最好的胶水,它粘上之后就脱不掉了。 如果这个人的力比多,它指向了某一个外界的客体,外界的一个东西,如果他脱不掉,就会导致更严重的情况,就是这个人产生固着,对关系,对外界的某个人产生固着。 像这种固着,弗洛伊德特别是客体关系流派,研究的力比多指向的是外界。 那么我们说的身体表达和行为表达差别在这里就能看出来了。 那就是如果我是一个行为的,假如说我是从性的力比多出来的一个动力系统,这个动力系统指向外在的某一个人,那么这是我的行为。 外在的某人可以是咨询师,可以是外界的任何一个人,这是我的性的力比多指向的外界的一个形式。 好,这就是我用行为表达了我的力比多的一个状态,这个行为一般我们说主要指的是人和人之间关系。这个行为表达,更多的应该是指的是人和人关系这个层面上。 那么身体的表达就不一样了,身体表达意思就是我的力比多,性的驱动的力比多,因为拉康讲的和弗洛伊德讲的都是性的驱动性的动力系统的力必多,我没有指向外界的某一个人,而是指向的是自己身体里面的某一个器官,用自己身体的某器官来承载了我的性的力比多能量。 那么这种情况下,拉康就说这个人在用身体作为能指,来表达他的某一种内在的心理能量、心理动力。 这样说是不是能理解了,身体的表达,就是我们平常经常说的躯体化。 躯体化在拉康看来就是一个语言本该表达的东西,如果用身体在说话,就是用我的力比多通过身体在表达,那么身体成为了一个能指。 那么本来如果我们一般来说,我们更愿意是什么成为能指?语言成为能指,没错,就是我说,你看我们有时候经常开玩笑说,我们说泼妇心理很健康,当然我没有任何性别歧视的含义,这是一个段子,大家要理解我说的意思,就说为什么泼妇很健康,因为她的语言已经把她的力比多的指向通过语言作为能指表达了。 那么语言作为能指,她就不停的说,说得很多,比如说通过压抑的机制,所压抑的这些在心里面的心理能量,这些东西可以通过语言做一个能指把它表达出去了。 所以你们可以看到语言可以作为能指表达,人和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作为能指表达,身体可以作为能指来表达。 还有什么?艺术。有人提到一个问题,就说艺术治疗帮助来访者将压抑升华,我就刚好把你们这两个问题合在一起给你们解答了。那么艺术治疗实际上就是力比多,通过艺术作为能指在说话。 那么你们想想这么多东西都想说话,都想把压抑的力比多把它表达出来,那很明显,语言表达无非就是骂人,伤害别人对吧? 还有一些如果要在语言表达里面加点幽默的东西,那就变成了黄段子。你看比如说相声、小品、像二人转、郭德纲那些相声,它都具有这种通过语言来转换力比多的方法,只不过它加上了幽默的效果之后就有了艺术的特点。 所以一般来说像这种相声艺术,就是我们做的像中国喜欢看的小品这些,它就具有了升华的作用,因为它具有艺术的表达,因为它有幽默的机制了,它不单是一个简单的语言表达。 简单的语言表达,只能是泼妇的水平,泼妇也能维持心理健康,只是她没有进行升华,她只是把这个东西直接表达出去了。 那么艺术它要升华,它把一个比如说性的压抑的力比多,通过一个二人转的好看的东西,或者是某一个相册里面的一个带点颜色的黄段子,通过这种方式就很好的就升华了,这也是一个方式。 那么你们可以看到这些表达方式里面,最差的可能就是通过身体表达了。 通过身体表达,代表你要拿身体来表达你心理压抑的力比多,身体是不是要承载心理能量?身体承载心理能量会导致什么结果?你们想想,身体承载心理能量导致的结果就是身体会有症状。所以最差的一个能指应该就是身体,当然我认为最好的能指可能应该是艺术。 因为艺术能指它升华之后,它不仅能够让自己很受到一个好处,而且它能够帮助其他人,对不对?你看我们都喜欢艺术,对吧?各种各样的艺术,我们都会每个喜欢艺术很不一样,但人都会从艺术中怎么样?获益,获益说明这个艺术,我觉得是各种艺术表达里面可能算是一个比较好的一种表达的方式。 好,这就是刚才我给大家所说的,就是所谓的身体表达,形式表达。它就是不同的身体作用、能指方式。 沙盘游戏实际上走的路线,你如果看作是一种艺术的升华,它还不是完全的沙盘游戏的核心,沙盘游戏的工作方式和我们前面所说所有流派的方式都不一样。 前面所说的所有的流派都是把潜意识里面的压抑的心理能量意识化,就是压抑的冰山底下的心理能量走向意识的过程,这是基本上除了沙盘游戏这类治疗以外,它的治疗的通道都是从地下往地上的通道。 那么沙盘游戏这一类的治疗,它是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传承下的,虽然它发明者不是荣格,但荣格也玩过那种类似于沙盘的游戏。 沙盘的发明人卡尔夫,他的整个理论背景很多人不知道,很多人以为沙盘游戏的理论背景是荣格搞出来的,它不是这么简单。 它的理论背景背后,实际上就是所有的巫术、迷信,宗教,所有仪式化治疗,实际上才是沙盘游戏治疗的理论源泉。 这条治疗通道和弗洛伊德所述的治疗通道是相反的,这就是为什么荣格会被弗洛伊德开除出去的原因。 因为荣格的治疗通道的方向变了,你们可能很多人都学过沙盘,但是可能从来没有一个老师给你讲沙盘游戏的治疗通道和精神分析不一样的,和传统精神分析是完全相反的通道。 你如果不明白这一点,你们做精神分析,从思路上就错了,我估计你们很多人在做沙盘的时候,以为沙盘的治疗通道是把潜意识内容意识化的过程。 不是的,沙盘游戏的治疗通道,也不是艺术治疗。 为什么?艺术治疗指的是把我压抑在冰山底下的心理能量,通过一种方式把它表达出去,所以要主动找能指。那么艺术就是一个能指的方式,艺术作为能指,就把我的心理能量就就升华了。 这个通道,因为艺术也是可以被我们所看到的,所以艺术可以认为是一种非语言的一种主要的表达手法。 它是弗洛伊德潜意识编码里面的象征,记不记得我们给大家讲的潜意识4个编码里面的象征,它是属于象征的机制的范畴,所以我个人认为它的通道仍然一般来说是向上的。 虽然艺术不能被我们完全通过语言能说明白,你要求用语言说明白一个艺术,你就说不明白。 你会发现比如一首歌、一幅画、一个电影,虽然你可以用语言去说,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说法,因为它不是太适合用语言去说,它是一种象征,它更多的像是一种隐喻系统,是属于走的这条通道,但是我认为它的通道仍然是向上的。 但是宗教、巫术、算命、迷信,这些和沙盘游戏是一个通道,它的通道不是把心理能量从冰山往上,而是把心理能量从压抑的潜意识继续再往下。 往下到哪里?往下到祖坟那个位置,一定要到祖坟的位置,到你爸妈的坟都不够,到你爷爷奶奶坟都不够,必须得是祖坟。 祖坟位置在哪里?这个祖坟的位置它必须得是祖先的经验,它必须得是一个原型。 这个原型不是艺术,可以认为有些原型有艺术的特征,像艺术,但本质不是艺术。 比如有些人学沙盘或学曼陀罗绘画,把曼陀罗当做艺术去看,不是这样。 曼陀罗虽然可以用艺术去把它作为象征走这条路,但是曼陀罗的本质是祖先经验,这个祖先经验是什么?你会发现所有的曼陀罗都有一种趋向于完美,趋向圆满这样的特征,这种是我们祖先的一种经验。 这种趋向在中国的道教里面就很明显,比如说像太极图,你可以认为这个太极图和你可以看到所有的曼陀罗它基本原型是没有差异的,都是一个中心化的倾向,就是外围一圈一圈,最终有一个中心,它是这种从外到里一个中心化的圆形,原始这种形状是我们一种祖先经验。 那么关于这部分内容,如果你们要是听不太懂,你们就去看《阿凡达》电影。在阿凡达的电影里面所描述的阿凡达人,其实就是典型的非常典型的东方人的思维。 而且更特别的是东方人的里面,特别是东亚这个片区的人,以中国为主的这个地方的人,他有这样明显的特征,就是他特别相信祖先经验,而且特别善于使用祖先经验来疗愈自己。 那么这种利用祖先经验疗愈自己,其实西方不是没有,而是美国没有,因为美国没有文化,它没有祖先,它没有历史,美国人他在别人的大路上,他没法挖出他的祖先出来,挖出祖坟。 所以美国人挖不出他的祖坟,就导致美国人没法去借助于祖先经验来疗愈自己,这才导致美式的这些心理咨询的方式,基本上不会谈祖先经验。 那么荣格可能一部分受到了道教文化的影响,就导致他开始学习我们说的仪式化的这条道路,把人的潜意识能量往下移,继续再往下移,他方向不是往上,往上就是意识化,往下引,就是找到原型,用原型再去疗愈我们潜意识里的一些压抑的材料,方向是完全相反的。 你懂得这一点,你再去学沙盘或者做沙盘,你的方法和流程都完全不一样了。如果你不明白这一点,你做的沙盘无非就是潜意识意识化的,就是用沙盘做一个载体来做潜意识意识化了。 你说你要把沙盘做一个载体去做潜意识意识化,它本质上讲就不是沙盘游戏治疗,只不过是一种艺术象征的治疗方法。 这样说大家是不是能够理解一部分了,就是我前面讲的这部分,基本上回答了你们的一些问题。 我就先给你们介绍这么多了,每次都给你介绍一部分理论,慢慢的给你们建立起心理学的一个脉络。 你们对心理学的脉络和心理咨询的脉络,精神分析的脉络你们都没有,所以就导致你们在学的时候就学乱了。 我每次一点点给你们梳理一遍,最终把你们大树的树根树干给你慢慢就给描述清楚,避免学心理学学成了盲人摸象,摸象鼻子,学了一个什么某一个疗法,以为自己就开始搞心理咨询了,那差的太远了! 好,我刚才讲的内容里面,你们看看是不是听懂了,或者有哪部分还没有听懂的,可以稍微问一下,我可以再简单给你们再讲解一下,然后我们就可以进入到我们的案例部分了。 关于沙盘游戏以后有时间,我可以专门讲讲沙盘游戏到底是咋回事?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到底怎么回事,可以给你讲一讲脉络。 它是另外一条脉络,和我们现在讲的潜意识意识化,就是把压抑的机制的东西向上引的道路是完全不同的。这里面也是另外一套心理学很复杂的,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而且你们也绝对从来没学过,而且中国心理咨询师没几个知道,因为绝大多数人学沙盘都不懂荣格。 你们好像知道荣格的名字,但你们并不懂荣格在干嘛?你们把沙盘游戏绝大多都学偏了,这是肯定的。 咱们国家教沙盘游戏的很多都不会、都不懂这些基本的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脉络,他不懂脉络,他就做变形了,知道吧? “沙盘是用原型来疗愈潜意识”,有学员问了这句话,说明你抓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我刚才为什么在这块没有回答,没有给你就这问题展开讲,是因为这个问题挺大。而这问题是一个很关键的干货,光这一个干货我告诉你,就值很多钱。 为啥说值很多钱?你见不到任何一个培训老师能说明白这一点,就是什么叫做用原形疗愈潜意识的创伤。没一个人能说明白,这个东西说起来也很容易,我一说你一下就赚大了,也因为是特别干的干货。 我本来想的是等到后面有机会再给你们展开说,你们既然问到了,我以为你们不会问到这么快,看来你们人还是挺聪明的,像山东人的智商很高的,他在全国的智商分布里面都是属于大概是第一梯队里边的,他比其它省市人智商平均智商有个统计的要稍微高一点。 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原型为什么可以疗愈潜意识创伤是因为原型疗愈潜意识的方式和弗洛伊德以前做的所有的方式都不一样。 从这个角度来说,荣格是颠覆了弗洛伊德的。 但是荣格到底是不是真的发明了这点,还是他从道教里面懂得了这一点,或者说他从道教里面也没有完全懂,因为荣格对中国道教他因为那时候是古文,荣格毕竟是外国人,他想学那么好也不容易。 咱们中国人学中国古代道教,说实话没几个能学的懂,所以这个很难。但是可能荣格无意之中瞎猫碰死耗子,碰了一点,碰上了一部分。 那么原型最大特点是什么?你们只记住就这两个字,太干货了,这两个字只要懂了,你对好多心理咨询一下就懂了。 两个字,很值钱的,叫做“秩序”。把这两个字牢牢的记住,不要轻易的告诉其他人,为什么?因为原型最大特点就是秩序,而秩序和潜意识创伤最大的是差异在哪呢? 有空我要再给你们讲讲什么叫创伤,因为你们对创伤其实不懂的,你别看你心理咨询师满口都是创伤,满口都说创伤,他不懂什么叫创伤? 创伤很复杂的,我告诉你,咱们中国的精神分析培训,可能除了我刚说的朱光潜,那是在最早的时候以外,后来到了90年代左右时候引进的就是中德的精神分析。其实最早学中德精分这些人,他们在学精神分析之前,其实还有一个培训,叫做创伤班,创伤班是很重要的! 创伤班的意思就是要让你讲明白,要用一个班,专用一个培训来专门讲明白两个字,就是什么叫做创伤? 所以可见创伤这两个字比你们想的要深多少?你们对创伤的理解太肤浅了。 我没有任何指责的意思,不是你们的错,而是没有人办这样的培训。 创伤为什么用秩序来治疗?这个你们不太理解,因为弗洛伊德最早时候关于潜意识里面的特征,弗洛伊德当时说这么几句话,我跟你们说一下,你们要记一下,弗洛伊德说潜意识具有哪些特征呢? 儿童思维、原始思维、巫术思维,非逻辑思维、混乱的思维,是潜意识主要特征。 原型的特点是秩序,所有的原型都具有非常好的秩序性。这种秩序性又是什么东西?相当于是爱因斯坦写出来的一个宇宙的统一的公式。 那么大家都知道什么叫数学,数学就是研究宇宙有多美。 你们如果看宇宙的很多东西,它是很美的,比如说过去西方这些天文学家,他研究这些星星,他只需要按照数学规律去推测,在我们地球和太阳距离之内,应该还有哪颗星星?太阳以外,还有哪个星星?找到轨迹,就用望远镜去找,就找到了。 它必须得是符合数学之美的,数学之美就指的是构成我们宇宙的这些东西,它具有一种很好的秩序性。比如说你去看树,看叶子,你去看这基本的植物,你也看不到有三只脚的动物。 我们人身上多数东西它都有非常明显的秩序性,它具有非常好的一种生物创造出来的时候,就有的这种特性。 你包括比如说我们看到很多有机物的这种秩序不用说了,无机物也有。什么晶体、雪花都是非常美的东西,它就有这种典型的秩序性。比如说为什么水晶很漂亮,因为它这种物质在构成的过程中,它构成一种秩序之美。 那么我们祖先的经验也是一种沉淀下来的秩序,这种秩序刚好可以把弗洛伊德所说的潜意识里面的这些混乱的非逻辑对它们进行一个疗愈,就把它整合了。 所以秩序是很有用的,但是讲完这块之后要多说一句的,就是潜意识病除了混乱不堪这种特征以外,还有一个极端。 就是潜意识病有两个极端,一种就是混乱,太乱了,一切都乱;第二种是过度的刻板,看起来好像是有规则有秩序,但又过度了。 你比如说山东它的文化里面它有秩序,但是这个秩序如果过度,超我过于强烈,就会导致刻板和固着。 那么这种刻板和固着也是一个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在做创伤的时候,我们找到的创伤就会有这些特点,一种就是过度的刻板的,一种是过度的混乱的、没有秩序的。 你比如说为什么叫边缘人格?为什么叫边缘这个词?边缘的意思就是非主流,对吧?那么为什么边缘叫非主流?什么叫主流?你们想想所有的主流都具有什么特征? 所有的主流都具有的特征就是它有规则,主流可能非规则吗?不可能,对吧?但是非主流它就可以不按规则来,对不对?像萨马特的头型,就这个意思。 所以说过度的规则和过度混乱都可以认为是创伤,以后有机会慢慢再讲创伤,创伤也是很大块的内容。 而关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背后所依据的这套,就是用秩序来整理潜意识的混乱,具体的方法其实就是原始的仪式化,仪式化就是秩序。 那么关于仪式化、巫术这部分里面的就是用秩序来整理潜意识混乱,其实效果非常好。 如果你们有了解过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你会发现,如果一个急性的精神障碍,比如说我遇到一个案例,这个人他是去当兵,可能他以前没有任何竞争问题,非常健康,正常人,没有任何问题,然后去当兵的时候,由于他可能先天的心理素质不好,过度的压力,过度的紧张,他就不能适应这种过于紧张的生活,然后就导致了他在军训期间导致一些急性的精神的障碍。 我确实遇到好几个,我以前我们单位有一个领导的女儿,也是送去当兵之后也是急性的发作,急性精神障碍特征,回来之后就没事了,她去哪她就发生应急性的精神障碍特征,比如说别人一吹哨子她就乱叫,因为他的女儿我还见过,我专门跟她聊过! 那么,像她这种应激性的,有一部分人离开应激环境就好了。那么还有一部分人他当兵之后就被退回来了,退了之后他们家里就没有去把他送到精神病院。 因为他是精神障碍,但没有什么精神病。就找了一个巫师,是哪个地方的巫师,我也不知道,他叫法不一样,比如说北方有些地方叫巫师,可能叫法不一样,有的叫神婆,有个叫跳大神,还有个叫啥都有,反正就是这么一个巫师,然后就给他做了一次法术,做完法事之后就好了,就没事。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的亲弟弟是一个警察,他在某城市的闹市区半夜脱光衣服在裸奔,之后一下就被警察控制了,后来一查他也是警察,觉得很奇怪,你怎么会这样,然后就发现他有些精神病的症状。 送回来之后,家里人不想让这个事情被人家知道,结果就没有经过正规的治疗,把他送到一个巫师那去做法,做完之后就好了半年,后来又犯病了。 这种宗教对他们这些人治疗效果其实挺好的,有些人治疗之后就好了,稳定了,有些治疗之后至少会稳定半年,就这么好的神奇效果。 那么后来他的弟弟再次又发作的时候,他给我说,他说弟弟就是精神病,他没有说过去那些历史经历,我跟他说,你看你今天这个问题,你要找我做咨询,这个一个是成本太高,你想我们又是同学,我也不能收你钱,但是一个精神病人在我这做,那没有七八年,你想治疗精神病人那是很难的。 因为他已经是很长期的,所以说不太适合心理咨询来帮他对吧?我就跟他说,因为咱们老同学咱们就说点靠谱的话,我就不会说你去精神病医院治疗,虽然精神病院治疗是必要的,我不是说不应该去进行治疗,我指的意思就是作为老同学给他出点其他的主意。 因为他本来是少数民族,我说你们少数民族是有一个宗教的,你们宗教对他是有好处的。因为他是少数民族,他信宗教,不是我强行把他送去了,我说你去找宗教巫师给他做一下法,他很快就好了。 我的同学很生气,因为他说你搞心理学的给我出的主意这么不靠谱。但是他后来也承认,他的弟弟确实以前就用过这个方法,确实好了半年。 那么为什么这些宗教迷信治疗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原因就是人家是秩序,人家用了原型。 如果宗教迷信治疗效果好坏,取决于他的巫师对原型的把握程度,这巫师如果对原型用的很好,你把他迷信外衣去掉,你会发现那是非常靠谱的原型治疗和艺术化治疗。 就把他迷信外衣去掉之后,你发现那是标准的心理学治疗方法,没有什么不能说的,这就是大概含义。 关于这块具体怎么操作其实是很深的,就是仪式化治疗、宗教迷信治疗、原型治疗,你把这部分懂了,你再去看沙盘游戏,觉得好简单。 所以它背后有这么大块理论知识,这块比较深,我们有时间才能展开讲,内容很多。 这部分给大家一讲大概就明白了,就知道我刚刚所说的这块含义,那么理解了这部分之后,你们可能就知道我所说的心理咨询它的一个路线是不同的。 心理咨询有两大路线,一个是向上的意识化路线,一个是向下的原型治疗的路线。 沙盘游戏可以归为原型,只要图像。当然你可能把沙盘游戏做成了象征的艺术治疗,你可能就不是把沙盘游戏做成了真正的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沙盘游戏。 所以很多人做的沙盘游戏,并不是真正的沙盘游戏。但不是说你不能把沙盘游戏作为一个投射的载体去做,只不过你不要认为你做是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就行了。 好,这块就给你又建立起了一个框架了,今天给你们讲的框架很重要的,所以你们至少要掌握这两点。 我们现在这里学的案例,语言治疗的案例,它走的是向上的通道,记住,通道不一样,一个向上的通道,一个向下的通道。 向下通道是往祖坟底下去挖,知道吧?向上的通道是往意识层次去意识化,那么往意识层次意识化里面就包括语言的,还有艺术,这些非语言都可以这样去认为是往上走的方式。 好,这个大概明白了,还有什么疑问没有?或者有问题可以留言,你想起来了或者哪里没听懂,下次再问。 我们今天就再进入到我们的案例,我们来看一看,看看我所说的第一种通道,就是潜意识意识化的通道。 把这个通道我们先研究研究。还是一样,我们进入到案例来看一下。这个案例从接着上次的地方开始看。 那么我们再看这个案例的时候,我们上一次曾经看过有一部分东西很重要的。 《扪心问诊》案例: 你们还记不记得这个来访者在当时曾经说过一句话,她说:“坐在这的人不是我,你要是知道坐在这儿的人是谁的话,你会很吃惊”。 就是这么两句话,这两句话是在描述他在夜店里面碰到一个男的,然后他和那个男的有一段暧昧的关系,一种一夜的这种关系。 然后她在说这块时她有些难为情,所以她就说了这句话,她说是坐在这的人不是我。意思就是,我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呢?我怎么会去夜店跟一个男的就有这样的行为,好像那人不应该是我。 然后她说,你要是知道坐这儿的人是谁,你会很吃惊的,就是说刚刚在说这段话的时候,可能还没有怎么描述后来她跟那个男的之间的这些经历。 然后这个时候咨询师就说了一句话,你们把刚才说的这两句话要稍微记一下,来访者说,“坐在这儿的人不是我,你要是知道坐在这人是谁,你会很吃惊的。”然后咨询师说,“我非常确定,你现在坐在这里”。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段对话? 你们先把这两句话记在纸上,然后我再给你们简单讲一下。这两句话大概能记住吧? 这两句话如果要是意味着一个症状,来访者应该不是这种症状,但是如果往深处说,我们可以去引入一个症状,这个症状的概念就叫做“解离”。 那么解离是什么意思?就是当一个人,当他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身体的时候,意识控制不了自己身体的时候,这个意识似乎是游离在外的时候,好像自己的意识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的时候,人们就出现一种解离的情况。解离实际上指的是我们精神的主体裂开,所以叫解离,解开了,不能够装在我们的身体的躯壳里边了,这叫解离。 解离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比如说遇到特别严重创伤的时候,人会出现解离现象。 成年人一般来说还不太容易些,孩子会很容易,比如说孩子如果在年龄特别小的时候,经历一些特别极度的精神上的迫害,这个时候由于孩子的人格他没有那么强大,他不能承受这种突然发生的对自己强大的精神上的刺激。那么这个时候人的精神主体,你可以认为是意识或者用另外一个词,我们引入这个词,不科学,我们可以借用这个词叫做灵魂。那么这个灵魂似乎就会脱离身体。 所以在一个人无法承受生命中之痛的时候,这种无法承受的生命中的痛苦,就导致一个人的灵魂似乎就离开了自己的躯体。然后暂时性的躲在一个地方,因为他的身体可能正在遭受迫害。 所以在一些青少年被虐待的案例和儿童时期被虐待案例里面就有这样的现象,就有一些儿童描述,自己好像是漂在外面来看,有一个人在迫害自己的身体,好像自己是飘在悬崖,飘在天花板上在看,那个人正在迫害自己的身体,这实际上都是一种解离现象。 还有比如,有人说早上起来,怎么不认识我的手了,或者我觉得我控制不了我身体哪一部分,这都是带有一种解离的特征。 这种解离可以认为是人的精神主体不能够占据自己的身体,好像身体不是被精神主体所控制,这是一种解离现象。 那么这个来访者所说的,他说坐在这儿的人不是我,所以这句话就会让我们在想,那坐着人是谁?你控制不了你的身体了吗? 那么所以这句话就会引起我们的一些咨询师对来访者一些判断,或者说一种诊断,他可能就会担心来访者精神上是不是,你怎么会觉得坐着的人不是你,是不是有一种解离的一种可能性,所以有这种可能。 那么为了能增强他是在他的身体里面这种感受,也是精神主体和身体要合二为一的这种感受,那么咨询师就临时使用了一个治疗的方式,就叫做增强现实感。 那么这种增强现实感的话术是这么说的,这话术就是说;“我非常肯定现在坐在这儿的这个人,就是你。”这就是一种用这种语言来增强,当然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暗示,用语言来增强来访者当下我是我身体的主人,坐这儿的人就是我,增强了来访者的现实性。 增强来访者的现实性,在哪些流派会用的比较多?除了精神分析,在处理这种应激情况下以外,用这样的语言来增强现实性。 好,还有比如说严重的危机干预,那么有时候咨询师,或不一定是咨询师,有可能是危机处理人员,遇到一个人如果刚刚经历创伤,这个时候他就会给他披个毯子。 你看国外很多都是这样做的,对吧?意思就是先把人和外界的创伤环境隔离起来,给他做一个保护的安全岛,来给他包起来。包起来之后,你会感到自己好像跟外界暂时隔离了,有这种感觉。 然后再跟他说一句话,就说你现在在这里你很安全,实际上就是让这人的惊魂未定的灵魂回到体内,我用灵魂这个词,大家记住这是为了好说明,不是说是描述一个迷信的状态,只是说让他惊魂未定的灵魂回到他的身体,来增强他的现实感。 中国古代道教关于这部分描述其实更好,只不过对于道教的描述,我们现在人对道教的一些语言,可能有偏差和误会。 道教用的一些词汇,比如说大家会说三魂六魄,我现在只要一看就会觉得这是迷信。实际上中国的道教在描述时,指的就是我们人的精神世界,分成了好多个部分。 有的时候比如说受到惊吓的时候,道教就会说你的三魂里面有一魂没回来,你的六魄里面丢了一个魄或者丢了两个魄,就是惊魂未定。 所以它实际上描述的就是一个人遇到急性创伤时的一种精神状态。如果我这样给你解释,你会发现道教说的太准确了,人的魂魄还留在当时那个地方,还没回来。 所以道教就会用仪式化的方式,比如说唤魂,通过一种宗教仪式,然后来唤魂,把魂魄给你叫回来。 其实我们在心理咨询里面我们也唤魂,只不过在心理咨询里面,我们在唤魂的时候,用的不是道教那个方式,说谁回不回来,不是那样叫的。 我们在叫魂魄时,我们用的就是刚才那句话:“我非常确定你现在就坐在这儿”这一句暗示的话,这是精神分析用的方法。 完形流派也要增强来访者现实感。 为什么完形流派要增强来访者的现实感?因为完形流派也是为了医治来访者,它使用了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实际上是对人的魂魄进行了分类。 魂魄分类的方法就是空椅子技术,魂魄分类的空椅子技术,你们都应该知道。 比如,我说现在椅子上坐的是当时几岁的时候被欺负的那个你,这个椅子上坐的那是谁,是现在的你。他是不是做了一个就像是我们的魂魄的分离一样? 所以完形流派使用这种空椅子的技术,有时候会导致遇到有一些个人的精神世界不稳定的人的不稳定状态放大。 就好比说你们看到这个女来访者说坐在这里的人不是我,如果这个女的有这种非现实感的感受,如果你再给她做个空椅子技术,你就把她的精神不稳定状态实际上就放大了,就会导致这个人会真觉得她的另外一部分就坐在那里了。 他们很容易被诱导出这种空椅子的感觉。但是这种做完之后,他的魂魄不回来,这个人不是被你治疗更严重了吗?所以使用空椅子技术实际上有一定风险。 你们在使用这些技术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来访者的精神稳定情况,就是他的现实感的情况,他现实感不够,你会很容易诱导出分裂的情况,精神上的一些或者是心理上一些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说完形流派在做完这些比较危险的动作之后,他也要用一种叫魂的技术,叫魂的技术是这样做的。 完形流派是这样做的,你们顺便把技术也学一下。 咨询师会让来访者做完之后先说出10句话,就是造句。 完形流派,为什么叫完形?就是完形填空吗?我们以前学英语经常做完形填空。 让来访者造10个句子,用“我现在”这句话作为开头来造句。 比如说:我现在正在坐在这里;我现在正在说话;我现在正面对着你;我现在正在和你说话;我现在坐在椅子上;我现在听到外面空调的声音在响;我现在看到外面的树叶在摇晃; 就这样连续的造10句话的目的,就是增强这个人的现实感。增强现实感,就相当于道教的叫魂,把他的魂魄再唤回来。 我给你们把原型治疗,也就是我所说的仪式化治疗,和我们另外一个通道有意识化的治疗;一个是原形治疗,叫魂,一个是意识化的治疗,两种给你们在这里面串了一下。 你们就把不同流派做了一个对比,你们就明白了,你比如说完形流派,有时候他会这样做,有的时候这种方法是有风险的,我只跟你们说,你们不要去随便尝试。 假如有一个来访者,是个有些精神分裂的情况,咨询师有时候会把这个人的精神中那些不同时期的创伤,用空椅子做出来。 他有时候不用一个空椅子,超高级的这种高手,他们会用好几个空椅子,把来访者不同年龄阶段的创伤都把它用这种空椅子全部弄出来,然后再用纸给它贴出来。 然后你可以看到每一张椅子上,坐着不同时候的他的创伤,然后把这全部都分出来,你想等于是把你精神的各个部分是不是都做个分类,这相当于是不是把你的三魂六魄全拿出来了? 拿出来之后然后再去对话,最后再把椅子合在一起,再整合,这个是需要很高明的水平的,不小心这人的魂就拿不回来了。 这就是给你们介绍一下完形流派这种方法。 而家排是另外一回事!家排是原型治疗,也就是我们说的宗教迷信治疗,是巫术治疗的一部分! 我没有讲原型治疗和宗教迷信治疗,因为本来要上的地面课的新精神分析里面,有一节课专门讲迷信治疗的,专门讲宗教巫术治疗。 原型治疗到底是怎么操作的?各种各样的不同民族的、不同流派的、不同宗教迷信的原型治疗,人家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会讲的很清楚,在这里只是简单提一句就行了,它背后使用的是原型治疗的疗愈工具,记住这点就行了。 家排不是正规的心理治疗方法,为什么我们在这就不展开了,因为你毕竟不是巫师,你没有那种巫师对原型的把握水平。 海灵格他能做,是因为他在非洲学巫术,所以他了解这个原型是怎么回事。 海灵格以外没人学巫术,然后他照猫画虎用原型激活别人的原型,其实很有风险,所以不建议你们去学家排,也不建议去做家排,是这个意思。 因为你不是巫师,道理很简单,你没有受过专业的巫师训练,知道吧? 你们的问题简单说,是魂魄和人格的关系,这是个很重要的一个很好的话题。 我们经常说人格,到底是什么东西?关于这部分内容,我用上几分钟,因为这块内容还挺多的,但是因为时间有限,我不能给你们展开,我只给你们简单说一下。 我们所谓的人格,实际上是因为西方和东方在哲学分类上一开始就有区别。 中国的哲学一开始在往前走的时候,我们相信天人合一,我们相信天地人三者是合为一体的,对吧? 所以你看中国人结婚的时候要先拜天地,然后才拜父母,你为什么要拜天地?因为天地是原型,天地就是我刚才所说的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原型。 首先你的婚姻得受到原型对你的同意,这个原型就是我们所说的祖先的原型,所以要拜天地。 那么中国认为我们永远都是和天地合二为一的,所以中国人的人格里面就是一个大的系统,是人在天地之间共同组成的系统。 共同组成的系统,就是中国的人格的一种特质。 人格特质,就像中国古代风水一样,就讲究风水里面有本书叫《黄帝宅经》。 《黄帝宅经》有一句话很厉害,说实际上我们居住的环境,比如说我们居住的河流就是我们的血脉,这个草坪就是我们的皮肤。然后这个房子的门口,就是我们对应到身体的哪里?然后房子的四肢、房子的后背就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对应物。所以它是把身体和我们居住之地进行一个完全的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所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和自然界统一在一起的状态,这是中国人的特征。 所以人格的前身实际上指的是精神世界,就是精神世界的主体,我们的精神世界主体是和天地在一起的,和祖先在一起的。 因为我们讲究祠堂,这就是中国的文化的特征,它是和祖先在一起的一种精神世界。 那么西方人到了笛卡尔的时候,西方就把精神世界分裂了。 西方人把精神世界分裂的原因,是因为西方人为了更好的研究,因为他们认为我必须要和天地分离,离开天地,我才能看清楚天。 他用这种方式,所以中国古代不是诗歌里面说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说你看不清楚,但是我们不用看清楚,我们中国人的哲学,讲的是感悟天地对我的感受,所以我们不用去看,我们用的是感应。 这是为什么荣格分析心理学里面会有感应这个词?你们现在知道为啥我说你要不懂中国道教文化,你想学荣格是不可能学得懂的,像你那种跟荣格学沙盘的更不可能,你都不知道沙盘游戏里面为什么会出现感应这个词。 感应是啥意思?你问一下学沙盘的没人能说清楚。原因是什么?感应这个词,因为我们中国文化的精神不是通过外面去看天地,我们是通过感应的,正因为有感应说,所以在沙盘游戏里面,当来访者做出沙盘,我们是去感应沙盘的。 这个词是这样出来的。 大家记住西方从笛卡尔开始就分裂了,分裂之后基本上就把自己和上帝分开了。分开的目的,是他要研究上帝。所以西方人把精神世界分裂之后,西方就开始讲人格。 人格里面有哪些东西?西方人不清楚,所以就把人格里面又分成了,比如说我的人格的核心自体,还有一些人格的其他部分人,有内化进来的母亲,还有内化进来的其他的一些人物。 那么这些内化进来的人都在我的人格里面,但是它不是我的核心自体,我的核心自体和这些内化进来的人格里面,这些就叫做客体。那么自体和客体之间又产生了一种关系,于是就产生了客体关系和自体心理学的流派。 所以你看你们要学客体关系心理学,你懂得笛卡尔的哲学的精神世界主体的分裂是怎么回事?所以这是西方的人格的一个概念。 那么中国人讲的三魂六魄,你也可以认为它只是我们人格的不同,但是中国的三魂六魄讲的是同一个,西方人指的是我们的每一部分和外界都是分开的。 所以西方人把心理健康的标志,认为是一个人和你人格里面其他部分越独立,越看别人有边界,你就越健康,这是西方的心理健康标志。 这种西方的心理健康的标志结果,又对中国不少搞心理学的、没有学懂心理学的这帮心理网红,就把西方的心理学,把他们心理健康的标志搬过来,来对照中国人,对照中国,然后就说中国人有病,说中国人心理不健康,然后就说中国人都是巨婴,是这样得出的这套结构,这块大家能听懂吧? 西方人因为他要把主客体分离,所以他就把心理健康标志为人的核心自体,也就是自我,要和其他的客体保持边界,然后人格越独立,就是人的心理越健康的标志,这是西方的心理健康的标志。 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因为他们把西方的心理健康的标志和我们中国的心理健康的标志混在一起了。 中国人的心理健康,不是西方人的这种人格独立的标志。中国的心理健康要点不在于你和别人有边界。 我经常看到好多人学习心理学,学的歪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一会在朋友圈发个东西,说我今天要断舍离了,我这个沙发不要了,你们谁搬走?其实他很享受破烂,但他说他要断舍离,他说和别人要有边界,和自己要划清边界,要和自己的家具要划清边界,这都学到有病的程度了。 那么,真正的心理咨询不是这样,西方人特别是以美国为主的这种美国的心理学,它是自我心理学,知道吧? 美国为什么是自我心理学?因为他们没有祖宗,他只能强调自我。因为美国最早是淘金客,是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黄金,就导致把全世界的整天赌博的,这帮流氓匪徒就吸引到美国了。你看泰坦尼克号不就是吗?把杰克就吸引过去了吗? 他只有一个人去,他只能强调自我,他没有父母,他也没有祖宗,他也没有祠堂,所以他只能去强调和人的边界,还强调自我,所以发展出了美式的心理学。 然后这帮咱们中国现在这帮网红,把美国的心理圈搬到中国来,然后他说中国有病。 我们中国的心理健康标志,我在这里跟你们说一下,你们做心理咨询一定要记住,因为你们很可能会把美国的心理学标准拿到中国来做,就把中国治成病了,本来中国没有病被你治成病了。 中国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一点,必须得在系统里生活,不可能不在系统里生活。 第二点,取决于你的系统里面,有没有能够游刃有余的处理多种关系的能力。意思就是你能够很圆润的处理婆媳关系、父母关系、各种各样的关系,可以游刃有余的把各种关系处理好,你才叫中国人的健康。 它和西方健康是不一样的,你在中国的生活中,你跟这个隔离跟那个边界,你最后又弄得六亲不认,然后跟所有人都斗争,用斗争哲学,因为弗洛伊德的这个东西里面有很多是斗争哲学,知道吧?有人批判过弗洛伊德,里面太多的斗争词汇,他总是主张人们各种各样的斗争。 在中国的文化里面,我就不知道你一天到晚斗跟所有人斗,跟父母斗,跟领导斗,然后你还说你要放飞自我。你的社会适应性都没有,你的心理健康怎么表现出来? 不管中西方心理健康的唯一标准都是社会适应性。因为我们是社会动物,你在中国文化下,你社会不适应怎么叫心理健康?道理很简单,明白吧? 在中国文化下,比如说人家找你借钱,在西方文化,就没人找你借钱。中国人找你借钱,你马上就要说我刚刚才买房子,付的首付正在装修,你得这样说话你才叫中国的心理健康,对不对? 大家要明白,中国心理健康和西方心理健康区别很大,就是我们讲究的是一个系统,讲究的是能够圆润的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所以不要去谈什么父母对你控制,在中国就是祖先对我们一代一代都是控制的,控制就是原型。关键不在于控制,在于你怎么使用和利用这些控制,知道吧?每一个中国人他就活在祖先灵魂之上。 关于这个内容你们要好好的去看一下《阿凡达》电影,里面表现的就是东亚文化,就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的特点。电影表现的就是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之间的冲突。 你们一看就看明白了,然后你就会明白,如果你把西方的心理健康标志拿到阿凡达人里面去,就把阿凡达人全部都搞出病来了,不能那样干。 所以你们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遇到中国的人的这些关系问题,不要用西方的标准,不要说搞什么人格的边界,不是那些。 不要去搞什么跟父母怎么样,父母皆祸害,父母什么控制你了,那都是胡说的,因为一个成年人没有人能控制你。 如果你说你父母控制你,实际上是因为你依赖他,你能够经济独立,谁能控制你? 中国的父母其实情商也很高,一旦你精神独立了,你有自己的事业了,你经济上是独立的,你不依赖父母了,中国父母马上就变得不是操纵你,而是依赖你,他会听你的话,所以关键在于你的能力。 你看中国每一代的父母情商都非常高,他们之所以控制你,是因为你没有能力,你得依赖他,你还得靠你父母给你买房子,人家咋能不操纵你? 你在西方如果父母为你买房,人家照样操纵你,这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说你不靠父母的钱买房子,你自己买房子给父母住,你把父母接到你的地方来住,我就不相信父母还能操纵到你,反而变成你是操纵你父母了。 你不相信,你看我现在我买别墅让我父母住,我就经常操纵他们,我将会按照我的要求去要求他们。我要求他们,所以就变成为一种特别有意思的中国式的家庭关系。 这才叫中国人的健康,你不能说我跟父母隔离,我自己跟父母躲得远远的,父母别操纵我,父母操纵我是父母有病,父母不操作你,他就不是中国人,中国人他就这样的文化,知道吧? 所以你想他住在你屋檐下,他怎么不低头,对吧?关键是你要有能力,明白这个道理就行了。 是父母不喜欢不接受有人操纵他,所以他操纵你,你操纵他,你们不就平衡了吗?最后就变成了谁也操纵不了谁不就好了,这就说明你不懂中国儒家的哲学。 中国儒家就是要调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但是学儒家不可以学的太死板,你要灵活,儒家的最高境界是灵活,不是死板。 很多人受到儒家文化影响,但是把它弄死板了,你就学错了。 西方人讲的人格灵活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我们也要讲灵活,我们中国文化也一直讲灵活,但是我们和他的灵活是有点区别而已。 所以做中国的家庭治疗,夫妻治疗,还有个案治疗时候,一定不要把所谓的来访者与别人划清边界、人格独立,这些这词听起来很好的。 我知道这些词,如果今天我说反对人格独立,中国所有的心理专家都会来批判我,所以我不会说这样的话。 但是我告诉你,在中国文化下,你如果一个人过度的强调独立,只能说明你没有社会适应性。 你必须得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是活在社会里面的,你能适应这个社会,就说明心理健康,这道理非常简单。 很多中国人他非常讲究孝,讲究孝的原因是因为孝是一种处理父母和自己关系的一种方式。 但中国讲的是仁义礼智信,指的是他有5种不同的跟父母的关系,他用这5种不同的关系和父母打太极,打得他很圆满,就和父母处理好关系了。 你看中国人很灵活的,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它一方面讲孝一方面又讲忠,当他遇到比如说忠的时候,他就说你看父母这段时间我不能在家陪你了,因为我这还有个忠,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们还得为国家服务。所以暂时的父母就不能操纵你了。 所以中国文化是很圆满的,它有很多很多系统,它是多维度帮你的,而不是单一维度,如果你只有一个单一维度,那叫病,知道吧? 很多人对中国文化不懂时候,只用一个维度去处理生活中的情况,他就出问题了。 比如说你只用孝,你肯定会出问题,你只用忠也会出问题,你只用仁也会出问题,你只用礼也会出问题。 中国文化讲的是仁义礼智信,这才叫圆满。所以你如果用仁义礼智信这几个要求去灵活的处理你和周围所有人关系不会有问题。 所以不要单独去批判什么孝不对,在中国心理网红都把西方的东西拿出来批判中国孝不对,那是说明他没学懂心理学。 你们说中国人太难,其实你说错了,西方人更难。你知道一个西方人他一辈子人格的独立,他有多痛苦?西方人到了老年的时候,生活的那种精神世界的痛苦,那是你不能体会的。 西方的小孩都是在父母死了之后才接到电话通知才去,去了之后,参加个葬礼就可以了,你知道吧?西方人一辈子很痛苦的,很可怜的。 你们说中国太难,那是你没过外国的生活。 我跟你说美国人他们过度强调人格独立意识,不错,美国的人格有一种病,美国的人格的病态是什么?就是系统。 是美国必须要两个东西来支撑他的人格,这两个东西就是宗教和枪。 所以你看美国的疫情一出来之后,美国人开始抢枪,到处买枪,然后华人在美国也开始买枪,为什么?这没人保护他,他只有开始买枪了,所以美国独立背后的代价就是宗教和枪。 我们继续看这个案例,刚才谈到增强现实性和增强现实感的技术,记住了一个是精分的技术,一个是完形流派的技术,这两个技术记住,我们接着往下看。 《扪心问诊》案例 刚才那段话,来访者说酒吧有个人说她很悲伤,但是悲伤的时候很美。 咨询师就回答了她这句话,咨询师说:我不认为有人悲伤的时候是美的。 这是一个对话,这段对话里面很重要,我之前给大家讲过这块。那么来访者的悲伤可以认为是一种抑郁的情绪。这个抑郁的情绪,指的是来访者的力比多,指向了一个丧失者失去的东西,那么就会导致一个失去的东西丧失不再转移,这句话叫做丧失之物且不转移,把这句话记下来。 那么力比多指向丧失之物且不转移,就会是一种抑郁的情况。那么这个抑郁很明显是一个关系,对吧?就是它指向了一个关系,指向一个什么关系?指向了一个失去的关系,且不转移,然后导致了一个抑郁。 这句话你们也记住,力比多指向一个失去的关系,且不转移,然后导致了抑郁。 这是一个关系,是一种关系的力比多!但是来访者说:那个人说我悲伤时很美,你觉得我悲伤时很美吗? 她突然把一个关系力比多转换成了一个性欲的力比多,因为美是一个性感的东西,所以咨询师把它分开了,说:我不认为有人在悲伤时是一种美。 好,那么我接着讲来访者说她是一个悲伤,然后他问咨询师我的悲伤是不是美,咨询师这个时候要做的事情,必须要把他的关系力比多和他的性欲力比多把它分开。 因为我们前面给大家讲过,关系力比多和性欲力比多如果不分开,就导致一个关系和性的这么一个混合的力比多!如果是一个关系和性欲混合的力比多,那就是一个边缘的一种状态,这种边缘状态就导致她用性来满足关系的需求。这块能不能理解? 你看如果一个人用关系来满足性,这也是变态。 如果一个人用性满足关系也有问题,那么这都代表着他把关系和性混在一起。 那么,这块内容特别重要,因为我们心理圈里面这个例子也很多,所以你们可能必须要了解一下。 你比如说什么叫做它本来是一个性欲力比多,但是他把性力比多和关系力比多混淆了,这是一种情况。第二种是他本来是个关系力比多,就是他把关系力比多,和性力比多都混淆了,这两个方向是不一样的。 那么我先来给大家讲一下背景: 来访者,因为我们要看到后面就明白她的经历了,这个来访者在她小的时候大概是10多岁的时候,16岁左右,她的母亲就不在了。 然后他的父亲因为失去了母亲,失去了他的爱人,父亲也陷入到抑郁状态。之后,父亲也没有心思去照顾她。这个孩子在16岁的时候,你想他丧失了母亲,这时候她呈现了一个状态,什么叫状态?她呈现的状态是:退行。 这一块不是简单的色情移情,色情移情和现在所说的不是一回事情,是另一回事。 那么你想像一个16岁的小孩失去母亲之后,她现在退行,不管她退到哪个年级段,总之是退行的,退行特征是因为她需要母亲,对吧? 这个时候本该是由父亲临时承担起母亲照料她的责任,然后临时承担起母亲客体的一个身份,对吧?然后帮助这个孩子,但结果她的父亲也是陷入到了抑郁期的,因为他的关系力比多指向了一个丧失之物且不转移。 而她也是由关系力比多指向丧失之物,就是她的母亲,不转移,他父亲又不能帮助她替代母亲的位置,这个时候她父亲抑郁了,她父亲整天也不管她了。 那么这个孩子在这时候是一个需要照料的孩子,对吧?这时候,她的父亲的一个朋友来看望她的父亲,同时她父亲的朋友就和她在一起说话,和她在一起聊天,和她在一起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一些关系。 而她父亲沉浸到抑郁中去无暇顾及这一切。那么这个16岁的孩子,她已经是青春期了,她已经像一个成年女性,她已经像一个成熟的女人一样,对吧?她具有一个就是性的能力,能理解我意思吧?她具有一个就是性的这么一个符号,她有性的这种象征的符号。 那么,她父亲的朋友来,就像是当了她的父亲一样,同时又像是替代了母亲的身份一样在干嘛?在照料她。 所以这个女孩一下就在她父亲的朋友身上找到了一个照料需求,是不是?就是个关系的力比多就被满足了。 本来如果是这样的话也没啥问题,但关键在于她的父亲的朋友的关系力比多,结果又由于他父亲的朋友对她,16岁女孩,他把她看作是一个性的符号,所以她父亲的朋友利用这个过程就满足自己的一些在性方面的一些渴望,那么这个女孩16岁时候,这时候她就混淆了。 为什么?因为她的精神世界的混淆就在于男性同时充当了两个身份,男性同时充当了既是一个替代父亲的,并且是替她父亲来代替母亲身份的一个关系力比多的符号,同时男性又和他具有一些性的暗示符号。 这种情况下,孩子首次接触的性的力比多,不是一个单纯的性的力比多。 这个孩子首次接触的性力比多是一个关系性的力比多。这块能不能理解? 也就是说人第一次的经验很重要,往往会形成一些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模型。 当然不是绝对的,后天还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它仍然是很重要,它会影响我们一些最初步的判断。那么这个孩子最初的对于性的感受结果是由关系力比多带的,所以就导致这个孩子她会在精神世界里面混淆,误以为原来这个关系的东西和性的东西是在一起的,就在这孩子精神世界里面就产生这样的混淆了。 这就是他会误以为我可以通过一种用性的关系来满足了我被照料的需求。 于是这个孩子她就产生了关系性的一种混浊的力比多状态。 那么这种混浊的力比多状态就导致在咨询中她说的这句话,她说:你看我很悲伤,悲伤是因为我有一个丧失的力比多,是关系力比多。但是我悲伤很美,因为我悲伤时候我就变得很美,就能吸引男性来照料我,所以她的关系力比多就和性力比多就混淆了。 这时咨询师用一句话,把她的关系力比多和性力比多切开了。 切开的方式,就是说了这句话:“我不认为有人在悲伤的时候是美的”。 意思就是你在悲伤时候你要的就是一个照料,而美是你在成熟女人所需要的一个性,也就是说对于你现在成年的一个女性,你满足照料就满足照料,满足性就满足性,你不要把满足照料和满足性混在一起,同时满足就会导致自己的关系混乱。 这种关系混乱就会导致这个来访者不仅在生活中混乱,你看她在酒吧里面跟一个男性有了这么一种状态。然后她在咨询中对咨询师也是这一种状态,因为咨询师一方面是照料他的,一方面她又想和咨询师发生关系,让咨询师把她的关系、性同时满足。 好,这就是其中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大家能理解了吧? 好,这是一种模式,这只是1/2,这是1/2模式。还有1/2,我刚才说的是前面的1/2,一般说女性可能会出现的稍微多一些,但也不绝对,还有另外一部分,有些男性很容易出现。 好,这种男性所出现的是什么特征?本来他也有关系力比多,他有性力比多,他的关系力比多和性力比多也是混淆的。 那么他这种混淆是满足于哪一种混淆的力比多?比如说我要满足性,本来性是单一的关系,我要满足性,但是我喜欢的满足的性是要满足一种在关系基础上的性。 比如说让我单独去找一个性,我觉得不够刺激,不够满足我的性欲,我就要怎么样?我就要去参加团体培训,我组织一些团体培训,我组织很多女学员来参加我的团体培训,然后在这样的一种团体性培训的过程中,我再去发展我的性欲和性感。 那么对他来说,只有通过这么一种双重关系的性才能刺激他。 还有些人比如说我就是喜欢对我的女下属,她是我的下属,或者她是我的仆人,她是我的女奴,这种情况下我才能激发我最强烈的那种关系,然后和性混合在一起的那种性的满足,这些都是一种就是说关系性混浊的状态。 好,那么你们说的很对,咨询师说完这句话之后,来访者是很惊讶,因为这对她来说是第一次一个新鲜的经验,关系是关系,性是性。 所以我说你们在心理圈看到这个东西是最多的,心理圈很多人都是用一种错误的方式在做这种事情,比如说你看我们一般说什么叫双重关系,为什么不好? 比如说我是你的咨询师,对吧?然后同时我对你有一个性的欲望,假如我是个男性咨询师,或者我是你的督导,然后我同时对你有一个性的欲望,就同时满足督导和性的两重欲望。 一般来说,边界怎么区分?我来给你这样区分,你看比如说如果说这个女学员只是来上你的课,没有和你是一种治疗关系,我觉得你说你和女学员之间有你爱他,他也爱你,我觉得也不是说是不可以,对吧? 咱们也不能说这个爱慕,爱也是伟大的,对吧?人们也有爱的这种权利,对吧?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对于一个成年人而言,一个成年人如果他心理没有异常,如果他虽然是来参加你的学习,但他不是一个治疗关系,这种情况下如果他喜欢你也喜欢他,我觉得他也是可以被大众所接受的。 但是如果这个人本身他心理异常,他心理异常的结果,他在你这有一种治疗关系。 治疗关系是不是关系?这个时候你使用一种就是,你在这种关系下又满足性欲,这个叫关系和性的混合状态。这就是我们说的这种在我们心理圈里能经常看到关系和性混合的情况。 那么如果你们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遇到这个来访者,他就是一种关系力比多和性力比多混合的情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师就要把他的关系力比多和性力比多首先先区分开。 每次他混合的时候,你就要分开,分开之后再怎么做?就是关系力比多满足关系,我有照料你的需求满足照料。 性力比多,我们咨询师不能满足性,对吧?但是你如果对我投入性的移情,可以讨论移情,就是性欲和关系的欲望分开治疗,怎么分开治疗? 只要在不同的时候,比如来访突然满足是个关系需求,我们可以给他讨论关系需求。如果这个来访者下面那句话又变成了性需求,我们再去谈性需求,不要把关系和性混在一起来治疗,把关系和性在咨询中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时刻分开治疗。 这就是很重要的一种治疗的方式,这种治疗方式我估计你们以前可能没有看到有人在讲课时候可以这样讲过,很多是混在一起讲的。 就是不要简单的用色情移情,光有色情移情其实都不说明这件事的,必须要知道关系力比多和性力比多只有分开的情况下他才能治疗,崇拜一个人倒不一定,是因为崇拜的人不仅仅是一种关系,我们所指的关系往往是一种客体关系里面的关系。 客体关系里面的关系主要是指什么关系呢?指的就是一种照料关系、母婴关系和心理关系的混合状态,一般是指这个意思。 今天我虽然给大家讲的案例比较少,但讲的都是干货和重要内容(文中案例已做改编,非真实案例) 赵小明导师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1 2016-2018连续3年今日头条心理类自媒体10强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栏目心理专家 作者:赵小明 文稿整理:徐放蕾 图文编辑:段艳梅 击 听小明老师《第五年地面微课》干货等你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