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走读生日记 2020-12-11

文字仅关联读书时的感悟和行走中的思考。

只需真正喜欢读书和行走的人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这是《挪威的森林》里永泽对男主角说的一句话。——关于标题

1/

在特定环境和语境下,同情自己与自怨自艾毫无二致。这个时候,我是非常赞同标题所传达的观点的。

惯性的力量司空见惯,但我们并不以为然。

典型细节随处可见:闯红灯过马路,随地吐痰,排队加塞,公共场合高谈阔论,以主子的嘴脸呼喝饭店服务员,随地扔垃圾,张口满嘴谎话和脏话……我们对此习以为常,这就是惯性的力量。

同情自己也容易形成惯性,然后祥林嫂一样逢人诉说,自怨自艾的样子惹人生厌,自己却毫无察觉,以为是真情流露。

其实,这刚好暴露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卑劣和懦弱,无论用多么凄惨的语言,甚至一再强调的从不轻弹的眼泪,都无法让自己变得高大而勇敢。

一个习惯同情自己的人,首先自己就看轻了自己。一个自己都看轻自己的人,又怎能赢得别人的看重!

在短暂的生命里,有一种永远的等待。

挫折会来,也会过去,伤口会流血,也终会愈合结痂,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一颗勇敢向前的心!

2/

我偶尔会搜索图片“亲子阅读”,打动我的图片几乎全是国外母亲陪伴孩子阅读的,每一个母亲的笑容都那么温暖灿烂,那么轻松自然。她们专注的是孩子本身,每一张图片让人真切的感受到,孩子才是主角。

再看看国内的同类图片,你看到的绝大部分都是在孩子面前指手画脚的家长,一个个苦大仇深的样子,恨不得让孩子一朝一夕就看完世上所有的书籍,吞下世上所有的知识。

在这些功利性暴露无遗的场景中,你感受不到亲子阅读本该拥有的快乐和轻松,你感受到的只是深深的有心无力的悲凉。

亲子阅读,核心元素本就在于亲子,与孩子亲密相处,陪伴孩子在轻松愉悦中去读书。此刻的读书只是亲密相处的花絮,相处久了,这花絮也许会不知不觉间成为你意外收获的主题之一。

习惯不是被强迫出来的机械模式,尤其阅读习惯,没有发自内心的喜欢,阅读永远成不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行为。

亲子阅读,就是让孩子在你的亲密陪伴下一点一点喜欢上读书,最终让阅读就如同饿了吃饭渴了喝水一样自然简单,不可或缺。

亲子阅读,先把你的心放松下来,先把你的功利收起来,专一陪伴,用心微笑,只有如此,长久的陪伴才有可能让你的孩子给你一个原本期望的样子。

阅读会让每一个平凡的人走向不平凡。每一个日子都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不平凡的起点。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会更好的对待生活。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更容易对抗任何苦难。一个喜欢读书的女人会远离不平和抱怨,一个喜欢读书的男人会日渐深刻和圆满。

书,如同盐,偶尔不吃,无伤大雅,时间长了,人便枯萎无力。

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童年时代的广泛阅读是孩子积累知识的基础,能为他以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甚至还会对孩子将来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去教会孩子热爱阅读和享受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

我这样强调亲子阅读,强调阅读,意在说明,一个内心丰盈的孩子,一个内心丰盈的人,才有足够自信的资本。

一个人足够自信,他才不会在挫折和困苦面前自怨自艾,用自我同情来抵抗内心的恐惧。

3/

1980,乌干达,一个传教士握着饥饿的男孩的手。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世界上多得是苦痛与灾难,如果可以,敬畏每一顿食物。

这让我想起傅红雪,让我想起阿飞,他们对待每一顿饭就像对待生命里最后一餐,用心,庄重。只有如此,这些被吃下的食物才会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吧。

在这个遍布矫情的时代,我们对待食物漫不经心,甚至连那首《悯农》都早已忘记。

是的,锄禾日当午,早已成为往事,成为象征,我们的孩子早已分不清禾苗与杂草。事实上,我们的孩子更加分不清善良与邪恶,美与丑,黑与白,对与错……我们在忘记庄稼的同时,彻底忘记我们的来源与去处。

有时候,一觉醒来,你会发现自己活在一个比死还要痛苦的世界,一个没有你容身之处的世界。可遗憾的是,你还要活下去,并且活得自欺欺人,活得仿佛充满快乐和尊严。

我想,活在虚幻的快乐与尊严中,也还是自我同情心在作怪。看看乌干达男孩这只手,我们还有什么不能面对!

这个时候,依然陷在同情自己的漩涡,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萎靡,距离真实的自己和生活越来越远。

4/

一个人同情别人的不幸遭遇是很好的,但绝不可同情自己。

——华盛顿

我不知道村上春树是不是受了华盛顿的启发,才在《挪威的森林》中借助小说人物之口对“同情”做了类似的界定。就华盛顿的身份而言,我同样赞同他对“同情”所表达的观点。

富有同情心,是一个人心智正常的表现,这种同情建立在同理心的基础上,实施给别人,几乎算得上一种美德。相反,如果施加给自己,则往往成为自怨自艾沉沦堕落的诱因。

所以茨威格才说,一个人的同情要善加控制,否则比冷淡无情更有害得多。

5/

顾影自媚,窥镜自怜。

这种处境下,人很容易同情自己,然后自然就会陷入顾影自怜的怪圈。

朋友圈里层出不穷的对自己男人女人、自己爹妈公婆、自己单位同事和领导、自己客户……的强力吐槽和抱怨,几乎都是“同情自己”的重症患者,他们企图借此来博得别人的同情,而结果往往遭人拉黑。

某种程度上来说,无止境的同情自己不仅会丧失自信心,还会丧失自尊心。

一个不自信,而又无自尊的人,谁会同情他呢? 


最新文章:

没有悲观,正如一辆车没有刹车

一道填空题:行走+阅读()人生

你可能是个齐宣王式的家长

面对天灾人祸,生命何其脆弱

古代,那些爱国者多么尴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