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邦亭译嵇康《养生论》,看看古人是如何养生的

 微游枣庄 2020-12-11


世上有人认为,神仙可以通过勤学而成,长生可以凭借努力而至。也有人认为,上寿为一百二十岁,古今相同,超过此数,皆为荒怪之论。上述两种说法都有违情理,请让我试着粗略地论述一下。

虽然不能亲眼见到神仙,但是典籍有所记载,史书有所描述,考校而论,神仙那是一定存在的。他们好像独受灵气,承于自然,并非积学而成。至于疏导调养得法,从而尽享天命,多则上千岁,少则数百年,也是有的。然而世人皆不精通(导养之法),所以没有谁能够做到。为什么这样说呢?服药以期发汗,有时会无法如愿,然而羞惭之情一旦交集,就会汗出淋漓。早晨不吃饭,就会饥饿思食,但是曾子深怀哀痛之时,却能够七天不觉饥饿;夜半独坐,则昏沉欲睡,然而心有深忧,却能够通宵不寐;用梳子整理鬓发,用美酒焕发红颜,仅此而已,而壮士发怒时,赫然变色,头发竖立直冲头冠。以此而言,精神之于形体,就像君主之于国家。精神躁动于中,而形体丧亡于外,就像君主昏聩于上,而国家混乱于下一样。

在商汤(大旱)之时种地,独有灌溉过一遍的庄稼,虽然庄稼终归枯焦,但必定是浇过一遍的后枯。因此,灌溉一遍的好处,的确不能轻视啊!然而世人常说,一次发怒不足以侵害性情,一次哀痛不足以损伤身体,于是忽视细节而放纵自己,这就像不知道一次灌溉的好处,却盼望干枯的禾苗结出好粮食一样。因此,君子明白形体是依靠精神而确立的,精神是凭借形体而存在的;感悟养生之理容易违背,知道一次过错有害于生命,所以涵养性情来保养精神,安定心志来保全形体,爱憎之思不挂于心,忧喜之情不留于意,恬淡无欲并且没有感伤,这样就会使身心和顺。加上吐故纳新(的锻炼),服药以养身,使得形神和谐如一,而表里相辅相成。

(用粗放之法)种地的人,称一亩收入十斛的土地为良田,这是天下的通称,却不知道用区种法可以收获百余斛。一样的土地和种子,由于种植管理之法不同,收效就有悬殊。说商人无十倍的利润,农民无百斛的期望,这是固守陈规而不知变通的观点。况且常食大豆使人增重,多吃榆叶使人嗜睡,合欢可以制怒,萱草可以忘忧,这是愚人和智者都明白的常识。辛辣腥膻的食物伤害眼睛,河豚有毒而不利于养生,也是世人的共识。虱子在头上而变黑,麝獐吃柏叶而生香,生活在山野的人颈部易生肿瘤,居住在晋地的人经常吃枣,牙齿就容易变黄。所以说,所食之物的特性,在陶蒸性情、影响身体方面,无不一一对应。难道食物只是烘蒸身体使之变重而不能使之轻健吗?只是伤害眼睛使之昏暗而不能使之明亮吗?只是沾染牙齿使之变黄而不能使之坚固吗?只是使肌体芳香馥郁而不能长久吗?所以《神农本草》上说“上等的药物保养寿命,中等的药物滋养性情。”确实是因为明白性命双修的道理,因而注重调养而使身体通泰。

然而世人不了解这些,贪婪于裹腹的五谷,痴迷于优美的声色,诱惑于鲜艳的色彩,沉溺于淫邪的音乐。于是,美味灼烧他们的脏腑,佳酿腐蚀他们的肠胃,芳香侵毁他们的骨髓,喜怒扰乱他们的正气,思虑损耗他们的精神,哀乐祸害他们的品格。对于小小的躯体而言,受到的侵害不止一个方面。本来就容易枯竭的身体却内外受敌,又不是木石,怎么会长久呢?而那些过分自以为是的人,暴饮暴食而使百病滋生,贪恋女色而使精气匮乏,风寒的侵害,毒素的损伤,往往中途夭折于各种灾难,世人都知道讥笑或者哀怜他,说他不善于养生。至于置身于违背养生之理的状态,疏忽于细微之处,积累成小的损害,从身体衰弱发展到头发变白,从头发变白发展到衰老,从衰老发展到死亡,糊里糊涂中不知道死亡的原因。中等才智以下的人,认为这是自然的事情。即使稍有觉悟,也都是叹悔于发病之初,却不知防范于未然。这就像桓侯身患将死之病,却责怪扁鹊的预见,以为自己感觉疼痛的时候才是染病的开始。病害形成于细微之中,而施治却在它显著之时,所以才会有无效地治疗。奔走于寻常人中间,所以会有一般的寿限,俯仰之间,无不如此。用多数人的行为来验证自己的观点,用大多数人的相同情况来自我安慰,认为自然的道理都在这里了。即使听到养生的道理,也用自己的见识妄下断言,认为不对。其次是犹豫迟疑,虽然稍有养生的愿望,却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再者就是尽力服药,经过一年半载,经历一番劳苦却不能见效,心力因为厌倦而衰减,便半途而废了。有人补充的营养像田间沟渠的细流,耗散的能量却像泄出尾闾巨洞的海水,还想着坐等显著的回报。有的人压抑性情,隐忍私欲,抛弃美好的愿望,然而种种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期待的功效却要在数十年之后才能显现,又担心二者都会失去,便心怀犹豫,矛盾不决,而外在的诱惑不断,眼前的享受与长远的养生功效互相排斥,这样的话又会失败。最高深的事物精微玄妙,可以用理论推测,难以用肉眼辨识,就像枕木和樟木,生长七年之后才能看出不同。现在想用躁动竞进之心,步入清心寡欲之境,意在速成而发展缓慢,期望迫切而见效遥远,所以没有人能坚持到底。众多的世人因未见功效而不求养生,而追求的人又因为用心不专而丧失效果,偏颇的人因为不能兼顾而无功,猎奇的人因为追求小道而沉溺,大凡就是这么几类,所以追求养生的人,万人之中几乎没有一个能够取得成功的。

善于养生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清净虚无而安静通泰,减少私心而节制欲望,知道名誉和地位有损于道德,所以忽视它而不去追求,并非渴望而强制禁止;知道浓厚的味道损害性命,所以舍弃它而不去留恋,并非贪图而压抑自己。因为外物分神所以不去挂心,因为精神淡泊所以独能显著;豁达的胸怀没有忧患,平和的心态没有思虑。又有纯粹的坚守,平顺的调养,二者相辅相成,便会合乎自然之道。然后服用灵芝,饮食甘泉,沐浴朝阳,抚弄琴弦,无为而自得其乐,身健而舒畅满足。忘却欢乐而愉悦十足,忘却生命而得以长寿。像这样下去,大概就可以与羡门比试寿命,与王子乔较量年龄了,怎么会没有长寿的可能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