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滕州历史上的十次易名

 微游枣庄 2020-12-11

滕州历史悠久,古有“三国(滕、薛、郳)五邑”之说。据《滕县志》记载:“黄帝有二十四子,赐土得姓者十四。其第十子封于滕”。“滕”字始见于此。当时滕地温湿多雨,泉流腾涌,故以“滕”为名。周灭商后,武王封其异母弟叔绣于滕,乃称“滕国”。郳,本为商代古国。春秋初期邾国贵族颜友来此建国,沿袭郳号,史称小邾。

(插图1、《滕县志》)

秦统一六国后,废分封置郡县,于今滕境置滕县(治故滕城)、薛县(治故薛城),属薛郡。这是“滕”字作为县名第一次使用,但因地域分合,其名也开始多次变更。

西汉初年,汉高祖又于小邾地析置蕃县;这是滕州第一次易名。第二次易名是汉武帝时,改滕县为公邱县。东汉建安三年(198年),滕州又改叫昌虑县。这是滕州的第三次易名。

(插图2、枣庄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昌虑遗址)

到了隋开皇十六年,再改置滕县。这是滕州的第四次易名。金大定二十四年,滕州进行第五次易名,叫滕州,也就是今天滕州市的所在地。

滕州的第六次易名是在隋朝,又改回叫滕县(《山东通志》:“隋开皇六年,改蕃县为滕县。”),而后一直沿用至民国。

抗战爆发至1949年期间,是滕州名字变更最频繁、地域分割最零散的一个时期,县名的几次变更都与国共两党有很大的关系。

共产党方面,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8月,中共滕县县委以津浦铁路线为界,分别成立滕东县和滕西县。这是滕州的第七次易名。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4月,中共鲁南区党委为集中力量主动抗击国民党第九十二军,开辟新区工作,决定将滕东原费滕峄中心县委改为双山县委。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8月,中共滕县县委又在滕东设凫山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鲁南军区第八师师长王麓水率部攻打由国军防守的滕县城,于13日在东门外马神庙被炮弹炸伤后牺牲。

而此前的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0月,中共峄县县大队大队长兼政委曹杰,在带领县大队第三中队攻打滕县级索的战斗中牺牲,中共鲁南区党委为纪念这位战斗英雄,正要将滕县易名为曹杰县,这时候王麓水师长又不幸牺牲,经再三权衡,还是在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将职位更高、影响更大的王麓水作为滕县的新县名,改叫麓水县。这是滕州的第八次易名。

然而,仅仅过了三个月,中共又恢复了滕县,将滕东的双山县改为麓水县,同时撤销了凫山县。这是滕州的第九次易名。

(插图3、鲁南军区第八师师长王麓水)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中共又在滕东的邹(县)、平(邑)地区设立白彦县,后于1953年7月撤销。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个白彦县和上述的双山县、凫山县都算不得滕县易名,只是其所辖区域扩增或缩小而已。

此后,滕县之名长用数十载,一直沿用至1988年。

(插图4、国务院关于撤销滕县设立滕州市的批复) 

1988年3月7日,国务院发布“国函[1988]43号”《国务院关于山东省撤销滕县设立滕州市的批复》,决定:“同意撤销滕县,设立滕州市(县级)。

这是滕州第十次易名,也是最回归传统、顺应民心的一次易名。

而国民政府方面,在民国期间关于滕县易名,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17日,滕县沦陷。在滕县保卫战中,国民革命军第122师师长王铭章壮烈殉国。过了九年之后,在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才有人提起以县名纪念这位抗日英雄。提交提案的正是当年率领第41军在滕县与日军血战的军长孙震。

笔者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找到一份案卷号为17314的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1月9日国防部档案,内容如下:

内政部张部长勋鉴准行政院长秘书处三十六年十一月十八日京机四内字第三六九一号通知单为主席交办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孙震电请国葬故师长王铭章并将滕县改为铭章县又援张故总司令自忠例国葬故总司令李家钰一案奉谕交内政部会同国防部合议具报抄送原案过部除本案已另分抄不录外相应抄同本部意见送请查照主办赐会为荷国防部部长白崇禧(戌陷)雨卹叙印  附抄意见一份李家钰事迹一份

(插图5、国民政府国防部电函)

“国葬”,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褒奖,国民政府于1916年12月18日颁布第一部正式的《国葬法》。1940年5月16日,在枣宜会战中第一位殉国的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成为抗战时期第一位国葬者。

孙震在提案中电请国民政府像国葬张自忠将军一样,给予王铭章、李家钰将军国葬待遇,并以王铭章师长之名命名滕县,以示纪念。函中提到的李家钰,字其相,绰号李矮子,四川省蒲江人,抗战爆发后率两个师随第二十二集团军出川抗日。1944年5月21日,李率部在豫中会战中失败,撤退途中,于河南陕县秦家坡遭日军便衣队袭击后牺牲。

(插图6、李家钰将军)

内政部收到提案后,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29日向国防部送达一份代电函,意为“应俟该省政府查复后另案核办”。而后内政部又于“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一月十五日”发函送达行政院,“奉谕催办国葬王铭章李家钰并将滕县改名为铭章县”。

(插图7、国民政府内政部送达国防部电函)

果然,国民政府国务会议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19日,通过了六位先烈的国葬案,为柏文蔚、陈其美、张继、郝梦龄、李家钰、覃振等6人举行了国葬。可能是王铭章师长较其他六人职位较低、资历较浅,没有通过他的名字。

(插图8、国民政府内政部送达行政院电函)

然而,此时的中共军队已势如破竹,国民党军队也颓势凸显:9月,济南战役开始;11月,淮海战役打响,鲁境国军开始大规模南撤,国民政府也无暇顾及滕县易名之事。因此,王铭章师长牺牲十年之后、又前后酝酿两年的滕县改为铭章县之事彻底流产。

版权信息

作者:王功彬      微游枣庄编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